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间到大学 福建助产业工人求学圆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6-19





  “这个位置的焊接要特别注意,你看我示范。”“遇到这种情况,需要修改编程。”在福建晋工机械有限公司忙碌的生产车间里,主任工艺师张达斌顶着噪声,耐心为“徒弟们”指导操作。


  从亦步亦趋的“小学徒”到独当一面的“大师傅”,张达斌的职业生涯已经过了二十余个年头。在他看来,自己的技能“蜕变”除了车间生产线上积累下来的“熟能生巧”,更与参与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学习密不可分。


  2017年,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总工会依托福建开放大学,启动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计划,共同出资鼓励农民工学员,每年最高奖补1000元,助力学员通过在职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从小我就有一个上大学的梦想,竟然在我工作后实现了。”张达斌回忆,第一次去开放大学上课时起了个大早,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有一次公司派了个紧急任务,要设计一款液压镗孔工装,涉及比较复杂的液压和电控知识。我刚好在开放大学上过一门液压气动技术,在跟老师反复探讨之后,最终圆满完成工作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学以致用的快乐让张达斌很有成就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成为他的习惯。


  凭着努力和勤奋,取得本科学历的张达斌成了厂里的数控专家,还获得了全国先进制造业技术工艺人才、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在他看来,参加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的珍贵经历让他接触到更多专业知识,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正在福建开放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读的曾小波也深有体会。“我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出来打工了,那时候因为学历不高一直有点自卑。”为了提升自己,曾小波先后报名了福建开放大学专科、本科课程。


  白天在车间工作,晚上视频听课,“每门课结束有在线考试,学得很扎实,明显感觉到自己技术水平提高了。”上完专科,曾小波一鼓作气报名了本科课程,学习热情丝毫不减。从中专毕业的车间技术员起步,如今曾小波已经成为一名拥有本科学历的“抢手”的工艺工程师。“学习真真切切地改变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曾小波说道。


  在福建,有7万多名和张达斌、曾小波一样的农民工、产业工人,通过“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实现了职场的“成长与蜕变”。


  今年4月,全国总工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工商联联合印发《关于广泛实施求学圆梦行动 推进产业工人学历与能力提升的意见》,面向产业工人提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在省教育厅和省总工会的推动下,福建在助力产业工人学历与能力提升方面已有多年探索经验。”福建开放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基本形成政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生态。福建省人社厅、省总工会也面向相关人群针对性地出资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形成“学历+技能+职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


  依托福建开放大学网上教学平台和省、市、县三级办学体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送教上门,送教入企。推行“校企融合”的培养模式,形成“实践基地+特定人群专班+产业学院”的教育教学组织模式,在各地根据企业需要,成立“时代智匠学院”“百胜学院”“智造学院”等学院,把课堂搬进企业、车间,实现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训、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有机结合。


  不仅是制造业,面对新就业形态,福建省总工会联合福建开放大学举办专门的本科、专科学历班,学费由福建省总工会承担,福建开放大学开设了面向直播电商、快递物流等不同职业身份的专题课程及学员论坛。《直播带货为什么能火?》《新业态从业者保险保障知多少?》等实用性课程颇受好评。


  福建开放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期待产业工人“求学圆梦”实施意见的出台能为福建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帮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产业工人通过学历和职业能力提升,更好地融入城市、扎根城市,推动制造业、服务业人才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记者 林盈)


  转自:人民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