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或将宽松 央行降准空间增加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5-30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回落0.3个百分点,CPI重回“1”时代。今年4月,中国央行宣布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央行未来是否会继续降准?降准空间还有多少?


  货币政策或将宽松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预计,今年全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在2%~2.5%,不存在通胀压力导致央行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从央行政策态度和通货膨胀水平来看,“不松不紧”仍是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从历史经验来看,在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不超过2.5%的情况下,央行不会由于具有通胀压力而收紧货币政策。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4月份的数据来看,通货膨胀低于预期水平,在这样的内部环境下,央行或将通过降准来营造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内需和降低企业成本的货币金融环境,通货膨胀高企的压力暂无须考虑。就降准空间而言,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关键一步以及银行回表的进程中,降准不是一次性的行为。今年4月份央行降准的具体操作是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存量,如果对标中期借贷便利的存量和流动性缺口数据来估算降准次数,预计今年还存在2~3次的降准可能。


  另外,邓海清认为,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央行应根据适当的频率连续降准。原因是在贸易顺差面临持续下降、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不足的情况下,央行进行持续性的降准是必要的对冲措施。


  邓海清分析指出,一方面,考虑到今年社会融资增速下降,“紧信用”的趋势难以改变,需要“宽货币”政策进行对冲,特别是在扩大内需、扩大进口、外需不足导致贸易顺差将持续降低、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持续不足的情况下,央行进行持续降准是必要的对冲措施,这是货币政策“宽货币”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在央行“严监管”、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约束和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下,持续降准和“宽货币”的作用将仅限于降低融资成本,金融乱象、加杠杆、房地产泡沫不可能卷土重来,这是“宽货币”政策的重要前提。


  降准仍有空间


  今年4月17日,央行宣布从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此举引发了市场对年内央行是否会继续降准的猜想。


  兴业银行研究分析师郭于玮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称,央行明确上述银行操作当日偿还中期借贷便利约9000亿元,而从中期借贷便利存量数据来看,偿还后还剩余约4万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其中约2.8万亿元将于年内到期。这意味着,年内或许仍有通过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的空间。


  郭于玮认为,当商业银行资产扩张速度较快,而存款和其他非存款负债扩张速度相对较慢时,实际准备金率面临下降的压力。从存款角度来看,今年小型银行存款增速或略低于2017年水平;从贷款角度来看,今年小型银行贷款增速或接近2017年的水平。


  央行此前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贷款需求指数为70.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9个百分点。“若小型银行今年存款增速比2017年放缓,但贷款增速接近2017年,同业资产和非存款负债增速显著放缓,实际准备金率需要比2017年低1.5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郭于玮说,由于今年4月份已经调低法定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年内或许仍有0.5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李可)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