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加速培育发展新动能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2-07





  为保障煤炭稳定供应,2018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日前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举行。会议首日,神华集团、中煤集团等煤炭企业与国电集团、华电集团等电力企业分别签订中长期合同,签约量达1.3亿吨。煤电长协基准价与去年保持一致,煤企长协销售比例较去年有所提高。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会上强调,深化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提升改造旧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行业发展模式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实现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当前,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也是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行业要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王显政指出,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要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与煤炭经济深度融合;要培养造就人才队伍,支撑行业转型升级;要以煤炭产业链延伸发展为导向,加强煤炭下游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用途研究,创新煤炭上下游科技合作模式,形成创新合力,引领煤炭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转变,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
 
  目前,全国煤炭平均运距在700公里以上,铁路煤炭运量在20亿吨左右。煤炭质量体系建设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供应效率以及国家铁路与海运资源的优化配置。行业要扩大优质产能供给,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煤炭产品,实现行业发展由生产销售原煤向销售商品煤、洁净煤转变;要加强运输通道建设,创新煤炭运输方式,推进煤炭运输由运输原煤向输送洁净煤、输电、输气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减少无效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供应效率;要推进全国煤炭交易数据平台建设,发展煤炭现货市场,完善期货市场,推动煤炭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展,构建高效率、高质量、洁净化的煤炭供应保障体系。
 
  在推动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方面,王显政表示,行业要在推动原煤全部入选(洗)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大力推进实现燃煤电厂清洁发电;因地制宜,推动散煤清洁化利用;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促进煤炭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
 
  在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亦要提高行业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建立煤炭开放新格局。行业要重点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煤炭资源、法律法规、煤炭产业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和文化风俗的研究,加强与世界采矿大会、国际能源署、世界煤炭协会等国际能源组织的对话与交流,构建煤炭国际贸易及技术信息交流平台,探索与沿线国家企业、相关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海外并购,以煤炭产能合作为契机,带动我国煤机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形成国际合作与市场竞争的新优势。
 
  2018年,在我国宏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企稳向好发展态势的大背景下,煤炭消费需求也将继续保持适度增长。“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中长期合同既有利于优化资源和运力配置,稳定煤炭供应基本面,也有利于煤炭上下游协调发展,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减少价格波动。”王显政希望煤炭产、运、需各方坚持以签订中长期合同为基础,提高煤炭直购直销供需中长期合同比重,稳定市场和价格,促进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煤炭产、运、需企业要加强自律,坚持诚信经营,严格执行合同;煤炭生产企业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科学组织生产,做好2018年煤炭交易和产运需衔接工作。(汤莉)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煤炭业将推市场化债转股示范性案例

    “煤炭行业可能会推出十个企业的市场化债转股案例。”知情人士近日透露,银监会与有关协会正在研究煤炭企业降杠杆等事宜,计划推出一些示范性案例。
    2017-03-23
  • 发改委:加快退出长期停工停产的煤炭“僵尸企业”

    据发改委网站消息,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煤炭行业去产能稳供应工作座谈会。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要求,2017年煤炭去产能工作要更加严格按照标准去产能,加快退出长期停工停产的“僵尸企业”、安全保...
    2017-03-24
  • 发改委:五举措抓好今年煤炭去产能工作

    国家发改委近日召开的煤炭行业去产能稳供应工作座谈会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今年要退出煤炭产能1 5亿吨以上。
    2017-03-27
  • 超五成煤炭钢铁上市公司预亏 去产能任重道远

    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同样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之年。去产能作为2016年经济五大任务之首,不仅政策持续加码,目标也愈发清晰。
    2017-03-3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