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代储创始人刘涛:只要目标够坚定,前路就不会有阻力!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0-15





       易代储创始人刘涛认为,当一个人真正认定了目标,任何人和事都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阻力。
 
 

图片111.jpg

易代储创始人刘涛
 

       在位于北京顺义的易代储总部见到刘涛时,他刚见完一波投资人。今年1月,易代储宣布完成B轮融资,普洛斯领投,德邦物流跟投。这是继2017年4月5000万A轮融资后,易代储获得的又一笔大额投资,也再次打破了“资本寒冬时节,亿元融资无望”的魔咒。
 

图片2.png

位于上海的易代储园区
 

       一身休闲装,一盘水果,一杯白水。这次,我们走近这位“灵活仓储品类的创新引领者”,感受一下他走向成功的必然与幸运。
 

       转型,机会来的时候从不犹豫
 

       19岁时,刘涛给自己定了一个“人生目标”:30岁成为百万富翁。此后,他辍学,打工,连续创业。贸易,健康医疗,物流……刘涛“换过很多行业,但是从没换过目标”。
 

       2003年,刘涛来到北京,机缘巧合进入物流行业,并在此发现巨大发展空间。此后,他做过跨境物流,还曾转型第三方,做以项目为主导的物流。在易代储创立前,刘涛已经在传统物流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30岁时,他已经坐拥一个规模不小的传统物流公司,个人身家超过千万,超额完成目标。
 

       2014年,受互联网大潮影响,原本基于传统做法的仓库、干线、配送企业都在思考如何转型,刘涛也不例外:“传统仓储服务大B客户,比如一万平米的仓库只分割给两个客户。这一模式带来的直接问题是,搬走一个,出租率立马降为50%。尤其,2013年受垂直B2C电商倒闭潮影响,不少电商面临倒闭。这引起了我的警惕,也让我看到了服务中小电商的机会。”
 

       看到机会,立马启动做深度市场调研。随着调研的深入,“灵活仓储”的模式在他脑海中愈发清晰。凭着创业十多年积累的商业感觉,刘涛认定:这模式有戏。
 

       2014年9月,他前往西藏大昭寺,在这片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圣地”,坚定了自己的转型步伐。2015年初,专注于满足中小微企业灵活仓储需求的互联网仓储运营管理平台易代储正式成立。刘涛自掏腰包验证商业模式,并给自己定下40岁目标:让易代储成为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公司。
 

图片30.jpg

在西藏,刘涛坚定了做易代储的决心

 

       2016年3月,易代储获得黑马基金和姚劲波注入的天使轮融资。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又迅速完成了四次融资。而对于刘涛而言,走上资本之路“纯属巧合”。
 

       突破,遇见对的人无需迟疑
 

       “创业和人生一样,去敬畏身边的人,坦诚相待,一定会出现很多帮助你的人。”这是刘涛的信条之一。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信条,他在创业路上遇见了很多“贵人”。2015年,他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彼时刚打造了“首个千万众筹”神话的三个爸爸联合创始人陈海滨。陈海滨身上有多个标签:创业者,天使投资人,持续学习者……
 

       对于这次见面,两个人都印象深刻。据陈海滨回忆,当时两个多小时的碰面,刘涛在过程中几乎没怎么说话,只在结束的时候跟他说:“谢谢陈总,我基本懂了。”两天后,陈海滨收到刘涛做的众筹方案,看过之后,他知道刘涛确实听懂了。凭借自己“阅人无数”的敏锐感,陈海滨对刘涛的判断是:有着深厚的行业积累,并且足够坚定,这小子能成事儿!他的另一个直觉是:刘涛需要“突破”,这种突破,是对传统商业模式下形成的自我认知的突破。
 

       那时的陈海滨除了“创业者”还有另一个身份:天使投资人。凭借多年的创业和投资经验,他建议刘涛进入黑马营学习,刘涛听罢,没有半分犹豫,当即决定报名。
 

       “当时你了解黑马营吗?”我们问刘涛。“不了解。”他坦言,“但是我相信自己对人的判断。”
 

       刘涛对陈海滨的判断是:一个善于为他人赋能的人。彼时处于转型路口的他深知,自己需要一个领路人,而陈海滨,是自己要找的人。
 

       这次进入黑马营学习,仿佛打开了刘涛的另一扇大门。在那里,他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看到了很多很棒的商业模式,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做易代储的信心和决心。一直自掏腰包创业的刘涛,开始意识到:原来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更大规模和更快速度的增长。
 

       现在,陈海滨是刘涛的投资人之一,更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刘涛在公司管理和投融资上的问题和想法,都会第一时间与“海滨哥”分享。
 

       在陈海滨看来,这正是做天使投资的幸福之处:“做早期投资更有价值,除了经济回报上的价值,更多的成长上的收获。创始人会和我们形成非常紧密的‘朋友式关系’,在和创始人深度交互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成长,也在迭代自己对于商业的认知。“
 

       2017年,在陈海滨的介绍下,刘涛结识了艾瑞资本管理合伙人天行。作为一名资深投资人,天行将“创始人的核心价值观”作为评判项目的第一标准。沟通下来,他对刘涛的印象是“踏实,能吃苦”。在天行看来,仓储是一个“很苦的行业”,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仓储尤其如此,但市场需求又是真实存在的,易代储创立了一种新的模式,填补了物流巨头们遗留下来的空白。经过沟通,艾瑞资本决定向易代储注资,支持刘涛的“商业终局”。
 

       格局,佛心霹雳手带出好团队
 

       刘涛为易代储规划的商业终局,是成为一家估值超过500亿的公司。这样的商业终局下,易代储2018年的目标是继续扩仓至350万平米。他明白,无论是短期目标还是长远规划,都需要凭借一支“目标一致,行动一致”的团队共同完成。

 

图片400.jpg
目前,易代储的服务已经扩展到全国19个城市
 

       因为充分了解“人”的重要性,所以刘涛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人。从商业终局倒推,研究公司每个发展阶段各需要什么样的人。“中后期需要的人才,如果在早期就来,其实并不匹配。”他说。
 

       在选人上,刘涛有着自己的标准:
 

       首先是价值观是否匹配,具体就表现为对企业、领导的认同感;其次是业务力、执行力、学习力和沟通力。
 

       他坦言,如果无法认同公司价值观、无法跟随公司节奏,“再聪明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砍掉”,因为“战狼的队伍中,不能有太多‘野狼’”。
 

       而但凡留下的,刘涛都会真心相待。经过这么多年在商场的摸爬滚打,他始终认为,“真诚”是做人和做生意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因此,刘涛反复跟员工说:“一定要保持真诚和善良,这是成功的基石。”在他看来,这两种品质是人生的正道,“正道之中有衣食”。具备了这两个品质,哪怕以后有一天他们不在易代储了,也有了往前走的本钱。
 

       因为花了足够多的心思去做公司管理,所以易代储的公司中, “刘总”的影响力随处可见:员工整齐有规矩,又不失主动性和创造力;市场营销总监随意几句话,便足以看到完全站在公司的立场考虑问题;刘涛的司机说,跟刘总干事儿后,不自觉地改掉了散漫的习惯……
 

图片50.jpg

刘涛为易代储优秀员工颁奖
 

       这份影响力更多来自于身体力行的示范。刘涛认为,一个团队的创始人,一定要保持从容的状态。而他自己保持从容的秘诀,就是会提前思考公司每一步可能出现的问题,深度思考多种情况和解决方案,当问题真的来临时,就不会陷入慌乱。“对创业者来说,最怕不知道还不自知。”
 

       作为“持续创业”的践行者,刘涛认为,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具备大局观和应变能力:“大局观决定了以后能走多远以及对市场的判断,应变能力则考验当不确定性到来时,能否快速应对。”
 

       刘涛的目标感非常强。在设定目标时,也有强劲的思考和规划,一旦确定目标,就会非常坚定。“我每天会用1-2小时深度思考、复盘,甚至推翻自己,如果偏离目标,就快速调整。而一旦想到新的思路,无论几点,都会马上落实。”
 

       一旦有了目标绝不轻言放弃,刘涛也把这样的坚持带到了团队管理中。在易代储内部,有着“徒步文化”——新员工入职、团队建设、员工晋升、誓师大会、冲刺业绩时,易代储都会组织不同形式的徒步挑战赛。
 

       刘涛回忆起一次徒步,出发前,天空下起了雨。一双双眼睛看着自己,有疑问,有期待。
 

       终于,一个同事怯怯地问:“还走吗?”
 

       “走!创业就像打仗,如果去打仗,敌人会因为下雨就放弃袭击吗?”言罢,他带头出发。那天,全程50公里,中途没有停歇,大家冒雨前行。靠着参与者的意志力和互相鼓励,每次活动都全员完成,无人掉队。

 

图片600(1).jpg
 

       那个“出发”的决定,对易代储的团队,以及参与的每一个员工,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刘涛看来,徒步的过程,也是人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的缩影:“最难的时候坚持一下就过去了,此后就不会再恐惧。很多人常常给自己找放弃的理由,其实并非客观条件有多么严峻。”
 

       目标坚定,步伐果决,有大局观,有敬畏感,善于识人信人用人……这是整场对话下来,刘涛留给我们的印象。生于山西大同的他秉承了晋商精神,似乎是天生的创业者。正如他所言:“创业,对于我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在确定目标和追逐目标的路上,刘涛的视野不断开阔,人生不断丰富。相信十年后,刘涛会给大家带来另一份惊喜。

       转自:北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