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集团曹德旺:制造业的成功少不了时间沉淀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14





  怎么领悟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真谛?有些人付诸毕生精力仍困惑心底,有些人则是“心若菩提”并为之奋斗一生。福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是后者,福耀因此也形成了“以仁义为本”的管理文化。


  福耀发展至今,从最早的“为中国人做一片汽车玻璃”到“树立汽车玻璃供应商典范”,再到“福耀全球,使命创造未来”,一直在追求通过自我的发展为客户、产业、员工和社会做贡献。


  7月10日上午,福耀总部,曹德旺接受《中国汽车报》独家专访,回顾福耀走向国际市场的点点滴滴。


  “最难的事儿是什么?”曹德旺笑着说:“什么都困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曹德旺有一本自传《心若菩提》,原名是《临深履薄》,原名本意是作为企业家,创业过程需要时时小心,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


  2009年5月,曹德旺从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中脱颖而出,荣膺“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成为该奖设立以来的首个华人得主。当时的评选会主席是这样评价的——他的成就远远超过汽车玻璃领域,福耀集团真正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在海外的发展。


  《心若菩提》一书中第一张大图就是曹德旺领这个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所拍。这张图片中,曹德旺把中国国旗的一角举得高高的,高于自己的额头,高于右手紧握的奖杯。将国旗展开的舒展动作展现出曹德旺心底迸发出的自豪感,正如他领奖时所述,“这个奖不仅仅是个人的,也是福耀1万名员工和中国的。”


  这次专访,曹德旺总结了一句话,“作为企业家必须有国家观念,企业家要做的就是让国家利益最大化”,这是让很多创业者、企业管理人士都难以做到更难以坚持的事。


  对于中国制造企业的未来,曹德旺并未过多阐述,他只说了四个字——实事求是。


  “我们是在粗造,不是制造。真正的制造是应用技术,比如想要造飞机,要能造发动机,而造发动机的机床是最关键的。”曹德旺说,“我们要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有正确的认识,我们相比国外先进制造业少了100年的积累,制造业的成功少不了时间的沉淀。我们更要谦虚一点,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做有意义的事情。”


  今天,我们都在倡导“品牌向上”。对于品牌,曹德旺也有着更深刻理解。


  曹德旺表示,“品牌”两个字,关键在“品”,有品才有内涵,品有“四品”。


  第一品是人品的品。要想创品牌,首先要有人品。品是道与德的结合,即敬天爱人。敬天是遵纪守法、遵章纳税,遵守功德,爱人是爱天下人、敬天下人。


  第二品是产品的品。要想企业能够出名,产品必须适销对路,无论做什么产品都要明确服务对象是谁,研究特定人群需求,做客户喜欢的东西。


  第三品是品质的品。品质有保证、要稳定。品质需要管理来保证它的质量,企业管理需要真正对生产、对质量非常内行,修得炉火纯青。


  第四品是品位的品。品位有档次、有文化,当我们全面做到了敬天爱人,做到了凡事考虑社会需要,受到社会尊重,品位就出了,品牌就有了。


  以下片段根据曹德旺口述以及《心若菩提》一书摘录整理


  玩转水表玻璃


  我有早起的习惯。少年时期随父做水果生意落下的。每天十一二点睡,凌晨四五点起,一直是这样,也习惯了。


  1946年,我出生于上海,第二年因世事动荡便随父母举家搬迁,返回了福建省福清高山,9岁取名德旺并入学,又历经辍学、放牛。


  父亲曹河仁年轻时在日本的学徒生活成为我经商的启蒙故事,后来随父卖烟丝的经历也让我得到了历练。母亲陈惠珍的一句“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完整,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福耀成立之前,也就是改革开放的最初近10年间,我的精力都放在了生产水表玻璃的高山异形玻璃厂上,但并非都顺风顺水。


  从1976年联合他人创建玻璃厂,到解决成品率低的技术难题、原材料不足的指标问题,到后来身试改革、联合承包、探路合资,乃至挑战权威,摆平水表玻璃行业“双标准”的阻碍,这一路走来才让我深刻感悟“仁义礼智信”的真谛,我也一直把企业利益放在最前面。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每年220万只水表玻璃,我们高山厂占了200万只,占中国总量的90%。


  实现进口替代


  1984年6月,我到南平出差,借了部丰田海狮面包车,路途中买了根竹质拐杖,打算送给母亲。


  我把拐杖当扁担,挑着其他东西就上车,驾驶员却被我的行为吓得脸都绿了,他急忙说:“老曹,你小心点,车玻璃你可别给我碰了,你赔不起。”


  我楞了,一块玻璃而已,我就是做玻璃的,赔不起?


  “真的很贵,老曹,一片几千块!”驾驶员说。


  后来,我做了市场调查,当时的一辆进口车,换块前挡玻璃要6000元,着急的话还得加不少钱。太离谱了,那时候的几千块可以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万了。


  愤怒之余,我也陷入了思考。我要为中国做出自己的汽车玻璃,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用得上,用得开心、用得安心。


  我通过上海耀华公司购买图纸,通过国内采购界的朋友建设专用生产线,用8个月时间就造出了第一块汽车玻璃,并通过安全检测,完成了他人几年都难以完成的事情。


  到1986年,高山厂产值596万,获税利101万,汽车玻璃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实现替代进口(配件维修市场),被当时的中汽公司定为全国进口汽车修配定点供应单位。


  扩产合资迎上市


  “一生勤奋好学,练就十八般武艺,今日潮来忙解缆,东西南北任君行”——1987年,我创立福耀之初,在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求得一签,大意是随心所欲、大展身手。


  这一年,我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关停高山厂,移师宏路镇(同处福清市管辖),建立中外合资企业福建耀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引进了芬兰HTBS钢化炉,一年即可赚2000多万。


  1991年,福耀成为福建省最早试行股份制上市的企业。我非常支持省政府的试点工作,当时省领导提出来之后,我的回应是“福耀本来就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政府需要就拿去试试吧”。至1993年6月10日,福耀上市首日收盘价达到40.05元,创下福建省首批上市公司股票的天价。


  那几年的发展,国家汽车产业政策(主要指零部件国产化率的相关要求)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中汽公司的入股推动了福耀的产业化发展,从而也获得了一汽、广汽相关合资企业的业务。


  没有他们的帮助,就不会有今天的福耀。


  开启国际配套先河


  福耀被国际市场熟知,其中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是2004年福耀打赢了与美国PPG等同行业公司进行的“反倾销”官司。另一个关键正是与PPG的合作。


  反倾销案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已经意识到如果想获得当时世界八大汽车厂汽车玻璃供应商的认证,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浮法玻璃(汽车玻璃原片)生产线。2004年,日本浮法玻璃企业试图通过技术手段(遮挡紫外线技术)垄断这个市场,让我更坚定了这一信念,而PPG是拥有遮挡紫外线玻璃生产技术的企业,引进PPG的技术成为必然。


  就这样,我与PPG一边打官司,一边商谈引进新技术的事儿。比较意外的是,首次洽谈,PPG就对我的到来摆出巨大的接待阵容,并没有因打官司而拒我于门外。以和为贵、以信为本,我与PPG经过多次相互调研最终达成了合作——福耀购买PPG浮法玻璃生产设备,PPG向福耀转让浮法玻璃技术。2004年,我们已经开始快马加鞭地建设浮法玻璃工厂。


  2005年,我与奥迪采购外饰件总监Hell Karlheinz在福州签订全球配套协议。自此,福耀融入奥迪全球采购网络,进入全球高端汽车品牌市场。与奥迪的合作,开启了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国际配套的先河。


  2006年,福耀顺利获得全球八大汽车企业汽车玻璃供应商认证。像奥迪、大众、丰田这样的国际客户,对我们的质量提升、管理提升提供了很多支持。那一段时间真的非常艰苦,福耀也在那一段时间实现了一次飞跃。


  国际化是当今制造企业的终极目标。从1987年到1995年,我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才真正搞懂怎么做好汽车玻璃,也就是在那之后福耀才真正走向了国际。多年来,我们坚持市场多元化、产品专业化,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在福耀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工厂,工人数量达到2000余人,当地人以进入福耀工作为荣。


  今天的福耀继续立足汽车产业搞创新,围绕汽车玻璃发展相关附件业务,拓展“一片玻璃”的边界,加强对玻璃集成趋势的研究。我们要将福耀打造成一个代表行业典范的国际品牌,使福耀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转自:中国汽车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杜应流:制造业应提高竞争力向中高端迈进

    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的重要作用将越来越显现,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
    2017-03-22
  • 杜应流:用创新驱动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去产能”依旧是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要扎实有效去产能。而且将更加注重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严格执行,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
    2017-05-10
  • 中车集团刘化龙:振兴中国高端制造的核心是品质

    中国中车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高铁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的体会是振兴高端制造,提升实体经济的竞争力,最核心的两个字是品质。
    2017-05-3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