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创意产业:科技与文化协同发展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1-06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与文化的融合互动达到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数字创意产业是其中最为集中的体现。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史,是一部科学、技术与文化协同发展的演进史。


  数字创意产业的起源与发展


  数字创意产业诞生的技术源头可以追溯到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管数字计算机的发明以及1969年阿帕网的开创性组建。这些技术发明以数学、计算科学、信息科学、工程学、密码学、语言学、逻辑学和图形学等一系列科学发展为基础。如1848年二进制数学的创立,为现代二进制计算机技术发明提供了理论支撑。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发明了可供千人同时在线的PLATO远程教育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第一款远程连线网络游戏SPACEWAR,可以看作数字创意产业的开端。


  20世纪70年代,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互动融合进入产业化阶段。1971年微处理器技术发明,催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个人电脑和第一部手机,文化内容创意有了广阔而坚实的载体和平台。1972年,街机游戏Pong开始出现于美国大街小巷的酒吧、游乐场等休闲娱乐场所;1978年,街机游戏“太空入侵者”在日本一经发布便异常火爆,甚至引起日元硬币的短缺。20世纪80年代,随着桌面式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出现,各类电子出版物、数字音乐、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等创新活跃。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的爆发式应用普及,网络新闻、出版、电影、电视、动漫、游戏、音乐等一系列数字创意内容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大众面前。21世纪以来,现代信息科技、大众传播科技,特别是2010年以来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科技的产业化、商业化应用性创新,促使数字创意产业爆发式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日常生活娱乐和学习工作离不开的基础产业。


  科技发展带来数字世界


  1996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带有预测性地指出,数字科技是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自然动力,这种自然动力将把人类吸引到更加和谐的新世界。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人类的文化生活和生存方式已经超越了物质地球赋予我们的“有限”物理空间,进入到一个可以无限扩展、充满无限可能的数字化新世界。


  在这个新世界中,人们有了表达自我的多元媒体和个性空间。原本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信息和知识被迅捷且无孔不入的数字化网络加速扩散和分享,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大大加速。不受地理限制的信息可以在瞬间穿越国境线触达异国人群,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再需要翻山越岭、跨海渡河,因互相难以理解而导致的文明冲突正在因为开放、互联的数字科技得以更加包容、彼此认同。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与文化协同基础上的数字创意产业正在广泛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将数字技术、文化创意注入传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网络,不断缔造新的产品、新的业态、新的社会。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方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异彩纷呈、绚丽多姿。


  科技对文化的驾驭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指出,科学技术在让人们生活更舒适、更奢侈的同时,也导致了伦理道德的退化。工业革命带来了科技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与文化的分裂,工具理性越来越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1952年,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在《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一书中对科技的狂妄予以批判。而在1818年,英国小说家雪莱(Mary Shelley)在其创作的科幻文学开山之作《弗兰肯斯坦》中警示到,缺乏文化理性约束的科技将变成“恐怖的怪兽”,给人类带来灾难。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前人的警示无法阻止科技的自我膨胀。崛起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数字创意产业,经过半个世纪的“一路狂奔”,已日渐背离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协同发展逻辑,虚妄的科技之辉正试图驾驭人文理性之光。尼葛洛庞帝所预言的更加和谐的世界至今尚未实现。


  《“数字2018”互联网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过40亿网民,全球网民平均上网时长已高达6小时/天。换言之,除去睡觉时间,人类有1/3左右的时间花费在网络空间。而数字创意产业已占据人们大量的空闲时间。美国哲学家马尔库塞曾指出,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介技术进步促使发达工业社会对人的控制“无孔不入”,人们的闲暇时间被越来越多地侵占,进而形成了“单向度的极权主义社会”。马尔库塞的断言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数字创意产业在为我们创造精彩生活的同时,超越文化理性的科技“弗兰肯斯坦”正在借助数字创意产业的力量将人类一步步引向深渊。人们从现实社会进入虚拟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时候,数字科技助推起来的“娱乐至上”消费社会价值观让人类心甘情愿地抛弃理性和秩序,逐渐被肤浅和碎片化所奴役,成为娱乐的附庸。


  此外,建构于互联网络的数字创意产业具有天然的全球一体化基础,科技强国的数字创意产品借助万维网已经抢占全球市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2017年的报告显示,全球65%的数字音乐市场份额已经被美国Apple Music和瑞典的Spotify占领,而亚马逊则牢牢占据全球电子出版物市场。西方价值观已通过数字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触达全球。


  科技与文化应协同发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提出,高科技社会的文化也必须高度发达,这样才能保持整体的平衡。物理学家李政道也曾指出,科技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哲学家海德格尔指出,若缺乏人文关怀,科技发展将成为“最高意义上的危险”。


  数字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与文化三大系统的融合协同。21世纪以前,数字创意产业所依托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三大系统中,科学和技术处于相对短板;21世纪以来的第一个十年,科学和技术对于数字创意产业的掌控力逐渐超越了文化的力量。近年以来,以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虚拟现实、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正不断将数字创意产业推升至全新的高度,文化系统的弱势已经成为数字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掣肘。


  数字科技将世界各国空前紧密地连在一起,在这个共同的星球上,人类的命运早已相互依存、融为一体。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唯有弥合不同文明间的文化冲突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科学、技术与文化三维系统的生态协同,数字创意产业才能真正持续地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作者:臧志彭,单位: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


  原标题:数字创意产业:科技与文化协同发展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