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保护与发展“双向奔赴” 让非遗资源“活”起来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3-18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拥有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近年来,汶川县着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非遗已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动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汶川县于2021年建成非遗数据库,内容分为纸质版实体资料收藏和数字化资料存档。数字化网站内容丰富,涵盖汶川县所有非遗内容,提高了非遗保存和传承的效率,为发展数字化非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西路边茶(藏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蒋维明恢复了非遗项目“西路边茶(藏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创办了“茶祥子”制茶坊,免费为游客、群众熬茶喝。“茶祥子”制茶坊成为不少游客来汶川的“打卡点”。


  “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华珍,在映秀成立“杨华珍大师工作室”,成立来料加工致富作坊,以非遗传承促进产业发展,同时,加强非遗人才培养。她的作品《十二月花》被评为“天府旅游名品”。


  2023年,汶川县举办“禹里·汶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展”系列活动,6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集中现场展示、沉浸式体验、文艺展演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全面展示了汶川县10余个非遗项目,为大众呈现了一场独具汶川特色的文化盛宴。


  “非遗节目走进景区演出,不仅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带来了更高的人气和可观的经济收入。”汶川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正积极探索'非遗进景区'的'汶川模式',希望将非遗与旅游有机结合,推动'非遗+旅游''非遗+产业'等活化利用。”


  此外,汶川县还坚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培养汶川“小小非遗传承人”。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或团队来校园进行表演和展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非遗项目的魅力,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023年,阿坝师范学院、汶川县特殊教育学校获评“首批阿坝州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基地”,汶川杨华珍藏羌织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获评“首批阿坝州非遗进校园优秀点位(单位)”,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获评“首批阿坝州非遗进校园优秀研学基地称号”。


  转自:中国旅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