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科书到故事书,博物馆的魅力越来越大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1-01





  博物馆是具有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展出功能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对普通公众来说,博物馆同时应该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历史艺术的殿堂,一个了解传统文明的课堂,一个享受文化休闲的场所。
 
  博物馆不能光有历史和继承,也要有创造和发展。今天,我们更应该创造出既继承传统、又具有当代特征的广受欢迎的博物馆文化产品。
 
  探索神秘之美
 
  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博物馆”一词起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供奉缪斯及从事研究的处所。17世纪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博物馆才成为通用名称。2007年8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上,修改通过的章程中明确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根据这个定义,博物馆是具有非营利性质的公益性机构,除学术功能外,还要向公众开放,展示人类及人类发展的物证。
 
  个性与特色,是博物馆高品质发展的灵魂。好的博物馆要有好的文化产品,最主要的是公众喜爱的展览,这是博物馆的第一魅力。
 
  欣赏博物馆的展览,就是体味人们过去的生活。博物馆里的展览是过去生活的物质反映,是由展品或展品组合组成的由实物诉说的历史、传统、文明或故事。它们具有生活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而非简单的遗迹遗物的堆积。这些展览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的出现和历史的延续、地方特有的地域精神等。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反映的是当时人们保卫国家的军阵布置和战争场景;马王堆汉墓展出的女尸“辛追”,反映的是汉代的生产发展和贵族的生活水平。
 
  在博物馆内欣赏展览,同时也是享受传统技术和艺术的过程。技术是古代先民杰出的创造性成果,艺术则是先民千百年来对生活和审美的有效提炼。博物馆里陈列的展品包含了很多的科技内涵和艺术创造,在观赏展品的同时,要学会欣赏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技艺。
 
  欣赏展览时,不仅要看文物本身,还要注意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匹配。文物是历史的物质载体,而产生这一物质载体的过程、空间和人,则是非物质遗产的重要内容,两者是相辅相成、相映成辉、不可割裂的。重庆的湖广会馆是一个专题型博物馆,保留了古戏台,在古戏台上安排传统演出,并有茶艺、书法等相伴,观众在这里看到的不仅是冰冷的建筑物,还有与建筑连在一起的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待博物馆内展出的文物,往往是“知之愈深,爱之愈切”。因此我建议人们准备前往博物馆时,要事先做点功课,听点讲座、上网查查相关资料,对要看的展览和文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文物了解越多,看展览就越有体会和乐趣,否则看到的就只是一件件器物,看不出其中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展厅中有些器物的造型很优美,只看它们的形象就是一种享受;但有些并不完整,却仍然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见证物价值,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联想,能够欣赏残缺之美。实际上,一个好的展览是会讲故事的,在明确的主题下,文物组合关系一目了然,传统和文明的灵魂始终萦绕,那么人们看展览就是享受探索神秘的美,这种美是指发现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好玩”的博物馆
 
  无论中外,从公众角度来看,人们走进博物馆至少有这样几个理由:一是能了解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历史和过去,欣赏祖先的发明创造及流传下来的精美艺术品;二是能得到教益,即用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来影响人们,而不是用刻板的语言来说教;三是能得到文化休闲,在博物馆浓郁的文化环境里,放松精神,得到美的享受。
 
  评判博物馆服务公众的标准有很多,最直观的一点是“有人来”,即博物馆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度,陈列展览经常更替,或有较多临时展览的推出,人们对博物馆的展览和服务有较深刻的印象,有再次参观的愿望;二是“愿意留”,即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真正享受到了精神产品,享受到了文化服务,在博物馆内得到了愉悦的感受和舒适的心情;三是“高兴买”,即人们能将在参观中最深刻、最直观的印象或感受,通过购买书籍、复制品和相关生活实用品等方式,带回家收藏、使用、品味,以延伸享受时间;四是“满意走”,如果公众在博物馆内收获满满,并流连忘返,一定会成为再次光临的潜在观众。
 
  很显然,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博物馆不能像教科书一样深奥枯燥,而是要像一本有趣的故事书,让观众能看、能问、能动手。现在,中国博物馆界都在为此努力。趣味性强的博物馆往往能给观众带来惊喜。动态的、参与性强的展览展示,能给观众意外的收获与深刻的体验。让过去的生活动起来,是博物馆吸引公众的重要手段,体现这种理念的莫过于喜剧电影《博物馆奇妙夜》。
 
  从某种意义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人们通过了解见证历史发展的文物,探索祖先艰辛的生活与创造,遥望浓缩的过去及其一脉相承的精神纽带,带给人怀念、追忆和自豪。在博物馆中,文物靠陈列展览和良好的服务等方式,实现历史与今人的对话,“阅读”文物、展览及其背后的故事,成为一种现代人生活与休闲的艺术。而享受博物馆温馨、静谧、幽雅的气氛和难得的趣味,成为人们放松紧张的工作、学习、生活的一剂良方。
 
  从广义上说,博物馆应该属于直接面向公众的现代服务性行业的范畴,服务对象是全社会的公众。公众喜欢的博物馆,一定有令人愉悦的空间,一定是精心选择和营造的结果。上海博物馆建在市民广场的中心,良好的环境背景凸显博物馆的庄重与地位。日本的美秀博物馆建在山里面,通过隧道和斜拉索吊桥进入馆内,为了尽可能地保留自然环境,建筑的大部分都在地下,谦虚地隐蔽在万绿丛中。而日本江户博物馆则将江户时期说书的舞台放到博物馆展厅中央,现场表演,真切反映了江户时期市民的生活状态。
 
  博物馆通过服务公众,传播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艺术美感,拉近民众与遥远祖先的距离。日本的国立九州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是友好博物馆,该馆的藏品资源非常有限,但它利用社会资源,用替人保管文物和借展的方式,成为日本四大国立博物馆之一,观众量可与日本最大的东京博物馆媲美。该馆前馆长三轮嘉六认为,好的博物馆应该是“好玩”的博物馆,观众就是上帝。馆里所有的地方都为观众着想:放一些仿制品、复制品允许公众动手,吉他可以弹几下,贸易用的药材可以闻闻味;博物馆的实验室也允许公众参与,包括近距离观看和尝试实验的操作;甚至连保管藏品的库房,公众也可以透过玻璃窗户看到里面,看看工作人员是怎样整理、收藏文物的。这样的博物馆,当然会受到观众的喜爱。
 
  创新一直在路上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正式拉开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国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主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序幕。
 
  其中,博物馆是中华优质文化资源的集中保存地,是传统文化研究人才的集聚贮存地,因此更应该利用博物馆馆藏优势,利用藏品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创意设计到文化创意产品当中,并且融入人们的生活。博物馆创意产品开发,弘扬了中华传统和地域文明,是服务公众的现实需要,也是文化创造力释放的需要和时代发展、个性追求的需要。
 
  在江苏,我们认为,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是博物馆内所有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因此尝试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创展览、教育服务项目和文创衍生商品。在实践中,我们一是要做好展览,要把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清楚,浓缩成一个主题,通过创造性劳动做出来的展览是最好最重要的文化产品。二是要提供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服务项目,专题导览、个案教学、体验式活动、特色体验营等,都应该成为博物馆教育服务的重要且长期的品牌项目,要通过文化创意,使其既有教育意义,又具艺术感染力和体验真实感,成为具有创新意义的文化创意产品。三是要有好的文创衍生商品,要把传统的文化符号应用到文创产品中,并且能够融入当今生活,要能够让观众把中华传统和地域文明带回家,或者说是把博物馆的展览、文物、反映的社会思想带回家,要通过博物馆的文化底蕴、器物的形象图案,设计出具有实际用途的创意产品,既具有中国风格,又用起来称心如意。
 
  我理解,国家要求、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弘扬各个地方的地域文明,让文化创意产品起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公众的作用,让公众愿意把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东西和记忆带回家。南京博物院近年来努力做好公众服务,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
 
  根据统计,2017年观众在南京博物院逗留的时间平均每人为3小时50分钟,观众逗留时间的增加就意味着博物馆效能提升。我们每个展览都做到让观众参观不超过一个小时,看完一个展览可以找地方喝喝茶,再看一个展览后可以去买两本书,再看一个展览后可以去吃顿饭,下午再看一场3D电影《苏韵流芳》,或者再听一场传统折子戏。这样一来,观众会觉得这一天过得很充实、很有收获、很值得,在博物馆里感受到传统文化所赐予的幸福感。
 
  现在,许多企业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都是礼品,虽然数量众多却并不能彰显文创产品背后的含义。好的文创产品应该能够传承传统中的美好,并融入当今生活。比如,原来是做一个小丝巾作为礼物,现在是要做一件“新中装”用于生活,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颠覆西装是普遍正装的概念,逐渐让中装成为中国人的正装。又比如,在小区里、在现代家庭生活的空间中,除福建省外,大部分地区的家庭里基本没有喝茶的空间,客厅的空间都是以三口之家的小家庭设置的,并不符合我们传统文化里面大家庭的要求,也不符合传统美好生活是建立在有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空间的基础上的。
 
  2014年,南京博物院举办了“在此——中国生活艺术展”,这个展览用9个空间展示了9种传统生活方式: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这些美好的生活全部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之上。如果今天通过文创产品开发,让这9种交往空间重现于我们的生活,那么人们就可以在欣赏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好地享受当下的生活。我们要把文化和美好生活相结合,打开无限的创意空间。这样一来,相信人们之间的走动会更频繁、情谊会更深厚、生活会更美好。(记者冯颖)
 
  转自:中国旅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文物“十三五”规划出台 打造50个博物馆文创产品品牌

      《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正式发布实施,这是全面推进我国文物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物合理利用越来越...
    2017-03-21
  • 我国将建设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在开发建设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以便更好地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中国传统村落,与村落互动,共同参与村落的保护发展。
    2017-04-14
  • “国际博物馆日”催热博物馆游

    2017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设在北京,共计划开展102项主题活动,其中包括47项展览、13项讲座、42项活动。此外,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也纷纷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特别活动,带领游客在历史长河中徜徉。
    2017-05-16
  • 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成立

    2017年5月18日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联合“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和“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3个组织共同发起的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成立仪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
    2017-05-19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