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走出去·民营企业扶持工程”在京启动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2-01





  核心提示:“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如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如何践行“优进优出”国家贸易战略,这是各级政府和企业界的共同课题。
“中国制造走出去·民营企业扶持工程”启动仪式
  2018年1月28日,首届“制造强国战略”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论坛期间“中国制造走出去·民营企业扶持工程”正式启动。
 
  “民企扶持工程”由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东盟加六国贸促会、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和环球相互贸易平台联合发起,以践行“制造强国”战略、扶持“民营企业”升级为宗旨,旨在为我国民营企业“嫁接资源,对接资本;塑造价值,优化升级”。
环球相互贸易平台主席姚海涛发表主旨演讲
  环球相互贸易平台主席姚海涛代表联办单位发表主旨演讲,“民企扶持工程”将在“走出去、投融资机构对接、军民融合、混合所有制与国企配套、优化升级”五大领域为我国民营企业提供扶持服务。通过“茶话会、对接会、相互贸易全球行”等系列活动,实现“五大领域”立体扶持。“民企扶持工程”联办单位将邀请20个省、80个重点城市工信厅(局)、商务厅(局)等政府部门分别推出“省(市)制造走出去·百家民企扶持工程”,分别召开“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省(市)”战略研讨会和“外交官助力省(市)制造走出去大会”。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发表主旨演讲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国目标的实现,需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开放合作。中国制造走出去·民营企业扶持工程,是践行制造强国战略的平台和纽带,民营企业实现走出去,优化升级,必须联动社会平台,借助平台力量,实现企业转型和发展。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发表主旨演讲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发表主旨演讲,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他指出中国的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了伟大辉煌的成就,中国经济已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增长方式由过去以规模和速度为主的粗放型增长,转变到以质量和效益提高为主的集约型增长。“中国制造走出去·民营企业扶持工程”的启动将助推各地政府和民营企业践行“制造强国战略”,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副主任朱万勇发表主旨演讲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副主任朱万勇、中国前驻外大使廉正保就企业如何走出去,走向哪里,走出去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进行讲解;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康斯坦丁内斯库就双边经贸与投资进行阐述;受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知识产权局委托,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军民融合”工作,王蕊代表介绍了相关工作进展;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丝路产能合作中心主任谢阳军就“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人才培养计划”做了说明;投融资机构代表等嘉宾也做了主题发言。
 
  中国前驻外大使、驻华使领馆外交官、地方政府代表、国外商协会代表和企业界代表五百余人参加论坛并见证了“中国制造走出去·民营企业扶持工程”启动仪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成立

    在工信部指导下,中国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简称“联盟”)是整合多方资源打造的跨行业、跨领域、新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专业性社团组织
    2017-03-22
  • “中国制造”呼唤新型“大国工匠”

    “中国制造”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中国制造2025》恰恰是为了让中国制造业强大起来,从加入创新国家之列到走入创新国家前列,再到引领创新国家发展,会面临非常多的障碍,需要通盘考虑。
    2017-03-22
  • 以“工匠精神”重塑“中国制造”

    “工匠精神”直击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比较浮躁的痛点,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因此,只有每位企业员工都具备“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追求品质,才能迸发创新力量,才能打造品牌,“中国制造”才能迈向“中国创...
    2017-04-05
  • 中国制造出海追赶“最后的1%”

    根据商务部数据,2016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11299 2亿元,同比增长53 7%。
    2017-04-2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