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圈”内生活“近”享便利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2-22





  核心提示


  一刻钟,普通人行走1000米需要的时间。在这个时空范围内,居民就能享受到基本生活所需,这便是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初衷。


  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及试点方案,提出“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以来,福州、厦门、泉州三地先后入选全国试点,其余地市也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推进。


  这个“圈”如何真正畅通消费“微循环”,解决生活“大问题”,“圈”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记者走访省内多地深入了解。


  不出“圈”的幸福生活


  早晨下楼参加民乐队排练,中午到“长者食堂·学堂”用餐,下午与邻居切磋棋艺。这是福州鼓楼区洪山镇凤湖新城二区居民林建秋的一天。每周还有志愿者为老年人免费理发。如果有需要,拐个弯就到健康小屋,慢性病患者可复诊开药。


  这些活动,都集中在社区总面积1056平方米的邻里共享空间里。改造以前,这里只是杂乱的架空层。


  不少居民一开始不理解邻里共享空间的具体用途和服务对象,改造时他们甚至提出反对,谢少华就是其中之一。“看到社区和居委会付出的努力,以及邻里共享空间投用后的实际效果,现在我要为它点个大大的赞!”谢少华说。


  凤湖社区是典型的“村改居”社区,常住人口超过1.2万,2007年这一片经历了大规模拆迁,如今居住在此的多是回迁安置的居民。以凤湖新城二区为圆心,周边便利店、超市、餐馆、五金店、理发店、银行网点等基本保障类业态一应俱全,凤湖社区“一刻钟幸福圈”惠及居民3.3万人。“这么好的生活环境,过去可不敢想。”林建秋笑着说。


  作为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福州在2021年10月出台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把便民生活圈建设纳入市政府保民生重点工程,将其建设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市级绩效考核内容,计划2021—2025年每年至少建成10个以上便民生活圈,试点区域居民满意度达到85%以上。


  今年以来,面对群众就近享有多元生活服务的需求,在便民圈的基础上,福州市鼓楼区又提出打造25个集“医、食、托、行、业、购、健、学、养、情”于一体、“多圈合一”的“一刻钟幸福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一刻钟幸福圈”尽管叫法不同,但功能是相同的。


  在位于泉州市丰泽区中心片区的圣湖社区,记者也找寻到了浓浓的烟火气。


  从圣湖小区南门走向主街道丰泽街,门口分布着几家配钥匙、改衣服、售卖农家蔬菜的小店,只有几平方米,却大大增加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


  从小区往丰泽街方向步行不远,沿街百米内便有永相逢和元初食品两家连锁便民超市、一家海鲜超市、两家理发店以及大药房等。“要是碰上下雨天,这里很多商家都会为居民贴心地准备雨伞等用具;超市工作人员看到我们岁数大的拿东西费劲,只要不忙,就会主动帮忙送上楼去,很暖心。”一位居住在圣湖社区的老人热情地向记者介绍。


  种类繁多却又如齿轮般相互咬合的各种“小店”,共同拼成居民便利生活的大版图。


  “引进来”的服务同样贴心。今年6月,在泉州市商务局等部门的指导下,依托圣湖社区“党建+”邻里中心的服务平台,近20家家政企业走进社区,为居民群众带来实用性的育婴、保洁等家政技能演示和家电清洗等便民服务,向居民普及家政服务的新理念和新知识,创造服务对接新空间。这种服务平台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通过集中展示对接,好几家家政企业现在已经正式进驻小区,有了驻点,家政服务双方的信任感更强,更能确保家政服务的就近便捷和有效供给。”圣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茵茵介绍。


  近年来,城市更新步伐加快、人们消费水平提高,特别是在核心区商圈和区域商圈,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但同时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便民生活圈的建设却相对滞后,仍存在网点布局不均、设施老旧、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短板。


  有研究显示,城市居民平均约75%的时间在社区中度过,预计到2035年,我国有约70%人口生活在城市社区。城市社区将越来越成为提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开展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同时将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性场景。


  这一背景下,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在居民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建设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


  经过两年多试点,今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又研究制定了《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计划明确,要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满意清单”。


  一“圈”一策,“圈”出特色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伴随社区商业发展而产生,一端连着社区居民,一端连着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联通经济社会微循环的“毛细血管”。


  福建省批发零售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许安心教授分析,由于各地发展程度不同,商务部提出“六个一”,即发展“一店一早”(便利店、早餐店),补齐“一菜一修”(菜场、小修小补服务)等。从福建原有基础看,便利店、药店、餐饮等业态发展都比较成熟。比如,“2023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中,厦门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第一;福州则在全国餐饮市场上有着“小餐饮之都”的美誉,每年孵化的小餐饮连锁品牌不可胜数,这些业态接下来重在品质提升,走品牌化、连锁化、智慧化道路。政府部门可加大正向引导和激励力度。


  但还有一些需求也不该被忽视。比如行动计划提出的服务“一老一小”(老年康护、幼儿托管),也正在日益成为社区居民的刚需。


  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


  打造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关键要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的特点以及优势,并将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围绕居民需求做文章,让“生活圈”更具特色。


  圣湖社区辖区内有泉州实验中学、丰泽区第二实小、圣湖幼儿园等较为知名的公、私立学校,居民接送学龄子女上下学十分便利。学府环立之下,社区着力打造“书香圣湖”品牌,不仅有幼儿园到中学的“一条龙”教育资源,还有较为完善的幼托设施和丰富的老年课堂,“一刻钟便民精神文化生活圈”为居民所津津乐道。


  一个周四的早上,走进位于圣湖社区“党建+”邻里中心的老年学校,正在进行的合唱课上,20余位年长者正在老师的指挥下,齐声高歌。他们神情专注,有的还打着节拍,当天的曲目是《我们共同的家》。


  “平时送孙子上学也就10分钟左右的路程,送完孩子正好过来上课,学书法、学歌剧、学画画……课程很丰富。这边下课,正好去接孩子放学,生活充实得很。”居民李敏杰说。


  李茵茵介绍,社区居民普遍人文素质高,重视精神需求。从最初成立兴趣小组到发展成泉州社区大学圣湖老年教学示范点,如今的师资更专业,开设的课程达到17门。把优秀的老师请进“家门口”的学校,目标不仅仅是便捷,更要注重课程质量,让居民学有所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在李茵茵看来,“世遗之城”泉州,既充满历史韵味,又饱含人间烟火气。一个个关乎民生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也是泉州城“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鲜活注脚。


  无独有偶。


  凤湖新城学龄前、学龄儿童多,近年来,托育、幼儿园、托管、社区少年宫等多个教育板块陆续落地。邻里共享空间内也打造了少儿成长服务站,家长不出小区就可以安心带娃。


  资源的引入,离不开福州市鼓楼国投下属的福州市润楼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润楼教育科技集团总经理林琳介绍,以托育机构为例,结合辖区学龄前儿童多的实际情况,凤湖社区引入鼓楼国投小茉莉托育服务机构,为6个月~36个月婴幼儿提供灵活多样的托育服务供给体系。除了全日托以外,还有入托前体验、半日托和临时托等形式,满足家庭多样化需求。在社区支持下,场地租金成本较低,目前托育机构最大支出来自教师工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留下微薄的利润空间,机构收费较市场价有一定优势,家长们还是很欢迎的。”


  通过走访,林琳发现,其实不少社区都有闲置场地,但社区本身的事务性工作已经非常多了。面对居民需求,如何通过第三方力量,盘活闲置资产,通过低偿收费既服务居民,也反哺社区?“结合鼓楼区眼下正在推行的‘幸福圈’建设,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有较大的渗透空间。”她说。


  样板带动更多社区“出圈”


  一个更大规模的“一刻钟幸福圈”样板项目正在打造中——由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与鼓楼区国投集团共同打造、旨在为社区居民创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新模式的“树兜幸福里”社区综合体的面貌,正逐渐清晰。


  临近中午,位于福州屏东路书香红墙新苑的“树兜幸福里”一楼的长者食堂迎来了陆续前来用餐的市民。升腾的热气里,包笼仙、膳元食堂、清口清等连锁餐饮品牌以档口形式进驻,颜色明快的用餐区,配备了带扶手的餐椅和老年人专属用餐位。这里不仅提供米饭套餐,还有本地特色的捞化、包点、粥品等,营业时间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10点,对所有市民开放,长者则可享受特惠福利。


  负责项目运营的鼓楼国投旗下的壹刻钟城市运营公司总经理刘海波介绍,这家长者食堂采取合伙人模式,公司作为运营主体,不仅负责前期装修规划设计、对外推广,同样负责对后续品质把控、餐厅现场管理等。场地由社区无偿提供,也不向入驻的餐饮商家收取租金,而是采取营业额抽点。后者只负责派遣操作员工和档口出品,专注于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为何选择对所有市民开放?刘海波解释,这样可以吸引更多客流,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以提升项目的可持续性,老年人仍是最终的受益者。


  由于紧邻中小学,项目三、四、五楼则规划为教育相关业态,同样由润楼教育负责运营。


  刘海波介绍,除了线下一栋楼,线上平台依托鼓楼幸福通小程序,提供社区团购、养老陪护、家政保洁、家电维修等各类便民服务。


  眼下,“树兜幸福里”仍在招募合伙人,将成熟一个、开放一个,不断丰富便民形态。“这对我们公司同样是个全新的业态,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可复制的样板,让大家知道幸福是切实可感的。”刘海波说,当然,每个社区实际不同,必须制定差异化发展思路。


  省商务厅本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福建已建成19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其中福州市167个,厦门市23个,泉州市6个。


  没有列入国家级试点的城市中,漳州市、莆田市、龙岩市正积极整合商务发展资金,推动社区商业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扶持社区开展多元化改造提升;三明市、南平市、宁德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也通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统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与社区商业网点协调发展,大力组织开展便民生活圈建设。


  对于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许安心认为,既要发挥政府规划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也要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等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许安心建议,应合理规划商业设施,大力发展社区商业,为便民生活圈门店发展提供必要的载体,按照均衡化、便利化原则为便民生活圈门店发展提供空间;坚持工作和生活融合,在产业集聚区布局一批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美容美发等生活服务特色小店。同时,以连锁小餐饮、家政托管、大众茶馆等福建特色业态为辅助,提升便民生活圈商业业态品质。


  眼下,《福建省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正在制定中。到2025年,福建有望实现城区80%以上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百城、千圈、万企联动,美好生活不用出“圈”,就能“出圈”。(记者 郑璜)


  转自:福建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