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入境游进入持续增长新阶段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0-20





  我国入境旅游已经走出金融危机后的萧条期,正从全面恢复转向持续增长的新阶段。这是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作出的研判。
 
  报告显示,2016年由于受到旅游产业综合发展带动以及签证便利化、国际航线加密、免退税业务落地、系列旅游年活动开展等正面因素的积极拉动,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市场结构已呈现出优化趋势,国际旅游顺差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参与国在入境旅游市场中的活跃度持续上升。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业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水平的基础指标。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副研究员李创新在发布报告时表示,从市场基本面来看,2016年中国入境旅游市场规模与消费均持续增长,特别是外国客源市场增幅显著。2016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13844.38万人次,同比增长3.50%,规模总量达到历史新高。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927万人次,规模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法国、西班牙、美国。其中,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增速分别为2815.12万人次和8.3%,创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历史新高。2016年大陆(内地)接待港澳台游客11029.26万人次,同比增长2.28%,规模总量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离境退税政策对入境旅游消费提升效果明显。2016年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5.60%,继续保持平稳回升的良好态势,并实现旅游服务贸易顺差102亿美元。其中,外国游客在华消费668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十分显著。根据可比口径,2016年中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927万人次,同比增长4.2%,市场规模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法国、西班牙和美国。
 
  从入境客源市场的结构特征来看,港澳台客源市场主力地位依然稳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活跃度上升。2016年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仍然是内地(大陆)入境旅游市场的主力,占全部市场份额的79.67%。外国客源市场结构出现小幅调整,在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中,排名前十的旅华客源国分别是:韩国、越南、日本、缅甸、美国、俄罗斯、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综合来看,入境客源市场结构已呈现出优化趋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入境旅游市场中的活跃度正持续上升。
 
  报告还对2016年中国主要客源国的结构状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入境旅游客流的空间尺度来看,2016年入境旅游客流扩散的等级性与近程性特征显著,扩散路径持续多样化。其中,入境游客在以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重庆、桂林、昆明、沈阳等热点城市为节点的扩散路径中,最具代表性的分别是“北京→沈阳”“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西安→北京”“成都→重庆”“重庆→成都”“桂林→重庆”“昆明→桂林”“沈阳→北京”。
 
  此外,在入境旅游市场需求方面,游客消费水平依然偏低,主要旅行目的是游览观光以及休闲度假。对国内10个入境旅游典型城市的调研结果显示,入境游客中首次到访中国的游客居大多数,游览观光和休闲度假是入境游客访华的主要目的,网站论坛和亲友介绍是入境游客访华的主要信息来源,旅游交通与天气状况等生活信息、旅游产品和服务介绍等是入境游客最为关注的出行决策参考要素,山水风光、文物古迹、美食烹调是入境游客最为喜爱的旅游项目。入境游客的消费水平依然偏低,超过60%的入境游客消费集中在1001美元~5000美元之间。入境游客的消费评价整体较好,但仍有部分服务短板存在。(孟妮)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入境游发展短板如何补齐?

    尽管我国入境游已进入全面恢复增长的新阶段,但仍存在诸多短板,亟待补齐。
    2017-11-08
  • 入境游发展短板如何补齐?

    入境游发展短板如何补齐?

    尽管我国入境游已进入全面恢复增长的新阶段,但仍存在诸多短板,亟待补齐。
    2017-11-09
  • 海外白领成中国入境游“潜力股”

    海外白领成中国入境游“潜力股”

    据统计,海外职场人在中国的平均花费预算为4006美元,而随着职场资历的增长,其开展中国之旅的动机也相应转变。
    2017-12-04
  • 中国入境游五大掣肘待破

    全球化智库(CCG)与携程旅行网近日联合发布的《推动中国入境旅游快速发展,促进全域效应提升惠及全国》报告指出,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受来华签证、旅游宣传、语言文化、旅游成本、旅游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
    2017-12-2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