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近1800亿能源大单能否终结零和思维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1-13





  盘点此次中美元首外交经贸成果,两国达成的总共34笔、价值2535亿美元大单中,能源项目三分天下有其二(1754亿美元),无疑是汪洋副总理提前透露“好戏在后头”中的重头戏。
 
  这份超出普通人想象、也超出业界预期的大单,在令两国能源人兴奋的同时,似乎昭示着另一种更深远的可能性——零和思维的终结。
 
  零和,很形象的命名——博弈双方收益、损失相加之和永远为零,没有任何增益和进步。这一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说白了就是“一根筋”思维:非此即彼,有你没我,甚至你死我活;不存在任何妥协,也就排除了共赢的可能。
 
  中美关系中的零和,包含一系列从简单计算到复杂博弈的对抗性思维,能源领域尤为典型。其中一个经典算式就是,作为“建立在车轮上的国家”,美国“人均一吨油”的表观消费量,使得石油这一普通能源商品瞬间充满战略属性;以此反观正快速步入汽车社会的中国,后者如果也达到这一大数,恐怕吃尽当今世界原油年贸易量的全部也未必供得上。由此必然延伸出你多我少、你胜我败,甚至“终有一战”的零和结果。
 
  零和思维不是空想,当期能源、外交政策和行动受其影响至深。对后来者日益逼近的脚步,美国的焦虑显而易见;中国“三桶油”走出去的过程中,也不难看出曾小心翼翼地绕开某些敏感区、避免触碰美国核心利益的考量。无论鸽派鹰派、乐观还是悲观,都难以否认,几十年来,中美围绕能源利益,曾有过各种博弈、各种提防、各种算计,双方早已是心照不宣。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时代不同了,绿色、低碳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尽管燃油车退出并不如媒体渲染的那样“进入倒计时”,但基于化石能源的内燃机被电动机越来越多、越来越广地替代是大势所趋,石油终将脱下其“战略”外衣,回归普通能源商品的属性,直至有朝一日作为动力源一钱不值。这正是零和思维松动的前提,于是,另一种互惠互利的、双赢的思维得以产生:你有剩余的资源,我有现实的需求,与其墨守成规,死抱着终将过期的“战略储备”不放,不如早兑现早好,换来成千上万的工作机会和竞选承诺的市场繁荣,这不就是“美国优先”吗?换来稳定可靠的能源安全保障和优质持续的市场供给,这不就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中国梦吗?
 
  零和思维开始松动,中美能源大单开了个好头。而终结零和思维,需要两国有识之士想更多招、做更多事,一个更少对抗、更多和平发展的世界由此可期。(作者:瞿剑)
 
  转自:科技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 中美谁更"绿"

    2017年初发布的各类行业报告统计显示,中国可再生能源生产已经超越美国。那么这现状会维持多久?而在可再生能源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美谁会更“绿”呢?
    2017-08-10
  • 分布式光伏建设重点转向中东部 高效组件稀缺等问题亟待解决

    在全面推进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迎来大规模爆发。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1032万千瓦,突破了1000万千瓦大关。对于今后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前景,业内人士则乐观预测,20...
    2017-03-23
  • 煤炭业将推市场化债转股示范性案例

    “煤炭行业可能会推出十个企业的市场化债转股案例。”知情人士近日透露,银监会与有关协会正在研究煤炭企业降杠杆等事宜,计划推出一些示范性案例。
    2017-03-23
  • 政策力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日前发布,以加快提升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7-03-24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