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依托大数据高效开展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8-17





  学生资助工作是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事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上学问题,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高效开展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就读,确保不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失学。


  不断完善制度 明确标准


  自治区民政厅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措施》,《措施》确定了低收入人口范围,对教育等专项救助明确了救助标准,录取到普通高校本科、专科(高职高专)的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和孤儿按照每学年6000元的标准进行资助。


  自治区民政厅印发《关于做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的通知》,从资助对象范围、资助方式及时限、发放程序进行规范。民政厅牵头联合教育厅、财政厅、扶贫办印发《关于实施普通高校家庭经济难学生入学资助政策的意见》,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时给予助学资助。中央福彩公益金支持孤儿助学,每人每学年10000元,自治区支持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金每人每年6000元。


  “大数据+铁脚板”确保及时救助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持续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科学设置动态监测预警指标,综合运用“大数据+铁脚板”拉起主动服务“一张网”。加强部门间数据比对共享,民政部门与教育部门协同配合通,对在保困难家庭高中毕业生录取情况进行专项比对,指导各盟市采取主动服务方式,主动核查困难家庭高中毕业生录取情况。开展政策宣传,提供一对一救助服务,主动告知救助对象申请所需材料,确保符合条件学生及时得到救助,确保困难家庭大学新生顺利升学。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依托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对全区197.52万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其中对纳入监测的169.33万困难群众实施常态化救助帮扶。


  为做好困难家庭学生的救助工作,自治区民政厅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动员基层民政人员、网格员等力量,通过入户调查的方式,全面摸清低保、低保边缘家庭高等教育大学生底数,在逐一了解家庭情况后,对困难学生家庭情况进行研判,为低保家庭申请临时救助,减轻了困难学子因学造成的家庭负担。


  2023年,全区共资助城乡低保家庭子女7804人,资助孤儿大学生185人。孤儿435人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60人。其中,本科生3622人,专科生4367人,共支出资金4792.8万元。(王婕)


  转自:金台资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