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航:申亚,那一场战事……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2-26





我想,我的记忆里是抹不去申亚了。

  四个月,一百多个不眠的日子,我扑到申亚的大决战中。
 
  硝烟散去,留下的,除了泪水,还是泪水。
 
  一组报道,何以让我如此动心、动情?
 
  集体表决“做还是不做”
 
  广州在申办亚运会,全城关注。但2004年3月前,同城媒体都按兵不动,大家都在酝酿,在观望……
 
  这种令人窒息的沉默,缘于无人“吹哨”。而各种小道消息却扑面而来:广州意欲低调处理,怕万一申亚不成;广州正跟有关方面讨价还价,报道了不利于压低价码……
 
  我让记者摸底:如果我们报道了,最坏的后果是什么?我自己也直接找到了有关领导:这样的大好事,为什么不动员市民参与呢?
 
  我思虑:决定申亚成败的,除了硬件的较量,还包括市民的参与度、支持率,既如此,我们大规模报道申亚,何错之有?动员市民,是媒体的天职啊!
 
  我把大伙召集到一起,饮茶。我说:大家现场表决吧,干还是不干?我带头举手——如果挨批,我担着。
 
  之所以把这一段讲得如此紧张和悲壮,是因为太多的禁令一度把我们逼成了“思想的矮子,行动的残疾”,大家怕啊。
 
  打响申亚报道第一枪
 
  如何打这一场战役?
 
  我召开了“神仙会”,请兄弟们脑力激荡……我拍板:从“我为申亚献一计”开篇。这样做的好处:一参与性强,易于动员社会力量;二切入点巧妙,不会涉及敏感问题,好操作。说白了,就是既能“开路”,又能“造势”。
 
  3月8日,本报打响了申亚报道第一枪:开设“我为申亚献一计”专栏。该专栏一出,读者来信来电如潮,先后共有2000多名读者献计。献计者更包括梁灵光、朱森林、杨资元等省市老领导,亚洲国家驻穗总领事,体坛名人,跨国外企精英,广州“两会”代表委员,献计者之多之广,层次之高,其他媒体远难望其项背。
 
  同城媒体在丧失先机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相同招数,以图伺机扳回颓局,如果双方在此纠斗,则正中对方下怀。今年3月,在羊城晚报“我为申亚献一计”专栏开通10多天后,另一媒体也开辟了“我为申亚谏一言”专栏。
 
  怎么办?我把“智多星”胡润斌、崔朝阳紧急召回办公室……次日,我们先行一步,“千条申亚计献给亚申委”,随后转入“广州哪最美?荐给亚申委”的另一“献计”专栏,把对手远远甩在了身后。
 
  3月26日,本报28版巨制《申亚特刊》隆重登场,为这组“献计”报道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此间,有一个细节终生难忘:3月20日申亚口号公布,我忽然发现,老省长梁灵光与我共同推敲的口号——“打动亚洲,感动世界”,与其仅为一字之差!
 
  那一刻、有泪流。
 
  步步领先才叫先
 
  随着报道的深入,我觉得如果不能创设一波接一波的高潮,则没有节奏感,热度也不能持久。要想让读者“高烧不退”,必须向纵深开掘。
 
  我和同事们在这方面下足了工夫,张弛有度地形成七个高潮:催生“亚运林”、28版《申亚特刊》随申亚团飞赴科威特、“图画广州2010”·……整个报道风生水起、步步领先。
 
  多哈决战前,我让记者用“章回体”书写了“申亚风云”,再度令同行心慕手追……
 
  申亚报道,从“热身”到功成,前后横跨四个月,每天半个版,发稿数百篇……这次报道,被业界称为“晚报能够绝对胜出的鲜见战例”、“点燃了全城的申亚热情”
 
  ……。
 
  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并没有走远。我常常想起,办公室那深夜未熄的灯光,深深记得,同事罗颖忙得晕倒在办公室……我也常常自豪——
 
  申亚,是我和老崔(朝阳)、老胡(润斌)带头“吆喝”的!
 
  (作者:李宜航;单位:羊城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李宜航:不能再出这种洋相了

      本报记者李宜航  是的,原本是很美的事——  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6月7日。  一群中国游客到了法国亚维侬旅游,碰巧,法国总统希拉克也在那里,参加一个活动的开幕典礼。希拉克讲完话,笑着走向人群,握手、拥抱,或...
    2017-12-26

热点视频

一波不平一波又起!18项罪名还没审完 朴槿惠又要因这事被告上法庭 一波不平一波又起!18项罪名还没审完 朴槿惠又要因这事被告上法庭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