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不吐不快:愿每位患者都被温柔相待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2-24





  白大褂与病号服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人人都会生病,医生也不例外,不要等到自己生病了,才知道应该对患者好一点。
 
  “我,一名外科医生,天天把‘手术’两字挂在嘴边,却在听到被手术人是自己的时候,不争气地腿软了。”最近,一位医生在网上讲述了自己被做肛肠手术的经历。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才真切地体会到,医生一句简单的安慰对于患者有多大意义。“每位患者都应被温柔对待,从我做起!”
 
  这让人想起了电影《再生之旅》,一名医生患喉癌后,亲尝了种种沮丧、担心、无奈、怀疑、等待、怨恨。当他康复后,专门安排年轻医生穿上病号服,住院体验患者的生活。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医生迟早也会成为患者。有人说,没有生过病的医生,成不了好医生。此话意味深长。医患是一对矛盾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面对同样一件事情,医生有医生的想法,患者有患者的感受。医生关注的是疾病,患者感受的是疾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张病床,将医患隔成两个世界。站在床边和躺在床上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也完全不同。
 
  人们常说“换位思考”,但医生与患者真正“换位”并不容易。如果不当一回患者或不经历一场手术,医生恐怕永远不懂患者的痛苦。当然,并非所有医生都有角色换位的机会。但是,即便不能“同病相怜”,也要“心有戚戚”。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可以合法地让患者麻醉后失去知觉,然后打开他们的身体,露出五脏六腑,或切除,或缝合,或注射。一旦穿上白大褂,医生很容易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俨然是主管生死的“判官”。尽管医生并不具备起死回生的神奇“法术”,而患者依然把性命交付给医生,并且毫无怨言地承受痛苦。这一切,都是源于对医生的信任。从这个意义上说,患者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医生救治了患者,患者也成就了医生。每一位医生的成长之路,都是患者用鲜血和痛苦铺就的。医生理应对患者深怀感恩之心,带着爱去行医。
 
  现代医学如同工业化的流水线,患者一个个被推进手术室,再一个个被推出来。在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医生的感觉似乎越来越麻木。很多病人反映,术前看不见主刀医生,术中不知道谁做手术,术后找不到医生的影子。有的医生过分关注病变组织,把病人当成了“会呼吸的肿瘤”;有的医生语言随意轻慢,给患者带来无尽的恐惧和不安。这样的医生,迟早会尝到自己酿下的苦酒。因为白大褂与病号服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人人都会生病,医生也不例外。当医生穿着白大褂呵斥病人,应该想到自己穿上病号服的时候,也会同样有种种不适之感。不要等到自己生病了,才知道应该对患者好一点。有位外国医生曾说:“如果我能从头来过,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但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如果说疾病是人生的暗夜,医生就是暗夜里的提灯人。人们常说,今天你怎样对待别人,明天你也会被怎样对待。愿每一位医生都能怀抱一颗仁心,温柔对待那些为病所苦的人。(白剑峰)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