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滨”之后 东北冰雪游还有什么爆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1-17





  这个冬季,哈尔滨被“泼天的富贵”砸中,人气异常火爆。整个东北几乎同时热闹起来,就像哈尔滨人感谢沈阳送的两只飞天凤凰,沈阳说不够还有;“小砂糖橘”们的旅游足迹串联起漠河、长白山等地;热心网友不断给“吉吉”(吉林省)出谋划策……一定程度上,哈尔滨的爆火不仅给其他东北冰雪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流量,也给东北旅游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样板。那么问题来了,“尔滨”之后,东北冰雪游还有什么爆款?


  网红“体质”目的地不在少数


  “前几天,每天我会不定时搜一下‘小砂糖橘’又到哪了,很暖很可爱。”“00”后户外摄影爱好者邱晨说,“小砂糖橘”的研学之旅行程设计很棒,路线涉及漠河、长白山、延吉,都是东北旅游的热门目的地,这些地方及其新玩法很有网红“体质”,在很多游客心中早已“种草”。


  今年元旦假期,邱晨和朋友相约去漠河“追光”。漠河是我国看北极光的最佳观赏点之一,去年年底,受地磁暴影响,漠河上空出现了红绿极光,光带变幻着颜色舞动,瞬间冲上了热搜。


  虽然没有看到极光,但是邱晨发现漠河这个冬天的游客不少。漠河是“神州北极”,不少游客热衷来这里“寻北”。他也和“小砂糖橘”一样,在中国最北行政村北红村打卡,体验了这里的民宿,“大花被、花枕套、花布衫成了北红村民宿里的标配,很喜庆”。另外,作为一个北京人,他还发现南方游客在装备上常常“用力过猛”。


  邱晨还提到,冬天虽然很难看到长白山真容,但长白山雾凇漂流是冰雪新玩法的热门之选。游客乘坐皮筏,穿越升腾缭绕的水雾,观赏两岸雾凇,犹如仙境。而延吉呢,作为小众目的地一直保持着不错的热度,新年伊始,很多年轻人聚集在延吉网红墙前蹦迪,也上了热搜。另外,到位于延吉的中国朝鲜族民俗园里扮演一次“朝鲜族公主”,已经成为延吉旅游的经典项目。


  “小砂糖橘”回程时,沈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克斌邀请他们到沈阳看故宫、吃鸡架、看机器人。此举被网友认为是沈阳在“蹭”哈尔滨的热度。“但其实,沈阳火得比哈尔滨还早。”沈阳文旅从业者赵娜说。早在去年上半年,沈阳就被很多北京年轻人称为“北京的后花园”,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北京朝阳站出发,仅需2小时44分即可抵达沈阳北站。如果选择夜班火车第二天一早抵达沈阳,下了火车,刚好可以赶上沈阳热气腾腾的早市。


  携程发布的《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显示,北京游客到沈阳游玩的热门景区为沈阳故宫、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沈阳博物馆、沈阳森林动物园、沈阳方特欢乐世界等,而沈阳澡堂相比哈尔滨洗浴中心一点也不逊色。


  沈阳也有很多新玩法,例如在西塔街可以拍出韩剧风格的照片、在小南天主教堂可以假装在巴黎……“去年,沈阳形成了一波热度,但这个热度相对集中在北京,不是全国性的热度,也没有涌现出太多金句热梗。”赵娜说。


  “辽宁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发展旅游,我相信沈阳旅游会一直有热度。”赵娜说,她的一个朋友将去沈阳旅游形容为一种“难得的松弛感,生活本身的味道”。在她看来,这个形容恰如其分。


  性价比和体验感完美结合


  每到冬季,东北冰雪游就会成为热点。用赵娜的话说,不仅是哈尔滨,整个东北游都会有一波“自来水”似的流量。


  “我身边的朋友会觉得无论是去哈尔滨还是沈阳或长春,花不了多少钱,性价比很高。”在北京打拼的哈尔滨人刘芊鹭说,这次哈尔滨火出圈,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为代表的景区是其中的亮点,新意迭出,是非常成熟的旅游产品。但是最重要的是城市本身的吸引力、人情味,还有很重要的就是性价比。“毕竟,现在人们消费都越来越注重性价比了。”刘芊鹭说,这也是“不是欧洲去不起,而是哈尔滨更有性价比”这个梗的由来。


  放眼全国,无论是去年爆火的山东淄博,还是保持“长红”势头的成都、重庆等,近年来,城市旅游的热度很高,也由此产生了很多有人情味的、好玩的、有梗的网红城市。人们争相去这些网红城市打卡体验,而这些城市也回报游客以真诚和热情。


  “特别是从去年起,远距离旅游复苏,游客更多是因为对一个城市有了好感而去打卡体验,从而带动城市及周边的景区游,很少是为了去景区而去景区。因此,现在的旅游‘打法’已经转变为经营城市的思路,完全不同于单个景区经营的思路。”深圳大学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杰武说,城市提供了层次丰富的场景和业态,当人们在城市里徜徉,性价比是个重要考量项,这也是特种兵旅游和City Walk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以哈尔滨为例,消费水平不高,物价便宜,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较完备,文化体验丰富多元,既很东北,也很洋气,被称为‘东方小巴黎’,这些优势也吸引了不少人选择来此旅居。”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说。从这一点来说,哈尔滨火出圈类似于北京人热衷到沈阳过周末,不是靠单一旅游品类取胜,而是靠城市旅游的综合魅力,是性价比和体验感的完美结合。


  正如网络上关于这个冬天“海南最大的竞争对手竟成了尔滨”的说法,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严旭提到,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正在进入“旅游下沉时代”。过去大家天然认为游客们会冬季南迁,到温暖的城市避寒。但现在不一样了,游客会被不同城市特殊的烟火气、特有的文化现象所吸引,而不再局限于季节性旅游迁移。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东北人大多性格豪爽,待人热情,“‘冷’和‘暖’之间有一种巨大的张力。东北冬天很寒冷,但是东北人的待客之道很温暖。”魏鹏举说。


  “无论你在哪个城市,谁身边没有几个说话幽默、待人敞亮的东北朋友,和东北人相处,很容易就被东北话就‘带跑’了。”文旅从业者康楠说,东北文化就像是电视剧《人世间》中传递的家常温暖,很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在魏鹏举看来,“冷”是一种季节性的稀缺资源,但是“暖”却是可以持久的、有记忆度的。这也正是南方游客给予哈尔滨“讨好型市格”、掏家底式待客之道的称赞和向往。


  哈尔滨的“暖”也给兄弟城市打了个好的样儿。有网友建议沈阳文旅部门从细节着眼为游客提供周到的服务,比如许多“南方小土豆”天还没有亮就拉着行李箱逛早市了,是不是应该在早市安排个行李寄存处?对此,刘克斌局长深夜在线答复:“已落实小河沿早市存放行李服务事宜,市场方正抓紧落实,近日可见效果。”网友说,沈阳文旅主打一个“听劝”,未来可期。


  产业和人的因素非常重要


  这个冬天,康楠发现身边的朋友纷纷选择东北游,行程中包含“顶流”哈尔滨,也链接了其他东北旅游热门目的地。例如,美食爱好者会选择锦州+齐齐哈尔+哈尔滨,因为很多城市都有齐齐哈尔烤肉店,但还是想尝尝齐齐哈尔烤肉、锦州烧烤的地道滋味。户外爱好者会选择哈尔滨+抚远+长白山,在“华夏东极”抚远迎接日出,送给自己一份颇有仪式感的新年礼物,或者在长白山体验一次梦幻般的雾凇漂流。


  哈尔滨火出圈会助推整个东北旅游的热度吗?热心网友不断给吉林、辽宁等各地文旅部门“支招”,从哈尔滨爆火中学习经验,也希望分享到哈尔滨旅游的流量。


  有网友笑称,哈尔滨中央大街有一半人可能都是各地文旅部门的人。比如辽宁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徐敏在中央大街让游客品尝丹东草莓,黑龙江鹤岗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丛培甲请游客免费品尝鹤岗小串,辽宁鞍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赵萍将南果梨等鞍山特产和满满的诚意,送给在哈尔滨的游客,诚挚邀请他们到鞍山游玩……


  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晓峰说:“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热度,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旅游业态的丰富性,二是服务的人性化,尊重游客,三是品牌营销要创造出情绪价值,引导创造旅游消费需求。三大因素,缺一不可,互相支撑。”


  张晓峰认为,“哈尔滨火出圈,第一个因素不是根本原因,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为代表的哈尔滨冰雪旅游本身是非常成熟的产品,每年都很有热度。第二、三个因素才是哈尔滨火出圈的核心所在。哈尔滨自上而下全面发力,从政府到各企事业单位、全民动员,营造了整个城市善意服务的环境,并运用全媒体资源进行全渠道的营销推广,热搜不断。”


  从投入和产出比来看,如何延续眼下的旅游热度?张晓峰说:“当地需要算好账,处理好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当地人对游客的善意是长期还是短期行为,取决于本地人是否在旅游发展中获益,也有赖于整体社会环境、经济状况等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东北对外贸易的逆势增长,从贸易规模看,东北三省对东北亚国际贸易处于上行通道。这对本地产业经济增长、休闲旅游消费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带来了一定的商务客流。


  刘杰武也提到,“一个网红城市想要长红,最重要的是产业和人。本地要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丰富多元的休闲业态,年轻人愿意留下来、玩起来、消费起来,并不断去传播本地旅游新玩法,从而会带动更多的游客来打卡体验,并进行传播。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客共享’。成都、重庆等城市旅游能保持长红就是最好的例子。哈尔滨要想长红,任重道远。”


  采访过程中,多位业者也提到,哈尔滨的热度会给今年夏季避暑游带来积极影响,进而带动整个东北的夏季旅游。


  “努力呀,哈尔滨人,一定要接得住呀,你们不单单是代表哈尔滨,更代表的是东三省……”这是一位辽宁网友为“尔滨”鼓气。魏鹏举也提到,东北这些年经受了不少挫折,人口外流严重。因此,哈尔滨人甚至东三省人民都特别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热度,就连在其他城市打拼的东北人都对哈尔滨火出圈感到“既高兴又温暖,既感慨又幸福”。


  一位在外地发展的东北人说:“只有东北变好了,孩子们长大才不会远走他乡。”(记者 曹 燕)


  转自:中国旅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