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中国2023销售超134亿元,郑志刚让K11在内地初露锋芒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2-04





近日,新世界发展(00017)向外界公布,旗下新世界中国2023年在内地完成物业合约销售超过134亿元人民币,其中仅下半年就达到75亿元,相当于2024财年内地销售目标的50%。新世界指出,随着内地政府先后出台认房不认贷、放松住房限购及支持城中村改造等政策,内地房地产行业逐渐回暖,也带动了新世界集团多个楼盘人气销量的上升。

目前,新世界在内地共拥有8个城市更新项目,全部位于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总楼面面积达270万平方米,可售资源总额保守估计达800至1000亿元。其中,位于深圳龙岗区的 188 工业区的更新项目已经动工,预计将在2025财年进行销售。另外两个位于深圳的西丽新围工业区项目和光明光侨食品厂项目,也已经进入全面开发阶段,其余多个广州中心地段的城市更新项目也有序推进,标志着集团的城市更新业务将进入收成阶段。

彰显独特品牌个性,K11集团成绩斐然

据了解,新世界集团在2023年取得亮眼成绩,离不开集团执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郑志刚在集团策略、方向、运作和知行等领域的精心布局。2015年担任执行副主席以来,郑志刚就开始打造全新的品牌理念——“The Artisanal Movement”,激发创造力、启发理念、交付高品质产品并确保始终以人为本,并将这一品牌理念不断融入新世界旗下的不同物业,尤其是住宅项目,根据周边环境和所处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精心设计,凭借鲜明的风格和独具匠心,深受市场欢迎。其中,位于广州番禺的“耀胜新世界广场|耀胜尊府”住宅项目去年3月开盘当天便合约销售15亿元。该项目在“Property Guru亚洲不动产奖”中荣获年度综合体项目优秀奖,新世界中国也荣膺“中国内地年度优秀品牌房企”金奖,获得业界肯定。

在“the Artisanal Movement”这一品牌理念中,艺术处于最核心的地位。郑志刚相信,每个人天生都具有艺术鉴赏能力,应该加以发展和珍惜。他发起了许多项目,旨在通过艺术丰富人们的生活,并支持艺术界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他在2008年创办的新世界集团旗下首个融合“艺术·人文·自然”的原创品牌——K11。经过多年的深耕发展,K11打造了多个商业旗舰项目,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生活,并带来更多发展、交流、工作和购物的机会,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截至目前,K11集团业务已经涵盖文化零售、办公大楼及住宅等领域,项目数量超过了16个,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武汉、沈阳等地。其中,2019年落成的K11 MUSEA更成为香港“文化硅谷”地标,在国际及当地的建筑设计、零售、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斩获超过50项大奖。新世界的K11集团也连续两年被美国知名杂志《Fast Company》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企业之一。

今年年底,新世界旗下K11的内地首个旗舰项目K11 ECOAST也将迎来开业。该项目坐落于深圳太子湾,总建筑面积近228500平方米,涵盖K11购物艺术中心、K11 HACC多用途艺术展览空间、K11 ATELIER办公楼及Promenade海滨长廊等,建成后将为大湾区海滨文化零售新地标及循环经济先行者,推进大湾区文化零售新里程。 

成为地区新兴ESG领导者,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新世界2030可持续发展愿景中,郑志刚提出将环境、社会、治理(ESG)整合到新世界集团业务中的长期发展。凭借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多年的经验,新世界参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引导就环保、健康、智能与关爱四大方针增强客户体验。在这一愿景下,郑志刚将带领新世界成为地区新兴的ESG领导者。

目前新世界发展在内地土地储备总楼面面积约480万平方米,其中约六成位于大湾区及长三角地区核心都市圈。新世界2024财年及以后在大湾区和长三角的可售资源,价值更高达570亿元。同时,新世界的多个重量级项目也陆续将在内地主要城市登场,包括位于广州白鹅潭核心商业区的地标住宅项目广州“新世界·天馥”,以及杭州“新世界·城市艺术中心”一期商业部分,武汉新世界“汉江·云赫”商业项目、“河之洲HAN ZONE”商业街以及广州“耀胜新世界广场”等。

在郑志刚指导下,新世界已成为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亚太指数的成员之一,并根据2019年全球房地产可持续性基准(GRESB),在东亚多元化上市企业中排名第一。未来,新世界集继续将在金融、教育、医疗、科技等多元产业的成功经验和资源引入内地,积极发挥行业优势,加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和商务往来,促进大湾区产业共融、资源分享、机遇共创,从而更有力地支持大湾区共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