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江河:对于中文,要允许有些东西不被理解读透

    欧阳江河:对于中文,要允许有些东西不被理解读透

    昨天我在等飞机的过程中,我带了一本叫做《数学颂》的书,这是一个刚刚出版的新书,作者阿兰·巴迪欧,当代法国思想家在中国最有名的一个。他研究生命哲学,在他的哲学体系里有四个重要的支柱,他认为这构成人类哲学意义上的真理。
    2017-09-12
  • “牍”一无二的传奇身世

    “牍”一无二的传奇身世

    我们那时候,百姓去衙门告状,都要呈上一张“状纸”,写明诉讼的内容。县官在案件审结完毕后,把判词写在状纸的前页或结尾处,就称为“判牍”。虽然我的知名度在文物界不算高,但在判牍圈可是“老大”。我横空出世时,立刻秒杀...
    2017-09-12
  • 回首吾家山 岁晚将焉归——关于流寓文学的对话

    回首吾家山 岁晚将焉归——关于流寓文学的对话

    这些年,流寓文学是学术界研究的个热点,学术界关于流寓文学的相关问题,还存在一些争议。今天,《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刊邀请华南师范大学蒋寅教授和广东海洋大学教授、信阳学院文学院特聘教授张学松教授就流寓文学的相关问...
    2017-09-11
  • 英文歌剧《红楼梦》在京上演

    英文歌剧《红楼梦》在京上演

    9月8日,北京保利剧院,大幕徐徐拉开。乐池里,西洋乐器声此起彼伏,如同任何一部西洋歌剧开场前一样。如果不是幕布上的“石头记”三个字和舞台一隅枯坐的老僧,人们也许不会意识到,即将上演的是英文歌剧《红楼梦》。
    2017-09-11
  • 论文化自信的底气

     文化自信需要有底气。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文化自信是一体两面。高度的文化自信,表明我们文化底气十足;而文化底气越足,越强化我们对文化自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没有底气,文化自信是空谷回音的自我呼喊;而没有文化自信,文化...
    2017-09-11
  • 燕行使者笔下的紫禁城:他们和中国皇帝赋诗唱和时压力山大

    燕行使者笔下的紫禁城:他们和中国皇帝赋诗唱和时压力山大

    紫禁城是神秘的。除几部官书外,私人记载不是很多,且多记大略,不及细部。
    2017-09-10
  • 《清明上河图》的文化效应——程民生教授在河南大学文学院的演讲

    《清明上河图》的文化效应——程民生教授在河南大学文学院的演讲

     宋徽宗时代的宫廷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为市井风俗画作品,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4 8厘米、横528 7厘米,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画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再现了北宋开封城市生活的面貌,...
    2017-09-09
  • 陈寅恪也幽默吗

    我与一个史学博士聊天,说起陈寅恪先生有幽默气质,他不解地问:“陈寅恪也幽默吗?”
    2017-09-09
  • 欧丽娟谈《红楼梦》:早期林黛玉举止姿态更接近王熙凤

    欧丽娟谈《红楼梦》:早期林黛玉举止姿态更接近王熙凤

    欧丽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研究领域涉及唐诗、《红楼梦》、中国文学史等,因讲授关于《红楼梦》的网络公开课为大家所熟知。近日,欧丽娟教授关于《红楼梦》的代表作“大观红楼”系列的前两部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记者...
    2017-09-09
  • 隐形的力量:翻译诗歌与百年中国新诗

    隐形的力量:翻译诗歌与百年中国新诗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正如美国新诗运动胜利的重要标志,在于成功地翻译了中国诗歌,中国新诗的开创者——五四新诗人们所谓的新诗形式,则大都是以优秀的译诗为蓝本建构起来的。译诗在百年中国新诗发展历程中,...
    2017-09-08
  • 吁,芋头

    吁,芋头

    清人徐荣在《岭南劝农诗》注:“谤云:六月六,开芋屋,耕者切芋成粒,和米煮为饭,不全食稻也。”据此,乡邻间有了“六月六,开芋屋”的谚语。意即农历六月六以后,可以开挖芋头吃了。
    2017-09-08
  • 《黄梅诗》:趣在一波三折

    古人论诗,讲究“曲”和“幽”,即所谓“曲径通幽”,“隐幽微妙”。曲折隐幽能扩大诗的内涵,提升诗的趣味,增强诗的魅力。
    2017-09-08
  • 四大书楼今何在 珍籍善本入谁藏

    四大书楼今何在 珍籍善本入谁藏

      广州最有名的“讲古佬”颜志图说,广州旧时四大藏书楼的主人,骨子底里透着被传统士人精神熏陶的痕迹,藏书之多亦令读书人羡慕,“不过不是人人学得来,因为首先得有这么多买书的钱”。
    2017-09-07
  • 孙犁:由隽永向理性煮文鬻字

    孙犁:由隽永向理性煮文鬻字

    孙犁早年写了大量的诗化小说,塑造了“水生嫂”等艺术形象。如同沈从文后期从小说创作转向文物研究,张爱玲后期从小说创作转向研究、考据与译注,孙犁晚年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阅读史籍与写作读史笔记上。除了时代原因,与个人...
    2017-09-0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