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号”标注中国制造新高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6-26





  与风竞速,陆地飞行。6月25日,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命名,并将于26日在京沪线上投入运营。这标志着中国高铁迈出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我国铁路技术装备制造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CR400BF型列车(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每一位中国人都有理由为高铁产业的发展感到自豪。就在五年前,高铁还被戏称为“运椅子”的奢侈品,而如今,它早已成为百姓出行的必需品。从跨越塞北风区的兰新高铁,到驰骋东北雪海的哈大高铁;从蜿蜒岭南山川的沪昆高铁,到环抱胶东半岛的青荣城际,这五年,轨道交通装备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中国高速铁路网越织越大,车次越开越密。随着“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基本建成,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高铁红利”。仅去年,动车组累计发送旅客就达14.43亿人次,相当于帮非洲和南美洲的总人口搬了一次家。从无到有,再到里程最长、动车组数量最多、安全运输规模最大,高铁的发展让中国变得更小了,让出行变得更方便了。
 
  高铁不仅“缩小”了中国,也联通了世界。不久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他们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高居榜首,成为他们最想带回国的“中国特产”。事实上,中国高铁从未停止走出去的步伐。土耳其安伊高铁、印尼雅万高铁、俄罗斯莫喀高铁……短短数年,中国高铁合作遍地开花。领先的技术、过硬的品质、优质的服务,高铁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闪亮名片。
 
  十年磨砺,一朝惊艳。高铁带给我们的,不仅有时空观念的变化、经济版图的重构,更有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后来居上,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厚积薄发,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刻,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高铁产业的发展为我们增强了信心,提供了启示。
 
  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毋庸讳言,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舍近求远,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以前是“分到分不用争,寸到寸不过问”,而如今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前是“能用就行”,而如今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这是中国高铁后来居上的秘诀所在,也是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不可或缺的内在支撑。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复兴号”的启程,将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关键路口。“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样的历史机遇,我们不能也不会错过。(人民日报评论员)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制造需要破茧成蝶

    客观地讲,以前我们所认可的中国制造的“传统竞争优势”,是以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打拼为代价的。由于低端的中国制造多是走贴牌代工的路,以廉价劳动力建立起来的这种“优势”很容易被削弱。
    2017-04-26
  • C919首飞成功“新名片”助力“中国制造”迈向高端

    5月5日,C919首飞成功。中国高端制造的行业名单里,又加入了大飞机这张“新名片”。经济新常态下,作为创新驱动的主战场,“中国制造”由大到强,对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至关重要。
    2017-05-07
  • 飞向中国制造新高度

    。C919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大飞机走向成功的一小步,更是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步。随着我国商用大飞机逐步走向成熟,中国整体工业制造水平也将随之掀开新的一页
    2017-05-09
  • 人才强则中国制造强

    事实证明,只有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船舶制造业中来,造船业才能看到希望。目前放眼国内,流水线工人多、中高级技工少的问题在船舶制造业从业队伍中较为显著。
    2017-05-15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