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总编话延安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8-20





       尹维祖:延安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抓好“四个建设”
 


 

       “这次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在延安召开很有意义。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每次来延安,我都有新的体会。”8月16日,陕西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陕西日报社原社长、陕西省报业协会名誉会长、陕西省记协名誉主席尹维祖向记者讲述了此次来延安参观学习的体会。
 

       尹维祖告诉记者,参观了革命旧址后,我感受到了真理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和核心的力量。革命时期,我们党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掌握了真理。老一辈革命家始终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我们赢得了民心,所以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革命时期,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战无不胜。
 

       他认为,在新时期的报业党建工作中,党依然是我们的坚强领导核心。延安时期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加强理论建设,统一思想,有了思想才有了旗帜,有了方向。要加强组织建设,新闻媒体要讲党性,只有党委发挥好领导作用,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报业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作风建设中我们要抓好党建工作,端正作风,长久地把走转改工作抓下去。延安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才能把党组织建设好。(记者 郑鹏 刘阳)

 

       张明新: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
 


 

       “加强党报的建设,首先要从增强理想信念开始。此次延安之行就是一堂生动的党史课,对今后的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8月16日,中国新闻社党委副书记张明新在参观了新闻纪念馆和延安革命纪念馆后说,通过今天的参观学习,让他从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对今后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张明新告诉记者,他10年前来过一次延安,但没有很好地进行学习,这次正好弥补了他10年前的遗憾。他认为,这次在19大召开前来延安学习非常有意义。延安是新中国新闻事业起步的地方,在这里自己更深刻地理解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了解了《解放日报》的改版,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中国新闻社是从事对外宣传的专业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向华侨、外籍华人与港澳台同胞介绍报道新中国,传递侨乡信息,进行爱国主义和弘扬中国文化的宣传。早在延安时期,新华社就有专门的对外宣传,新华社的外宣工作对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有相当大的帮助。 (记者 郑鹏 刘阳)
 

       陈宏:外观绿、精神富、与时俱进是我对延安的印象
 


 

       在枣园革命旧址毛主席旧居前,新疆日报社机关党委副书记陈宏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陈宏是第一次来延安。他说,延安给自己留下三个深刻的印象。第一是外观绿,一路走来,山上全部都是绿色的,黄土高坡披上了“绿衣服”,延安的城市发展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第二是精神富,延安精神是由张思德精神、抗大精神、艰苦朴素工作作风等汇聚而成的大精神,通过对延安的实地了解和接触,我的感触很深。第三是文化在与时俱进,延安没有在文化上吃“老本”,延安建成了1938主题文化街区、枣园公园等文化活动场所,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创新了发展成果。
 

       陈宏说,新疆与延安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艰苦奋斗精神产生于南泥湾、源自延安精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至今激励着我们搞好各项建设,这也是两地合作的精神纽带。(记者 叶四青)

 

       彭宗云:把党的声音通过更多的渠道传播出去

 


 

       彭宗云是四川攀枝花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从事新闻工作整整25年了。他告诉记者:“延安是我神往已久的城市,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年,留下了许多丰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次来学习、参观,感觉很震撼,洗涤了心灵、净化了灵魂。”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党报人深入边区、深入抗战一线进行采访,写出了大量闪耀着时代和人性光辉的作品。如今的党报人应该向他们学习,多深入基层一线采访,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由衷地希望年轻一代的新闻工作者能到延安来看看,学习老一辈新闻人的红色新闻精神。

       “《延安日报》整体风格大气、端庄,版式设计清新,印刷质量很好,稿件能唱响主旋律,内容很贴近民生,在新媒体融合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彭宗云一直都非常关注新闻事业的发展,他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一个党报人,要始终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要不断增强媒体融合度,学习新媒体技术、知识,把党的声音通过更多的渠道传播出去。(记者 高乐 )

 

       沈志平: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推动延安又好又快发展
 


 

       “这次我终于如愿来到向往已久的延安,从江西到陕西,从吉安到延安,从井冈山到宝塔山,两个革命老区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们见证了中国红色革命的成就。”井冈山报社社长沈志平感慨地说,作为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的吉安市民,此次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他的心情无比激动。
 

       延安和井冈山,有着无可比拟的精神力量。在谈到延安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沈志平说:“延安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曾经孕育出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物质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相加,必将推动延安又好又快发展。”
 

       说起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沈志平说:“在农业领域,延安的‘洛川苹果’很有名气,看到延安能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发展与之相适应的苹果产业,帮助农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脱贫致富道路。”(记者 申宇)

 

       谢长庆:一个全新的延安正呈现在大家眼前
 


 

       “红色的延安、绿色的延安,这是我这次来延安最大的感受。”中国民航报社副社长谢长庆说。作为一家民航媒体,宣传老区、宣传革命圣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会通过航空渠道加大对延安经济建设和旅游发展进行宣传,把老区近些年的变化呈现给全国各地人民。
 

       说起这次来延安学习采风的感受,谢长庆说,“每次来延安都深受教育,这次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在延安召开,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特别是在学习方面,今天参观了新闻纪念馆,追寻了新闻界的前辈们走过的路,重温了党领导的新闻事业走过的不平凡的道路,对于现在的新闻媒体人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今天,我们还参观学习了很多其他地方,近距离地观察感受了延安的变化,感受到了绿色生态美丽的新延安和这里热情的人民,感受到深入骨髓的延安精神一直在这里传承。红色的延安、绿色的延安,一个全新的延安正呈现在大家眼前。”(记者 申宇)

 

       黄仁兴:带一套“新闻山” 资料书籍给同事看一看
 


 

       走出延安新闻纪念馆,站在延河岸边,广东阳江日报社社长、总编辑黄仁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黄仁兴之前也曾来过延安,去过清凉山、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等地参观。此次前来,他对延安发生的巨大变化很是感慨。他说,近年来,延安的城市面貌变化极大,特别是延安新区的建设,让延安这座城市的现代化气息更加浓郁,其中所体现出的延安人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精神令人钦佩。
 

       黄仁兴说,延安时期的党报和党报人肩负着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的重任。在战争阴云的笼罩下,面对人财物力匮乏的艰苦条件,能把中国的声音传达到世界各地实属不易。这不仅体现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也体现出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各方面的条件变好了,但国内媒体向世界发声还是很难,我们的媒体要走向国际,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闻山’所蕴含的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得我们对新媒体时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更加有信心了。”黄仁兴希望回去时能带一套有关“新闻山”的资料书籍,给单位没来的同事讲一讲、看一看,让他们也学习一下。(记者 高乐)
 


       岳亮:新形势下媒体发展更需要延安精神
 


 

       抚顺日报社机关党委副书记岳亮说,“老一辈新闻人在当时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坚持办报,相比他们,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微不足道,我认为在新形势下,媒体人更需要也更应该发扬延安精神。”
 

       他认为,在十九大召开之前,能够到延安接受教育,对他以后的工作是一种提升。延安把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都做得非常好,让他学习到很多经验。岳亮说,在当前的形势下,传统媒体发展遇到一定的困难,参观完延安新闻纪念馆后,他更加坚定地认为,新形势下更应该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有了延安精神的鼓舞,有党的正确领导,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党媒不会陨落,并且会有新的作为。
 

       在来延安之前,岳亮觉得延安是老少边穷地区,可来到延安之后,他觉得延安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水平很让人惊讶,尤其是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他感动。他希望延安在今后的发展中能把红色旅游做大做强,形成红色教育综合培训体系。(记者 马政 )

 

       高志坚:在这里我们的精神得到了洗礼
 


 

       8月16日上午,在去往延安新闻纪念馆的路途中,记者采访了四川省广安日报社党组书记、总编辑高志坚。
 

       广安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孕育了“红岩魂”,和延安一样是革命老区,也是红色旅游的重要线路之一。高志坚说,延安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幸运的是,2014年广安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延安是令人神往和心生崇敬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的精神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净化,也明确了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为一名党员、媒体工作人员,要把我党的宗旨和信念传递到群众中去。
 

       高志坚说,因为都是革命老区,广安、延安两地有坚实的合作基础,明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继承发扬好延安精神必然能推动改革开放更好向前发展。 (记者 叶四青)

 

       张子明:增强进一步提升党报党媒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信心
 


 

       “我10年前到过延安,此番重回延安感觉变化非常大,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群众的精神面貌都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红色旅游的氛围特别浓,感觉延安精神在这个城市得以传承,红色旅游产业正在发展完善。延安革命纪念馆把延安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集中展示,让前来参观的人可以受到很好的教育,让我的精神获得了再次洗礼。”现任郑州报业集团总编辑的张子明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道。

       张子明说,延安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源地,新中国的新闻事业从延安走向了全国,延安为中国新闻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次参观延安新闻纪念馆,让他感到非常震撼,老一辈新闻人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依然能拼命、忘我地工作,克服了重重苦难,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在受到教育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的洗礼,增强了媒体融合和进一步提升党报党媒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信心。希望媒体人可以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深化走转改,脚踏实地地捕捉基层的经验和变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闻媒体应有民的贡献。(记者 马政)
 
       点击链接查看:社长总编话延安(二)


  转自:延安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