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制度建设全覆盖 河南发布白皮书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1-19





  提出针对性合规建设指引措施,帮助企业增强法治意识,加强事前合规建设,提高现代化企业治理水平……1月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河南省工商联联合发布《企业常见法律风险提示暨合规建设指引》白皮书,将帮助企业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以更优质服务推动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白皮书》聚焦7大企业常见法律风险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牛晓丽出席本次发布会,并向记者现场介绍了《白皮书》的主要内容和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适用条件及范围。


  牛晓丽介绍,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对全省办理的全部合规案件分析梳理,主要对涉及罪名相对集中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串通投标、污染环境、侵犯知识产权、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重大责任事故、骗取贷款等7类案件重点研究,总结归纳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类型,提示风险隐患,给出针对性合规建设措施。


  《白皮书》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前言部分。简要介绍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内涵及重大意义,河南省检察机关改革工作情况以及《白皮书》的主要内容。二是河南省检察机关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报告。主要是向社会各界报告河南省检察机关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三是常见涉企法律风险提示及合规建设指引。


  在常见涉企法律风险提示及合规建设指引,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根据罪名涉及领域分为七个篇章,分别是知识产权篇、产品质量篇、安全生产篇、环境保护篇、税收管理篇、招投标管理篇和贷款融资篇,每一篇章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风险提示、合规建设指引和相关法律规定。


  什么是涉案企业合规改革?


  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是指检察机关对于办理的涉企刑事案件,在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不起诉决定或者根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出轻缓量刑建议等的同时,针对企业涉嫌具体犯罪,结合办案实际,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落实,促进企业合规守法经营,减少和预防企业犯罪。


  牛晓丽介绍,2020年3月和2021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在江苏、北京、上海等10个省份部署开展了两批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在深入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基础上,2022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


  河南是第三批纳入改革试点的省份,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的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于2021年11月在全省选取了许昌市检察院等5个市、县(区)检察院启动改革试点。2022年4月,按照最高检部署,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在全省检察机关全面推开,全省检察机关持续拓展改革深度和广度,用法治为企业护航,取得了较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截至2023年12月20日,全省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制度建设已经全面覆盖,省、市、县三级第三方机制管委会有效运行,全省检察机关共计办理企业合规案件522件,合规改革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这两类企业不能适用合规改革


  据介绍,为了保证合规改革的正确方向和综合效果,最高检从这项改革开始就明确了适用条件和范围,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及时对适用条件和范围予以完善。目前,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改革规范性文件规定,适用合规改革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涉案企业合规改革适用的案件范围,包括公司、企业等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各类犯罪案件,既包括公司、企业等实施的单位犯罪案件,也包括公司、企业实际控制人、经营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等实施的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犯罪案件。牛晓丽表示,这方面需要重点把握“单位或者关键人员”特殊主体和“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两个方面。


  涉案企业合规改革适用的企业范围,包括各类市场主体,主要是指涉案企业以及与涉案企业相关联企业。在适用上落实依法平等保护,无论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只要涉案企业认罪认罚,能够正常生产经营、承诺建立或者完善企业合规制度,自愿开展合规整改的,都可以开展企业合规工作。


  牛晓丽介绍,最高检合规改革规范性文件还规定了合规改革适用负面清单:一是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或者公司、企业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因为不是真正的涉企犯罪,不能适用合规改革;二是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有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以及开设赌场、故意伤害、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等不符合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目的的案件,不能适用合规改革。(记者王佩)


  转自:人民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