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加速度 江苏“入群”自贸试验区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9-23





  早在六年前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时,江苏省便开始积极探索自贸试验区的建设。直到近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一计划才正式落地。
 
  根据总体方案显示,实施范围涵盖南京片区、苏州片区和连云港片区,实施范围119.97平方公里。
 
  “要强化‘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的理念,准确把握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两区’定位,让江苏自贸试验区真正成为‘金字招牌’。”针对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公开讲话时说道。
 
  多位受访专家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建设江苏自贸试验区可以借鉴“上海经验”,但根本上还要彰显江苏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特色,避免过度同质化发展。此外,上海、江苏、浙江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能够同时推动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成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平台,将长三角这一区位优势进一步发扬光大,为长三角一体化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三个片区定位不同
 
  在江苏自贸试验区的揭牌仪式上,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表示,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一要突出特色,着力形成江苏自贸试验区独特竞争优势;二要深化改革,充分彰显江苏发展的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三要务求实效,切实用发展成果来检验自贸试验区建设水平。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南京片区地理位置优越,是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交汇节点,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苏州片区占据江苏省自贸试验区一半面积,源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苏州工业园区成熟的发展历史;连云港能够入选主要因为它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一带”和“一路”的交汇点,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记者了解到,总体方案对每个片区都做了明确定位,南京片区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并全部位于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范围内。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介绍,江北新区将依托自贸区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创新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创新载体,推动建设IPV6,5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地,破解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卡脖子”问题,补强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链设计服务产业环节,支撑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发展。
 
  在方案中,苏州片区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
 
  在苏州片区挂牌仪式上,时任苏州市市委书记周乃翔指出,要紧扣产业转型这一目标,破解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升级过程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加大集成创新突破力度。要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持续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
 
  连云港片区则将建设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
 
  对此,连云港市副市长吴海云介绍,连云港将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新模式、新机制,包括提升航运服务能级,打造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加快集聚优质要素,构建东西双向开放重要门户;加快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等。
 
  打造特色自贸区
 
  20年前,新宇航空制造(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育明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工作生活,目睹了园区从“一块白地”成长为“创新高地”。对于自贸试验区的前景,她也充满期待:“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务实创新,尤其在通关上能给我们更多便利、节约增效。”
 
  天眼查信息显示,苏州新宇航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是新加坡宇航制造集团的全属子公司,也是苏州工业园区内最大的航空企业制造商之一。
 
  刘育明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已经成立了专门的自贸试验区工作小组,航空协会已经对企业做了宣讲介绍,今后在进口产品的便利性、知识产权保护、税收等方面将会有一些优惠政策推出。
 
  江苏自贸试验区刚一落地就吸引了大批新产业、新项目入驻。8月30日,在南京片区动员会上,现场为首批12家入驻企业颁发营业执照。8月31日,在连云港片区动员会上,14家首批入驻自贸试验区的企业也领到营业执照。
 
  9月1日,苏州片区动员大会现场,恒力集团全球运营总部等32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近800亿元,15家企业获得自贸试验区首批营业执照。截至目前,苏州片区日均注册登记企业66家,同比增幅达26.9%。其中,恒力全球运营总部项目体量最大。
 
  恒力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陈建华表示 ,将在苏州片区设立恒力控股有限公司及其行政、研发、投资中心、贸易等八大运营中心。
 
  良好的营商环境也离不开政策和制度的创新改革。近日,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行政服务中心已开始投入运行,该行政服务中心位于江北新区研创园腾飞大厦,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已开设22个窗口,进驻事项近90个,内容涵盖海关、税务、公安、金融、科技创新、商标申请、专利申报、外资备案等多个领域。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苏州片区将推出首批七项改革创新举措,包括全国首家试点打造保税检测集聚区、园区港增设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实行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建立“关助融”公共服务合作机制、成立中国(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
 
  “将积极试行更加开放、便利、自由的金融创新政策,探索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将资本项目收入划转或结汇并依法用于境内股权投资;支持开展外债注销登记下放给银行办理试点;扩大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规模等。”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也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跨境人民币结算、通关便利等先进制度都可以为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借鉴、改进所用。但江苏实体经济占经济总量的七成以上,因此江苏建设自贸试验区时,要彰显制造业特色,彰显科技制造业和新型物流业有机结合的特色。
 
  推动江苏经济按下“快进键”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仪式后,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商务厅、浙江省商务厅共同签署了《上海江苏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三地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中,刚刚诞生的江苏自贸试验区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江苏自贸区能够有效地串联这三个贸易区的发展。”盘和林认为,此次合作将会摒弃原先对自贸试验区虹吸效应的负面看法,充分发挥区域间制度互补,协作共进的作用,在理念上形成统一。借助江苏的制造业优势、浙江的民营科技优势、上海的金融中心优势实现合力,共同将长三角这一区位优势发扬光大,让苏浙两地也成为增长极之一,与上海“并肩站立”,形成互补、共同进步。
 
  江苏、上海和浙江三个地区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三个发展极点,上海以金融业等服务业为优,浙江则以民营企业、商品制造为强,而江苏是以高科技制造业为主。因此,在盘和林看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前端可以与上海金融业联动,为实体经济注入资金,后端可以与浙江联动拓宽产业链,构成产销一体化。
 
  肖本华也表示,上海、浙江、江苏三地自贸试验区可在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加强合作,如在发展海铁联运、油品贸易、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上展开合作。三个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不仅可以推动对外开放,也能推动对内开放,成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平台。
 
  “要把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发展新动能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标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江苏省政府参事徐康宁勾勒出对江苏自贸试验区的美好愿景。应把重点放在吸纳高端要素,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构建充满活力的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创新空间,形成全球高端价值链的策源之地;要重点聚焦高端要素汇集,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推动江苏高水平开放型经济跃上一个大台阶。


  转自:中国经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 市场主导 江苏港口一体化改革持续发力

    市场主导 江苏港口一体化改革持续发力

    近日,2017年江苏省港口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今年江苏将全面推进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去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江苏依靠行政手段推进锚地资源和岸线资源整合,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主导推进集装箱航...
    2017-03-21
  • 江苏常熟获评国家级出口羽绒制品示范区

    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名单,常熟出口羽绒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榜上有名,标志着江苏常熟继国家级出口电子信息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后,又建成一个国家级示范区
    2017-03-23
  • 江苏2016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逾7400亿元

    2016年,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强化监管措施、提高服务效能,着力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初步统计,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产值超过7400亿元,同比增长9 7%。
    2017-03-24
  • 连云港打造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从日前召开的连云港市科技创新大会上获悉,连云港立足全国领先的新医药、新材料等创新优势,将积极打造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会上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
    2017-04-11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