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墨纸砚”书写青年人才成长“大文章”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5-17





  为进一步激发青年队伍活力,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近年来,浙江省天台县烟草专卖局高度重视新时代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为青年员工搭平台、建舞台,深挖青年人才潜能,将青年队伍后浪力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激励广大青年干部职工提升本领、扛起责任,在担当作为中书写青春华章。

  执“理想信念”之笔,书写不忘初心的忠诚文章

  “五四精神弦歌不辍,时代新人薪火绵延。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我们青年要传承五四精神,争当时代新人,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让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在阳光雨露之下拔节生长”。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书籍是《论党的青年工作》,这本书深刻的阐释了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等问题……”

图为天台烟草开展天烟青年说活动

  为牢牢把握青年干部政治方向,凝聚青年团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天台烟草精心组织开展青年座谈会、天烟青年说、读书沙龙等“五四”系列活动,青年员工通过分享读书心得、交流工作体会、畅聊生活感悟等方式,进一步碰撞思想、交流感想,以青年化视角、青春化语言淬炼红色初心。

  挥“数字赋能”之墨,书写攻坚克难的实干文章

  为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数业融合”,天台烟草强化才尽其用,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青年成长成才的发力点,通过青老结对、岗位练兵、读书沙龙、创新课题、QC等项目活动,深入推进全员培训、全员练兵、全员创新,畅通数字化转型交流渠道,营造赋能协同的数字化环境,多维聚焦QC成果和创新项目的基层应用转化,打造一批管用、实用、好用、必用的硬核“青年数字产品”。

  此外,天台烟草注重分层分类培训,构建逐级递进的人才培训计划,建立“数字技术骨干+数字课代表+青年员工”的结对机制,推进以数字技术骨干为核心的“内训师”建设,常态化开展提数课堂,分享低代码、流程引擎、小程序开发等技能,有效发挥传帮带作用,着力培育高效、专业的“数字工匠”。

图为天台烟草数字技术骨干开展低代码培训

  今年以来,天台烟草累计开展提数课堂10余次,自主设计开发用电数据可视化看板、线上图书馆、“e清单”事项办理工具等数字产品5个,其中一项正在申报国家软件著作权,以青春力量照亮数字化转型之路。

  铺“躬行担当”之纸,书写为民办事的服务文章

  “谢谢你们今天帮我来采茶,我平时身体也不好,一个人面对茶园可犯了难,多亏你们志愿者帮我采了这两大篮子茶叶,还帮我后续烘干、脱毛,让我今天多了不少收入,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三州乡茶农王大伯向“香溢”志愿者连连感谢。据悉,眼下正值茶叶采摘的农忙时节,天台烟草通过驻村指导员了解到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青年“香溢”志愿者下乡开展助农采茶帮扶行动,积极相应群众需求,解决群众烦心事、难心事。

图为“香溢”志愿者帮助三州茶农采茶

  采摘茶叶是天台烟草青年员工开展“香溢”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天台烟草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香溢”红色驿站和户外劳动者站作为志愿服务“微阵地”“小切口”的前沿作用,常态化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动员广大青年活跃在红色宣讲、普法服务、便民助农、交通引导等服务一线。据了解,天台烟草青年员工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4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50个小时,在服务社会大局、勇扛国企担当方面奉献青春汗水、展现青年作为,以“看得见的行动”绽放新时代青年风采。

图为“香溢”志愿者进店开展安全宣传活动

  端“清正廉洁”之砚,书写正心自律的作风文章

  为扣紧扣好青年员工廉洁从业的“第一粒扣子”,天台烟草通过部门例会、廉洁谈心、专题警示教育会、廉洁教育基地参观、纪检组长廉政教育课等形式,加强党纪国法、行纪行规的学习教育,引导青年员工牢牢树立底线意识,坚持廉洁从业。

  此外,天台烟草还加强文化育廉,依托融媒体工作室,组织青年员工开展廉洁微视频拍摄、廉洁动画制作、廉洁海报设计等活动,将清廉文化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作品,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图为天台烟草打造廉政长廊

  “青年崇廉尚洁、严以律己,国家就能正气充盈、永葆青春活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扣好廉洁自律的‘第一扣’,把好职业‘起步关’,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严守廉洁底线,谱写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天台烟草青年员工小杜说道。

  山水逐梦,后浪争涌。下一步,天台县烟草专卖局将擦亮“青”字招牌,持续开展引领青年、贴近青年、服务青年的活动,提供更多展现青春风采的舞台,切实增强青年之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为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