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恐怕是算法成瘾,利润成瘾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8-21





  最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游戏成瘾人群已达27.5%,其中,青少年为网瘾的重灾人群,比例高达30.5%,也就是约三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个“网瘾少年”。

  多年来,“网瘾少年”一直是社会的痛点,治疗方子开了很多。比如给电子设备安上家长锁,建立网瘾心理疏导机构,甚至还有家长求助于医疗方法等。但从数据来看,我国“网瘾少年”的比例从十年前的十分之一,攀升到了现在的三分之一。

  网络游戏究竟有什么“魔力”,比十年前更能捆绑青少年了?

  现在的网络平台,大多采用的是算法逻辑,往往不会等着用户来找自己,而是主动“逮捕”用户。比如,游戏平台会主动推荐游戏攻略,用户按照攻略尝试成功后,平台会继续推荐新的攻略,如此反反复复,诱使人沉迷下去。与推荐攻略的逻辑相似,不少视频、直播平台采用的是“兴趣”推荐。根据用户点击过的视频,推测用户的“兴趣”,再频繁推送相关视频,引诱用户不断点击“下一个”。

  这套通过算法来“绑住”用户的运行模式,被称为“瘾性经济”,它的本质,就是用个人兴趣制造“精神上瘾”,让用户对平台产生依赖,从而赚取源源不断的收益。大家平时所讨论的网游上瘾、手机上瘾、短视频上瘾,都有算法的魔影在其中。

  “瘾性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赚取大量回报,这种诱惑吸引了更多资本进入。网络游戏越来越丰富,吸引用户上瘾的方式也就越来越新颖,这种“精神上瘾”,就连成年人都未必抵抗得住,且不说是价值观、人生观都尚未成熟的青少年。

  对容易上瘾的事物,社会一直都保有警惕心,比如,香烟、酒精。但对“网瘾少年”,很多人束手无策。多数观点认为是“孩子病了”,没有自控能力。可或许,病的还有经济模式。有的网游,开发了防沉迷系统,也有的为未成年人设置了接触障碍,可是,在高额利润的诱惑面前,有多少游戏商家会真心诚意地防止青少年成瘾?在成瘾经济里,恐怕真正“成瘾”的是游戏商家,是算法成瘾,利润成瘾吧。


  转自:长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