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供需错配 涨幅24%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1-24





  2023年,丙酮市场受供需关系主导低开高走,演绎出两轮稳定上涨行情,最终以24.29%的年涨幅收官。其中,全年市场均价高点是9月中旬的7850元(吨价,下同),均价低点位于1月中旬的4820元附近。


  隆众资讯分析师韩晓杰:走势前低后高


  2023年上半年,国内丙酮市场涨跌互现,下半年市场高位运行,总体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具体来看:2023年一季度,丙酮市场走出先跌后涨行情。2023年年初从5550元价位开市,随着盛虹炼化65万吨(年产能,下同)酚酮装置等新增产能陆续投产,国内货源供应增多。叠加当时春节假期氛围渐浓,多数终端企业选择退市观望,持货商心态承压出货受阻,丙酮市场下行。随着酚酮工厂亏损,整体开工率下滑至八成左右,丙酮市场转入供应紧张阶段,丙酮价格开始触底上行,2023年3月末收于6170元,一季度总体涨幅达到11.17%。


  2023年二季度,丙酮市场均价呈现涨后快速回落走势。由于前期市场弱势,酚酮工厂又陷于亏损泥潭,随之而来的是工厂纷纷降负停车应对,酚酮装置产能利用率一度降至六成附近,而下游需求也未见起色,供需宽松导致丙酮市场处于下行轨道,二季度跌幅达11.95%。


  2023年三季度,丙酮市场突飞猛涨,攀升至年内高点。这期间,由于丙酮外盘价格走高,商家出口套利意向增强,且随着2023年一季度新装置产能逐渐释放,进口货源明显受到挤压,船货多推迟抵港,港口库存下降,现货资源较为紧张。而下游行业处于盈利状态,采购步伐加快。在供需两端的共同带动下,丙酮市场三季度涨幅达到43.59%。


  2023年四季度,随着新装置投产,国内货源供应增多,虽然新增产能均配套下游双酚A装置,但对丙酮的消耗量有限,丙酮市场高位回落,季跌幅达9.54%。


  金联创化工分析师边宸晖:供需错配推涨


  2023年,虽有多套酚酮新装置投产,但因普遍集中在年底投放,叠加进口量缩减,导致丙酮全年供应整体偏紧,推动市场上行。


  从供应面来看,2023年新增产能有盛虹炼化、江苏瑞恒、广西华谊、惠州忠信二期、青岛海湾、恒力石化及龙江化工、上海西萨等酚酮装置,较2022年共增加127.8万吨产能。虽然新增产能较多,但大部分集中于2023年年底投产,对2023年丙酮产量贡献不大。而且2023年二季度丙酮市场价格下滑,生产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装置负荷整体不高。据金联创监测,2023年国内酚酮装置月度开工率多维持在六至九成左右,整体较2022年略有下滑。


  与此同时,丙酮外盘价格一直处于偏高位置,与国内市场价格倒挂凸显,进口商入市兴趣淡薄,成交量缩减明显。丙酮2023年全年进口量较上年下降明显,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


  从需求面来看,2023年,丙酮的主力下游双酚A、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异丁基甲酮、异丙醇均有产能扩张,其中新增需求主要集中在双酚A方面。在下游聚碳酸酯及环氧树脂产能稳步扩张带动下,2023年烟台万华二期24万吨装置、广西华谊20万吨装置、江苏瑞恒二期24万吨装置、南亚塑胶二期17万吨装置及龙江化工20万吨装置等双酚A新产能入市,国内双酚A总产能约448.5万吨,增长率为18.11%。需求端大量新增产能的加入,从供需基本面助推丙酮市场上行。


  隆众资讯分析师吕少龙:外需支撑价格


  国内酚酮企业主要采用异丙苯法工艺,纯苯在原料中占比较重,纯苯价格走势对丙酮成本影响更为显著。2023年,纯苯市场表现坚挺,年涨幅达到10.51%,给予丙酮市场充分的成本支撑。


  2023年,纯苯市场上涨主要集中在一季度和三季度。2023年一季度,因国内供应面新增量晚于业内预期,以及美韩套利窗口开启引发进口量减少,纯苯市场供应紧张。但此期间需求端表现疲弱,纯苯市场并不具备持续推涨的条件。然而,疫情防控在2023年步入新阶段,业者普遍预判后市需求将提升,纯苯价格在震荡起伏中跟随高位外盘整体呈现上行态势。


  2023年5~6月,终端实际表现疲软,海南重整等新建装置在6月集中投产,国内纯苯市场供应充裕,而此期间外盘价格也转为下跌。纯苯市场在供需和外盘方面均呈现疲态,不仅将之前的涨幅回吐,还一度下探至6000元关口。


  2023年7~9月,在前期纯苯价格跌至低位后,随着下游检修装置回归及新装置投产,叠加调油方面的需求增量,大幅增加了纯苯计划外需求,纯苯现货资源转为紧缺,纯苯市场开始上行。外盘方面,由于美国夏季出行高峰来临,当地纯苯价格受芳烃调油高峰来临而上涨,中国华东港口进口货源到货量下降,现货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纯苯行情攀升至年内高点。2023年7月初至9月中旬,纯苯市场均价从6177.17元上行至年内高点8850.5元,涨幅达到43.28%,给予丙酮市场充分的成本支撑。(李冬铃)


  转自: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