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广东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一周年,累计交易电量约6100亿千瓦时,为全国第一。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最具活力的省级电力市场,自2021年11月至今,广东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超36个月,市场累计直接交易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始终保持高效稳定运行。
“为提升电力保供能力,同时促进新能源消纳,南方电网引入独立储能、抽水蓄能等新兴主体参与市场交易,形成源网荷储良性互动的多元化市场生态。”南方电网广东调控中心现货市场管理部高级经理蔡秋娜介绍,截至今年11月,广东全省经营主体共9.5万家,其中发电408家、售电369家、用户9.4万家,同比增长19.2%。
“自去年10月在全国率先以‘报量报价’参与现货交易以来,通过‘电能量+辅助服务+容量租赁’的‘组合拳’,为广东独立储能开辟了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中心专责张聪表示,参与市场交易的独立储能日均等效循环次数可达2-3次,真正意义实现储能“配且用”,市场引导独立储能多赛道最大限度发挥灵活调节能力。截至目前,6家独立储能参与广东现货市场及南方区域调频市场,最大充放电功率70万千瓦。
“今年10月,作为首批试点站参与广东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运行,实现国内蓄能全站报量报价入市‘零’的突破,平均价差0.19元/千瓦时。”据广东省梅州抽水蓄能电站黄晓佳介绍,梅州抽水蓄能电站通过报量报价实现曲线与所在节点价格走势的自动跟踪,出清结果“高价放电、低价抽水”特征明显,入市后收益整体好于入市前,对促进抽水蓄能电站健康发展、提升电站综合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今年广东建成“年+月(多月)+多日(周)+日前+实时”全周期覆盖、全电量竞争的“中长期+现货”市场交易体系,中长期市场稳住基本盘,今年中长期成交电量3524亿千瓦时,成交均价同比降低16%,降幅全国第一,实现能涨能跌良性互动;现货市场竞争充分,日前现货价格在0元/千瓦时至0.904元/千瓦时之间波动,有效反映一次能源价格和供需形势。
坐落在惠州市惠城区的至盈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经统计,自今年1月进入市场化交易以来,1—11月企业平均电能电价较去年下降超过8分/千瓦时。该公司用电成本降低不是个例。统计显示,今年电力市场降价为全省工商业用户共节省310亿元,市场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今年燃料价格回落,发电、用电企业签订电力市场长协降低了交易价格,是降低全省工商业企业用电成本的主要举措之一。”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展研究部经理王浩浩表示,广东将继续完善电力市场交易规则,持续降低工商业用户用电成本。
数据显示,今年来,广东绿电总成交电量71.6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80%,环境溢价下降至0.009元/千瓦时,呈现“量升价跌”良好态势,有效降低广东省出口外贸型企业绿色用能成本。
“相比一年前,广东电力现货市场最大变化之一,就是绿色属性更强。”王浩浩表示,今年,广东省内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新能源全部采用报量报价的方式参与现货交易,全电量参与优化出清,并可自愿参与绿电交易。截至目前,广东省共53家新能源场站参与现货交易,容量突破1500万千瓦,以试点方式“以点带面”有力推动新能源大量入市。
2025年,广东电网将进一步扩大新能源入市规模,有序推动满足技术条件的110千伏电压等级集中式新能源参与现货,并鼓励分布式新能源以聚合虚拟电厂方式参与市场化交易。
转自: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