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保业务暴露四大问题 监管警示野蛮生长隐患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7-25





  若问这两年财险市场卖得最火的产品有哪些,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下称信保业务)绝对位列其中。然而,这一伴随商业信用发展而问世的创新型险种,在迎来快速爆发期的同时,亦难掩野蛮生长的隐患。
 
  上证报记者昨日独家获悉,监管部门近期在对经营信保业务的62家财险公司摸底中发现,普遍存在管理制度缺失、预警机制不健全等内控漏洞,并警示公司应谨慎经营、切实整改。
 
  暴露四大问题
 
  信保业务是以信用风险为标的的保险,因投保人在信用关系中的身份不同,分为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记者从业内获悉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国内共有62家财险公司经营信保业务。
 
  随着相关市场、相关区域信用风险的增加,这一新型险种背后所隐匿的信用等相关风险,开始逐一浮出水面。在此背景下,为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根据相关要求,经营信保业务的财险公司每年都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向监管部门报告上一年度业务经营情况。
 
  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从62家财险公司最近一次报告中,监管部门摸底剖析了信保业务现存的四大问题。
 
  一是组织架构不完善,人才储备不足。比如,大部分经营信保业务的财险公司并未设立专业的信保业务管理部门,而是分散在多个部门分类管理。此外,岗位设置未实行风险隔离。
 
  二是管理制度缺失,预警机制不健全。这方面所暴露出的问题是:大部分公司尚未制定信保业务专项管理制度,未建立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部分公司甚至仅通过简单的赔付率、偿付能力充足率等指标监控,风险预警维度有限,缺乏承保过程中的跟踪监测能力,缺乏对突发风险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管控能力薄弱,合规意识仍待加强。大部分公司对借款人还款能力、资金用途等方面的识别能力不足,对抵质押物或关键材料的验真手段单一,多头借贷和欺诈风险评估能力欠缺,在产品使用上也有不合规现象。
 
  四是系统对接不充分,加大风险识别难度。这主要体现在:与央行征信系统对接的财险公司数量较少,且与第三方机构数据对接不充分。比如,部分财险公司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接入征信大数据,但第三方机构数据存在不全面、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单独对接一家或几家很难全面掌握企业或个人征信数据。
 
  警示公司勿心存侥幸
 
  自2017年浙商财险因“真假保函”事件陷入巨额理赔困局后,多家财险公司也因为网贷机构提供信保业务,而损失惨重。
 
  在信保业务上的惨痛教训,是近年来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在日常经营中重利益而轻风险的缩影。这些保险公司往往在承保时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和相关利益,而忽视合规经营。
 
  监管部门在摸底后向财险公司发出警示:必须高度重视、谨慎经营,对于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对照整改。同时,应强化主体责任,提高合规意识,切勿心存侥幸。此外,也应强化对业务合作方的管理,避免因业务合作方的违法违规行为,影响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及行业声誉,降低风险传导。
 
  对于一些过于倚重这类创新业务的财险公司,业内人士建议,应明确业务发展定位,切勿盲目求大。面对资本市场、大额信贷业务、民间融资等多方强烈的融资增信需求,保险公司应认清自身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审慎开展业务,切勿追求短期利益和保费规模,防止信用风险跨行业传递。


  转自:上海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毕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小广告宣称“只要你需要,就能办到” 记者街头探假证(来信调查) 毕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小广告宣称“只要你需要,就能办到” 记者街头探假证(来信调查)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