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专卖铁军 扎紧市场篱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4-30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之间,西接六安市,北连淮南市,东北靠滁州市,东南靠马鞍山市、芜湖市,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连接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独特的地理位置,给当地卷烟市场监管带来严峻考验。

近年来,合肥市烟草专卖局立足新发展阶段,主动适应数字化变革趋势,增强数据治理,坚持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发力,从队伍锤炼、协同共治、数据赋能三方面汇聚维护卷烟市场秩序的合力,切实为专卖管理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正风肃纪苦练内功

“专卖上水平,队伍要先行。没有一支过硬的专卖精兵,何谈保驾护航?”对于专卖队伍建设,合肥市局分管领导吴志虎表示。

强体魄、提素质、正作风,合肥市局以军事化训练和党性教育为抓手,注重用好“家门口”的红色资源,紧密结合队伍思想实际,对照党的初心使命、对照革命先烈事迹、对照专卖职责使命开展学习教育和检视活动。

“我们通过军事化训练和党性教育,进一步正风肃纪,强化了专卖人员的责任意识,铸造了一支忠于党、忠于法律、忠于行业的专卖铁军。”合肥市局专卖监督管理科科长张岑说。

此外,为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合肥市局还深入开展专卖队伍培训。新春伊始,合肥寄递物流监管区域分中心举办新春第一训,对新进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努力提高专卖监管人员数据分析能力和信息研判水平。

 图为专卖人员开展新春第一训

“新春第一训着重向淮南、安庆、滁州、六安市局新进人员介绍了分中心运营模式和工作机制,讲解办案方式和数据分析研判技巧,同时我们还对现场检查、信息收集、面单甄别、数据分析技巧等内容进行实操培训,促进大家掌握相关应知应会寄递监管知识。”合肥寄递物流监管区域分中心主任王少伟介绍。

经过系列培训,全体专卖人员知责、明责、担责、尽责意识明显增强,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工作态度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队伍的“精气神”显著提升。

多方联动协同共治

响鼓仍需重锤敲。加大整治力度是维护毗邻地区市场秩序的关键。为此,合肥市局组织市场监管员加大对毗邻地区的检查力度,了解边缘地区市场情况,全面排查摸底,掌握零售客户活动规律、经营特点和辐射范围,错时、交叉、集中对毗邻地区边缘农村零售客户进行密切监控,提高边缘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

 图为专卖人员向零售户宣传守法经营法规

“春节前夕,我们关注分析边缘地区农村市场与外县市毗邻客户销售信息和经营情况,定期与营销部门沟通,召开碰头会,及时梳理分析,提取有效信息,严厉查处各类涉烟违法行为。”长丰县局局长朱立华表示。

在加大整治力度中,联合执法是一支不可或缺的中间力量。今年春节期间,合肥市局结合市场信息和情报线索的收集,积极加强与公安、交通、邮政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不定期、不定时在交界路段开展检查,切断非法流通渠道,充分发挥联合执法威力,严惩各类涉烟违法行为。

“近年来,我们县局不断加强联合协作打假机制建设,在打击跨区域涉烟犯罪、信息共享、案件协办等方面凝聚了合力,涉烟重大案件查办的硬实力得到大幅提升。”肥东县局局长陶滔指出。

毗邻地区市场治理有堵亦有疏,多方联动开展宣传是最佳疏导方式之一。合肥市局充分利用市场实地检查、微信QQ告知等方式宣传烟草专卖法规,重点讲解违法经营的后果,引导客户进一步增强守法经营意识,自觉抵制违法行为,共同维护卷烟市场秩序。

科学应变数据赋能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大数据时代,随着“互联网+专卖管理”深入推进,专卖监管平台的先进实用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从“数字”到“数智”的监管升级已大势所趋。

在卷烟非法运输监管层面,合肥市局通过强化数据分析运用,联合相关执法部门精准获取涉烟违法信息,实现了从“大海捞针”向“精确制导”的转变。同时,合肥市局以专卖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不断完善证件基础数据、市场监管数据和案件数据的维护,打通数据壁垒,为数据分析奠定强大数据库基础。

在打击涉烟违法活动层面,合肥市局以专卖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开展专卖管理信息系统自定义分析和模型分析工具的应用培训,提高专卖执法人员数据分析能力,助力专卖人员精准识别异常问题,精准分析异常问题,实现了从“无从下手”到“有的放矢”的转变。

“今年以来,我们增强专卖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与内管信息系统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实现专卖数据的叠加分析和印证分析,进一步挖掘卷烟市场深层次问题,不断提高市场监管实效。”巢湖市局局长李劲松说道。

数据收集领先一步,精准研判向前一步,响应速度再快一步,合肥市局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研判涉烟线索、掌握市场异常信息,积尺寸之功以累严实之效,真正守护市场规范净土。(宋宇 张岑)


  转自:中企经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