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驶上快车道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7-14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自贸试验区服务改革开放大局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去年7个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从试点探索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在发展建设过程中,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研究出台政策举措,推动落实了各领域的改革试验任务,成效初显。目前,自贸试验区已形成了153项改革试点试验并在全国复制推广,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
zimaoqu
(资料图片 来源互联网)
  积极探索特色发展
 
  在投资领域,去年4月挂牌的湖北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认真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做好新开放的10个条目、27项措施的审批改备案及风险防控工作,积极探索湖北优势产业对外商投资开放的可行性研究。同时,扩大对民营资本开放,向民营企业开放宽带接入试点业务,推动民营资本投入基础电信领域。推进专业服务业开放,将由政府部门承担的资产评估、鉴定、咨询、认证、检验检测等职能逐步交由专业服务机构承担。依托湖北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加快建设了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目前已上线运行21个应用系统,并将出口退税功能纳入,企业退
 
  税实现网上办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武汉海关对在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货物出境申报,采取区域通关一体化方式,实行“先出区、后报关”“减免税手续汇总办理”等28项便利化措施,使得自贸试验区内贸易便利化进一步推进。
 
  河南自贸试验区是国内唯一以交通物流为战略特色的自贸试验区。河南正在按照“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总体规划目标,着力打造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中国、联通世界的开放高地。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放龙头作用逐步显现,2017年实际吸收外资4.6亿美元,增长12.3%。新引进项目涵盖光电显示、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金融租赁、IC设计及软件开发、生物医药、冷链物流等多个领域。智能手机出货量接近3亿部,占全球的1/7,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迅速集聚。
 
  同为去年4月挂牌运行的四川自贸试验区则积极深入探索差异化试验路径,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加强基础研究,探索建设以航空为特色、多式联运优势集成的内陆自由贸易港,加快打造国际立体开放经济走廊,推进中欧陆空联运基地和国际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不断提升门户地位和枢纽功能,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平台和体制优势,深入推进“3区+N园”协同改革。与此同时,抓好中法、中德、中意、中国—欧洲中心等国别(地区)产业园区建设,深化西向开放,加大南向开放,积极打造国家西向南向开放战略中心,开展“魅力自贸
 
  ·开放四川”链动全球活动,对标先进开展经贸合作和制度对接,大力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放管服”改革获得成效
 
  河南自贸试验区、湖北自贸试验区自去年挂牌运行以来,大胆创新,持续推进了“放管服”改革。
 
  河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第一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决定》,确定河南自贸试验区实施第一批455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由各片区管委会负责实施,具有省级管理权限。截至2017年年底,“事中事后监管”“多式联运”等102项任务正在积极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
 
  湖北则对自贸试验区紧抓“简政放权”,不断为企业“减负”“松绑”,“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加快。据悉,目前已向三个片区(武汉片区、襄阳片区、宜昌片区)下放了首批61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正在根据片区需求研究第二批权限下放工作。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资质资格认定压减44%。同时建立了“双随机”工作机制,全面涵盖“事中审批”许可机制、“事后监管”协同机制,形成了覆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全闭环”。
 
  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已经结出一串串成果,并激发出新一轮改革开放红利。进一步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在制度创新方面着力突破,将自贸试验区推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发展。(作者:晏澜菲)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