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放:为最严“减负令”可能沦为“最松”担忧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1-06





  近日,一则关于江苏发文控制中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间、为中小学生减负的消息,引发网民热议。这道“减负令”具体有哪些内容?发布后普及和落实情况如何?学生负担减轻了吗?10月18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部分网民对此表示赞同,认为这将为中小学生减负,也有网民担心,“减负令”会不会真正落实?(11月5日新华网)
 

  《意见》发布的时间是10月18日,可从记者的调查看,半个多月过去了却没有多大动静。苏北有的地方学生在校课业压力仍较重。排课表显示,学生在校时间超过9小时。苏北某县一名小学老师“午休只有半小时,紧接着就上课,学生和老师都太累了。”家长的反应是:学生减负政策出台好多次了,不知此次有何不同?可见,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家长,都没感觉到“减负令”的存在。
 

  虽然江苏省教育厅相关人士表示“政策的传播需要一个过程”,但“减负令”从一开始就贯彻得不到位,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而对“政令”的执行,一般都是前紧后松,“前三板斧”有力,后面显得“虎头蛇尾”。而江苏这个“减负令”却从开始落实就显得有些不给力,不禁令人担忧这个“最严”减负令,是否又会沦为“最松”。这么说是因为以前各种“最严”最终多沦为“最松”的例子有很多。
 

  江苏省教育厅相关人士还称:“减负需要全社会对孩子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这话倒是不假,可减负的核心问题,就是能否与一直以来实行的应试考试对接。如果一边让学生减负,一边又在强化应试,任何“减负令”到头来都会变成一张废纸。可以把教育部出台的“减负令”看看有多少真正落到实处?这些从上到下的各种“减负令”最终大都变成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一纸空文”。
 

  有人说,“减负令”遭遇落实难,源于学校、家长的焦虑,这的确是事实。因为学校有升学任务甚至升学硬指标,而家长“望子成龙”的冲动谁又能阻挡?分数面前,什么杜绝家长签字、什么杜绝耗时长作业、什么禁止公布考试成绩等等,谁会在乎?尤其是在违反了“减负令”后如何问责,《意见》中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这就给违反“减负令”后的问责与惩罚留下了一个豁口。即便有可能抓几个当典型,可在“分数就是一切”面前,谁又拿“减负令”当回事?
 

  而要想真正给中小学生减负,还要弄清这些负担如何产生。事实上,教育资源,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以至于“择校”成风,小学中学化、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教育资源过分集中,也有地方教育投入不足的原因。而最为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各级应试考试难以被撼动,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别说是家长和老师,就连整个社会都被捆绑在考试的“战车”上。如果觉得不够应试条件,别说校内减负了,校内外“增负”就是首选。
 

  可见,给中小学生减负,不是一纸政令出台后就能见效,与此配套的包括考试制度、升学标准、问责机制、惩罚措施等,必须同时跟上。否则,基层学校既没有执行的动力,也无违反政令之忧。如此,缺乏治本的“减负令”又怎能不最终沦为废纸?由此,把“减负令”当耳边风,这不全是学校和家长的责任,其根源在于政策制定、资源分配、考试制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或漏洞。只有把上述问题解决了,就是不下“减负令”,孩子们的课业负担自然可以减下来。

       转自:齐鲁网   作者:刘天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