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硬核科幻电影启程 《流浪地球》当得起这波"赞"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2-14





  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根据刘慈欣小说改编的同名中国本土科幻影片《流浪地球》正式公映。这部制作精良的国产科幻片横空出世,在观众良好的观影口碑中光芒闪耀,让传统的贺岁喜剧电影们显得黯然失色。


  与此同时,对《流浪地球》的评价却毁誉参半,而且两极分化。一些著名人物在观看影片之后给出了极高评价,并确信它真的将开启中国科幻元年;另一些评论则将《流浪地球》贬得一无是处,而且表现出义愤填膺之状,好像这部影片的问世就是一场祸害。如此分裂对立的评价,放眼世界科幻影史,也属罕见。


  中国硬核科幻电影启程,《流浪地球》当得起这波“赞”


  《流浪地球》是一部大众期待已久的电影,原作者刘慈欣原本就堪称是一块"金字招牌"。因为科幻小说《三体》系列的成功,获得"雨果奖"等一系列大奖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目前炙手可热,拥有大批忠实粉丝。


  《流浪地球》电影填补了中国硬核科幻片的空白。在《流浪地球》之前,国产科幻作品大多走的是软科幻路线,多是披上了科幻的外衣,演绎着日常的生活。如《长江七号》和同在今年春节档的《疯狂的外星人》,这些电影中也有科幻设定,但科幻是为剧情服务的,其核心关注点还在于人和人性,而不是科学。硬科幻则不同,它的每一处剧情都要符合基本的科学原理,不能恣意妄为,不能为了剧情需要就不加解释地让飞船一下跳跃到几万光年之外,也不能让人物随随便便就穿越到过去未来。硬科幻坚持着基本的科学核心理念,处处散发着科学思想的光辉,它拷问的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人性,而是启迪人们在宇宙尺度中思考人类的意义。硬科幻好比一个铜钱,外圆内方,外在表现手法可以灵活多变,但内里的核心理念一定是在科学的框架之内不逾矩。


  电影《流浪地球》营造了一个宏大的主题: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在地球上建造了一万个行星发动机,推离地球逃离太阳系,奔向人类新家园……在完成这一宏伟计划的冒险进程中,无数人挺身而出,上演了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对人性的终极拷问也同时上演。


  观影后有观众称,相对于好莱坞的"太空歌剧"电影,《流浪地球》显得更加严肃沉重,背景广袤,想象宏大,并且蕴含了中国式的人文思考,拥有了"太空史诗"的气质。对此,导演郭帆称,其实不管是"太空史诗"还是"太空歌剧",国内当代科幻电影才刚刚起步,还不到确立自己风格类型的时候。其实在拍摄这部电影时,并没有过多想在类型上作细分。"如果把一部电影形容为一个人的话,主题就是灵魂,类型就是外在的衣服。我们可以经常换衣服,但是灵魂换不了。《流浪地球》最核心的表述就是中国人的情怀,是中国人对于故土家园的热爱,所以中国观众看了《流浪地球》后会有很强烈的亲切感。"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何这部仍有不少缺点的电影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甚至于宁浩等春节档竞争影片的导演都对其不吝溢美之词--《流浪地球》,确实开启了中国硬核科幻电影的大门,我们的科幻片,终于可以在 "赚眼泪"之外秀起"肌肉",这种类型的开创,对电影界,对每位电影观众,都是一件幸事。中国社会飞速发展,是一个充满了"未来感"的国度,科幻迷的基数在不断扩大。当中国电影人把目光投射向星空,当高成本的国产科幻视觉奇观电影被市场证明能走得通,中国科幻电影一定会迎来光明的未来。


  这部拥有中国灵魂的科幻电影,成为一匹成绩亮眼的黑马。实际上,《流浪地球》刚开始上映的时候,有不少人也是抱着怀疑态度的。"一开始只有11%的排片率,而今天的排片是38%。"导演郭帆称,这给了观众新的希望:中国科幻电影开始了。


  "百家争鸣"指向批评"初心"


  电影市场春节档结束,《流浪地球》成为逆袭成功的最大黑马,但伴随着《流浪地球》攀升的票房,是愈发撕裂的舆论场。


  豆瓣评分公开后,《流浪地球》获评8.4分,是春节档上映的多部电影中口碑最好的;随着批评声音的增多,其评分也开始下滑,截至2月8日缓降至8分(有31.9万人打分)。一篇《流浪地球,不及格。》的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后,迅速成为10万+,也在《流浪地球》的批评中成为"主流声音",作者从科学设定、剧本创作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为何认为这部电影不及格,部分措辞比较激动。


  在坐标系的基础上,批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展开具体讨论,比如讨论表演、特效等。作为影评人,批评是最容易的--只要把标准定为《教父》《公民凯恩》这样的高度,哪怕再好的电影都可以头头是道说出好多缺点来--读者往往还认为批评的影评最有"深度"。这样的批评解气,但它们是"不及物"的,它们对中国电影的处境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丧失了最基本的建设性。


  但一个无法改变的客观前提是:《流浪地球》在影史中的科幻电影和中国的科幻电影两个坐标系里是合格的。从影史角度看,虽然比不上科幻经典,但《流浪地球》无论是价值观还是特效展现,至少是合格线以上,也因此《纽约时报》等"先得其详"的外媒给出了好评;而如果放在中国科幻电影的坐标中,《流浪地球》就像很多人夸赞的,"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意义重大。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每个人的具体认知可能不一样,但这绝非意味着美、丑、善、恶是虚无的、是相对主义的;它们都有某种实体和标准,据此我们不会把美的东西当作丑的,不会把罪恶看成善良。我们所接受的所有教育--无论是道德教育、人格教育还是美学教育,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塑造正确、正常的认知体系和评价体系。


  普通观众有权根据各自喜好评分,但如果专业影评人还是非常主观化地以某一个缺点抹煞全部,这是对自己"专业"的不负责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