我国数字城市产业正处于成长期 增长空间巨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3-29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部手机游全城、全城一码通行等新应用正在城市中加速普及,数字孪生、城市大脑等新技术逐步应用在城市管理中,实现预警预测、态势感知和智能决策……


  当前,数字城市成为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实数字中国建设重大战略的重要抓手。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方因素助推下,多方主体争相布局数字城市万亿级蓝海赛道,数字城市产业成为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我国数字城市产业正处于成长期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数字城市产业研究报告(2023年)》,当前,我国数字城市产业正处于成长期,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不断涌现,技术与业务融合走向深入,市场空间由大型城市向中小城市拓展,产业发展方向由单一场景、系统平台建设逐步向多跨场景、长效运营服务转变,市场规模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数据要素、运营服务等领域有待发展壮大,我国数字城市产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报告指出,从2020年至今,数据要素赋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作用逐步显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等多跨业务场景和运营管理、标准规范、评估评测等服务类需求增加,区县、园区等下沉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各地在数字城市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参与的可持续运营模式,数字城市建设运营平台企业和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数量显著增加、职能逐渐完善,市域一体化的运营模式不断创新,运营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地方主导的城市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县域数字城市建设发力,数字城市长效运营逐步受到重视。


  从产业规模看,我国数字城市产业投资规模整体稳中有升,2022年产业整体投资规模达1.8万亿元。2020年,各地在数字抗疫、在线教育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数字城市产业增长迅猛,投资规模达到2.4万亿元。2021年,我国数字城市产业投资规模较2020年有所回落,总规模约为1.7万亿元。2022年,河南、山东等多个省份将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建设数字强省等作为重要目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苏州、滨州、三亚等地方政府持续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我国数字城市投资有所增长,总投资规模达到1.8万亿元,成为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字城市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不断涌现


  报告指出,我国数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在基础设施、智慧应用、产业发展和合作生态等方面呈现诸多新的特点。


  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向高速、融合、安全、智能方向演进,网络基础设施向更高速和可信发展,万兆光网蓄势待发,可信韧性的网络基础设施正在推行;算力基础设施向更融合和智能发展,“算、存、运”一体化服务体系正逐步构建,智能计算中心成为建设热点;数据基础设施向更规范和安全发展,可信数据空间成为数据流通应用的关键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向更泛在高效发展,城市物联感知体系建设如火如荼,智能物联网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融合。


  在数据要素方面,供需双向发力加速释放数据乘数效应。各地政府以公共数据为引领,积极构建公共数据治理体系,数据资源供给体系不断完善,数据流通交易加速推进,数商生态正加快成势。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突破口,各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政策制度加快制定,并积极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路径且各具特色。


  与此同时,数字城市的智能中枢走向智能升级、多级联动发展新阶段。AI大模型可为城市大脑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助推城市向具有自进化能力的“智能生命体”演进;分工协作的城市智能中枢体系实现资源快速灵活综合调度,高效解决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的综合性问题。


  此外,数字城市的智慧应用呈现多方协同、全域提升发展新趋势。随着城市管理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瓶颈、挑战不断出现,城市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抵御突发事件能力的需求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已有数百个城市以城市大脑为抓手推动“一网统管”建设,提高城市治理的灵活性、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一站式、综合型智慧服务成为发展共识。服务入口逐步集成,服务功能不断聚合,服务领域持续融合,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部手机游全城、全城一码通行、15分钟便民生活圈等一体化服务、产品加速普及。


  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在数字城市中持续走深走实。从政府侧看,以北京、上海、杭州等为代表的城市掀起了产业大脑、经济大脑建设热潮,利用产业洞察、招商评估、企业画像算法模型,积极开展产业分析、精准招商、项目管理、企业服务等应用场景建设。从企业侧看,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等关键产品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不断涌现。


  从运营服务的模式看,数字城市的多元化、一体化运营体系取得新进展,构建多元化运营服务生态成为各地标配。为提升数字城市生态性、持续性和效益性,各地不断创新政企合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民营企业、专家智库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数字城市运营,形成优势互补、百花齐放的运营服务生态。


  报告建议,数字城市发展需从“技术创新、数据赋能、场景应用、产业协同、运维运营”方面发力。一是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数字城市发展“活力”;二是强化数据赋能,释放数字城市发展“潜力”;三是拓展场景应用,激活数字城市发展“动力”;四是促进产业协同,提升数字城市发展“合力”;五是加强运维运营,提升数字城市发展“效力”。(子千)


  转自:人民邮电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