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打造特色机器人产业园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0-16





  近年来,随着一批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相继落户滨海新区,新区正在打造从研发到生产于一体的无人机产业基地,目前,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今年,位于开发区的“泰达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园”新址开园纳客,聚集了无人机、无人车、水下机器人等“无人”产业。该产业园按照“互联网+智能装备”的发展思路,将聚集更多优秀项目,使产业园成为国内最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园之一。
 
  日前,2017全国无人机系统及技术应用高峰论坛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举行,200余位行业专家、企业家、科研院所、知名咨询机构及创投机构代表齐聚一堂,探讨无人机产品技术创新路线和产品标准化建设等内容。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无人机应用领域正逐步扩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滨海造”无人机飞向全国
 
  眼下,无人机在植保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给无人机装载好农药,用手机遥控其飞行、喷洒,小小一箱药就能喷15亩地,一天下来,300亩地的喷洒农药任务能轻松完成,效率是人工喷洒的40~60倍,且果实农残也更少。
 
  作为开发区一家无人机企业,一飞智控市场分析师陈赛男告诉记者,应用传统人工喷洒的方式,喷出的农药呈水状,会有很大一部分流入土壤中,而无人机搭载雾化系统,喷出的农药呈雾状,用药少、喷洒更均匀。“而且无人机还配有风力系统,喷洒过程中能卷起叶子,正反两面都能着药,效果更好。目前,除了西藏和青海,全国其他省份都用上了‘滨海造’的无人机。”陈赛男说,在新疆的棉花地,用无人机喷洒了“落叶剂”的棉花很快就能收获,效果非常明显。
 
  无人化解决方案赶超世界
 
  在现场,“空中无人化系统解决方案”及最新的Finix3000智能飞控系统同样备受关注,该系统可操控1.5吨以下的无人机。目前,中国已在民航领域赶超世界步伐,下一步,通过无人化解决应用,控制系统可让飞机实现无人驾驶。在技术应用上,无人驾驶飞机比无人车相对简单,操作起来也更方便。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搭乘的客机可以不需要飞行员就能自行起落。
 
  落户高新区的天津航天中为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此次带来了一款消防六旋翼无人机系统:这款无人机有6个旋翼,具有垂直起降、机体重量小、超近程数据链、便携式地面站等多种特点。同时,该无人机能抵抗6级风力,具备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功能,并可对目标进行实时识别跟踪定位。
 
  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近年来,随着一批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相继落户滨海新区,新区正在打造从研发到生产于一体的无人机产业基地,目前,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未来,无人机应用领域会更为广泛,将在方方面面让生活实现质的飞跃。
 
  今年,位于开发区的“泰达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园”新址开园纳客,聚集了无人机、无人车、水下机器人等“无人”产业。该产业园按照“互联网+智能装备”的发展思路,将聚集更多优秀项目,使产业园成为国内最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园之一。目前,园内已签约以深之蓝水下机器人、一飞智控无人机、辰星并联机器人等为代表的平台级企业,预计未来1~2年内将培育10~15家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企业。(王睿 孟兴)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天津滨海新区:协同创新争当“主角”

    2016年,天津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实现近3年年均增长13%。2017年,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奋力向前的铿锵步伐,天津滨海新区如何在协同发展中继续创新突破、示范引航?
    2017-04-11
  • 天津滨海新区:链接全球“双创”资源

    天津滨海新区:链接全球“双创”资源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和中蒙俄经济走廊东部起点,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天津滨海新区积极践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思路,导入全球“双创”资源,使得这片区域的创新创业活动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2017-06-21
  • 天津滨海新区智能制造产业链初步形成

    天津滨海新区智能制造产业链初步形成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滨海新区将以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作为主导,先进制造功能达到新水平。预计到2020年,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将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70%以上。
    2017-12-01
  • 天津滨海新区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近2 万户

    天津滨海新区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近2 万户

    日前从天津滨海新区政府获悉,上半年,自贸区、自创区等一系列创新载体建设的红利持续释放,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使得注册便利化程度持续提高。据统计,此间滨海新区新增市场主体19704户。
    2018-08-1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