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杰:我们需要把压抑的感性思维释放出来去创造美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1-06





  从南到北纵穿大不列颠,是一种奇妙的享受。目光所及遍地是规整的草坡、油菜花、羊羔、溪谷,怎么都看不腻。
 

  英国乡村田野的整齐经营,很好地体现英国人讲究细节和固守陈规的生活态度,然而这样有时看来不太灵活甚至死板。
 


 

  有一个经典笑话,有个中国人跟英国人买东西,比了个“八”,中国人以为是80英镑,觉得太贵,伸出五指,想砍到50英镑。见英国人还是不同意,他匆匆把钱塞到对方手里,拿起东西就走。没想到结果还是买贵了,原来对方的手势比的不是“八”,而是两根手指,代表20。
 

  这其实就是逻辑思维的差别。只有中国人的手势,才能用一只手数完1到10这10个数,英国人数到6的时候得拿出另一只手,才能数完整。
 

  这就是逻辑思维的差别。慢慢地,随着英国在西方价值观的推动作用日益式微,聪明的美国人开始接棒,逐渐形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左手胡萝卜,右手大棒。
 


 

  在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就是二战后在美国的胡萝卜政策下,一跃成为世界发达国家。
 

  当然这世界上,还有另一种价值观,就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中华民族讲究内外兼具形神合一,在外围通过经贸的合作,内里通过文化交融和人群杂居来完成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10月31日,韦杰“世界和我”全球巡迎来完美收官。
 

  在过去一个多月中,韦杰走过全球6个国家和地区的9所顶级高校,与世界年轻华人,分享了关于世界经济格局,中华文明、世界本源的内容。
 


//韦杰在演讲现场//
 

  中国发展需要更多感性思维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韦杰看来,当今世界格局,就是以上两种世界观不断抗衡和包容的结果。中华民族倡导的合作和共赢,是包括金诚在内的众多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机遇。
 


//北京大学演讲现场,周杰伦与昆凌送来祝福//
 

  在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在理性思维的发展驱动下,也就是所谓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中国的城市发展不断规划设计、投资扩展,体量迅速增长,经济也不断向前发展。
 

  另一方面,经济体量增加的同时,老百姓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当“外在”已经发展很好的时候,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增加更多的产业与内容,也应更注重品质。
 

  如果说,中国过去的发展是最大程度上理性思维的发展,那现在,我们同样需要感性思维。
 

  在80后韦杰的学生时代,音乐课、美术课等让位于各种主课补习和校园活动,学校重视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忽略感性思维的锻炼。
 

  但如今需要改变。“要去社会这所大学历练,打磨出不一样的内容。北京很多道路和街区都在翻新,但作为一个中国的文化、政治中心,它理当有更多的创意。我们需要把压抑了半个世纪的感性思维释放出来,把藏在骨子人的优秀审美基因激发出来,去创造美。”韦杰希望,能有更多关于美和创意的感悟,助力金诚特色小镇的打造,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改变城市,幸福人生。
 

  在韦杰看来,增加感性思维的阶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而金诚,现在就正这一课。金诚特色小镇,既满足了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开发,又满足了商业开发和运营,这是金诚特色小镇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原因。
 

  在汉字中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找回民族自信
 


 

  在理清世界格局发展和历史使命后,韦杰呼吁华人主动承担使命,在每一场演讲,他都会解读一个汉字,让大家去体会中华文明无与伦比的魅力。
 

  他分享了“道”,走之底,上为首,即脑袋。意指在大量实践中,思考升华部分就是道,即本源。
 

  “慈”字,两个玄加上一个心,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用心去感受,是慈悲。
 

  “心”字,是心脏的形状,里面的终极含义是空。
 


 

  ……
 

  “德”字,双人旁,代表行为,十目是指十个方位的眼睛,一横代表天地,心是思想。这是说,上天下地有十双眼睛在盯着你的行为,盯着你的心。管好心和行为,便是德。
 

  所有的“道”,你的思想,都要靠德承接。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来说,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探索文明,永不止步。对于韦杰来说,结束“世界与我”全球巡回演讲,又是一段新的征途。未来,他还将联合全世界诺贝尔奖学金的人,共同探究文明的整体发展。
 

  转自:贸易经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