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市场却没管住司机,资本“催熟”的滴滴收获苦果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5-15





  资本的注入让滴滴“快速成长”,使其迅速主导了网约车市场,但同时也让滴滴在资本面前骑虎难下。用户担心涨价、司机担心补贴降低、抽成太高。尤其是在提升服务和保障乘客安全方面,企业更应该肩负起应尽的责任。在资本的“急功近利”之下,如何才能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资本疯狂注入,滴滴不止打车业务
 
  滴滴官网显示,滴滴出行为超过4.5亿用户提供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豪华车、公交、小巴、代驾、租车、企业级、共享单车等全面的出行服务。日订单已达约2500万。
 
  今年3月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滴滴出行估值560亿美元。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滴滴今年计划寻求估值至少700至800亿美元的IPO。支撑这一估值的,是滴滴悄然建立的庞大而复杂的产业架构。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滴滴的新业务有金融、滴滴维保、无人车、外卖、共享单车等。意味着那些给滴滴数百亿美元估值的投资大佬,其实不是在赌一款打车软件的成败,他们是在赌一个产业帝国的未来。
 
  一轮轮的融资之下,资本的注入迫使滴滴“快速成长”,迅速占据了主导市场的地位,但同时也被资本洪流所裹挟。此前有媒体报道,滴滴的GMV(流水交易额)在2017年达到250到270亿美元,增长超过70%,并基本盈利。2018年预计将顺利实现盈利。
 
  然而,就在投资人感慨终于见到“回头钱”的时候,滴滴遭遇了美团“抢地盘”和各地网约车新政的密集落地的双重夹击。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滴滴在各地落地备案,不光人力、物力、财力将受到影响,其庞大的司机群体将受到冲击,势必影响其主导市场的地位,这也是即将IPO的滴滴所不愿面对的。
 
  滴滴烧钱成习惯,砸出百万“通缉令”
 
  济南空姐遇害事件发生后,5月10日晚间,滴滴发布了公告悬赏100万元寻找涉事司机,并公布了司机的姓名、身份证号和联系方式。这份“通缉令”却引发争议,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
 
  反对者认为,滴滴此举故作姿态,广告意味甚浓。关于投诉网约车的报道并不少,但每次出事后基本上遵循既定程序,媒体曝光,平台审核并界定性质,随后做出处罚,似乎每一次的事件都是到此为止。
 
  如果滴滴不能通过制定规则来规范网约车司机,那么国家和地方层面都公布了网约车管理办法,为何却在最后落地并执行时卡了壳?
 
  网约车用“烧钱”和司机服务来满足乘客出行的需求,很快从无到有,在密不透风的出租车行业打开了缺口。享受了互联网+的浪潮带来的打车便捷、低价的乘客,很难再回到以往打车等半天的时代。但全国日订单量以百万级计的专车仍身份不明、游离于法律之外,安全性一直没有政府有效监管,乘客的利益显然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济南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王征所长认为:“平台就是载体,至少从技术上进行把关,应该保护消费者,有些甚至睁一只闭一眼,纵容这种行为。现在还是粗放发展,他们是第一把关人。”
 
  “现在网约车市场已经稳定了,在后网约车时代,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好的服务,遵循基本的公序良俗。如果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话,平台应该守住社会的底线,给市民提供安全的服务,不能什么人都进来。”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说。
 
  “从业资格监管现在太松了”
 
  网约车出现恶性事件看似偶然,但是背后反映的问题确是政府的管理体制问题。交通部出台国家层面的网约车政策之后,因为比较宽松而赢得了社会公众的赞许。后来各个地方出台政策后,绝大多数地市都招致了争议。
 
  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认为,出现恶性事件固然让人悲痛,但是政府和企业应该反思现有的管理体制以及行业的发展,“不能因噎废食,不能走回头路,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记者梳理相关报道,网约车司机出现问题后都是一片骂声,出租车司机有了投诉后也被指素质低下,现在舆论似乎走入了两个极端,这恰恰反映了网约车市场的不成熟。
 
  “政府制定政策是不是真正符合市场规律?执行起来是不是有力度?政府和企业本来应该为老百姓出行服务,为何现在互相不理解?”张汝华说。
 
  张汝华认为,国家的顶层设计要考虑到现实情况,不能用运动式的方式解决市场问题,虽然地方政府执法面临困难,但也应该进行探索和尝试,不能有所偏重,对企业区别对待,更不能有“私心”。
 
  对于网约车的监管问题,济南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王征所长则表示,网约车监管跟互联网无必然联系,因为在网约车出现之前,传统出租车市场也有恶性事件,问题就出在监管不力上。
 
  “九龙治水,各部门各管一摊,出了问题才防范,大家还有安全感吗?从业资格监管现在太松了,互联网+利用法律漏洞做事,政府应该进行有效的规范。”王征说。(记者 刘飞跃 李晓东)
 
  转自:齐鲁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称深夜在高速公路被强行赶下车 乘客状告滴滴出行

      林先生称,其在使用滴滴拼车服务时,因质疑司机收取停车费和过路费,被司机在高速公路上赶下车。林先生认为该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遂将滴滴出行诉至法院,要求判令滴滴出行赔偿其误工费、精神损失费、车费共计2000元。日...
    2018-05-04
  • 滴滴出行力推的金融业务 却在玩“以贷还贷”的把戏

    滴滴出行力推的金融业务 却在玩“以贷还贷”的把戏

      滴滴出行的金融布局,似乎不太单纯。  在更新版本后,滴滴出行将原本保险入口的界面,修改为滴滴的金融,并向用户推介车险、堵车险与借钱等产品,其中借钱实为借贷产品滴水贷。  滴滴能借钱,最高可借20万,滴滴方面称...
    2018-05-08
  • 传统车企进入出行领域 大众滴滴将成立合资公司

    传统车企进入出行领域 大众滴滴将成立合资公司

       近日,滴滴出行和大众汽车公司接近宣布建立一家合资公司,在中国分享技术并发展共享出行服务。目前据多家媒体报道,大众和滴滴方面已经确认了这一消息。据称,大众将与滴滴共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在新的合资公司中,大众...
    2018-05-09
  • 滴滴一周内两曝司机暴力事件 乘客安全感体验待改善

    滴滴一周内两曝司机暴力事件 乘客安全感体验待改善

      编者按:一周内,滴滴被曝两起司机暴力事件。4月29日凌晨,疯蜜创始人张桓长文称,他在北京遭遇了滴滴打人,起因是在28日晚间,他等了20多分钟滴滴快车还没到,并且司机拒绝取消订单,最后还被司机打的左眼软组织塌陷。 ...
    2018-05-1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