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力软件产业 赋能首都发展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7-15





 
  “北京加快发展软件和服务业是时代选择和城市需要。”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刚近日表示。他认为,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反映时代特征的产业。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这个产业就是信息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的灵魂,代表科技和产业的前沿,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是与北京城市功能定位、资源禀赋相适应,具有突出比较优势,适合在北京发展的高精尖产业。下一步,北京将从四个方面切入,推动产业发展,即抓好新软件产业的体系建设、推动大应用形成大发展、推动大融合促进大协同、不断优化产业营商环境。
 
  面临三个重大机遇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历经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创新加速度势头不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都处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王刚总结出了北京软件业发展面临的三个重大机遇:
 
  一是技术变革的机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正处在新一轮的技术变革过程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相继登场,标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我们可以用一个类比来理解这三大技术出现的重大意义:在工业时代,完成物质生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设备、原料和工艺。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出现,代表在信息时代,知识的工业化生产也具备了条件:云计算代表知识生产所需要的设备,大数据代表知识生产所需要的原料,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看做知识生产所需要的工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品形态、服务形态、产业形态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处于重大突破的前夕。
 
  二是数字化转型的机遇。软件和经济社会加速融合,正如“软件定义世界”所描述的,软件创造了全新的经济、全新的管理、全新的生活,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速。在经济领域,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大数据已经成为生产资料,云计算已经成为生产力,互联网正在塑造生产关系。在政府和城市治理领域,提高治理能力,离不开信息技术,制度大于技术,但是制度离不开技术,信息技术对于治理即便不是唯一选择也是最重要的选择。在生活领域,人类已经形成互联网生活方式,对软件形成实质性依赖。
 
  三是自主创新的机遇。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发展自主可控的核心基础软硬件,为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突破核心技术、核心系统、核心应用提供了重大机遇。
 
  承担三大使命
 
  王刚认为,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要紧密围绕城市功能定位,为首都城市发展做好引领和支撑,承担三大使命。
 
  一是面向世界前沿,引领科技与创新。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和科技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必须当仁不让、勇于担当,用国际视野审视和规划发展,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衡量和推动发展,承担软件创新先锋的责任,打造全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主阵地,引领信息技术和产业自主创新。
 
  二是面向经济主战场,融合经济与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北京高精尖产业的主体,首先要把自己做大做强。同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赋能器,要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生产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促进北京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形成“万物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智能主导、服务增值”的融合型产业生态。
 
  三是面向城市运营和居民生活重大需求,创新管理与服务。软件服务城市管理,服务人民生活,创造高效的管理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既是北京软件的特点和亮点,也是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源泉。北京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要继续围绕城市管理和人民生活的重大需求,谋划重大应用,推动软件让城市更美好,带给人民更多收获感、幸福感。
 
  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多年以来,北京市一直高度重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2017年,北京市政府出台了10个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其中就包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三个文件,其余7个也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密切相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中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和突出,是高精尖的重中之重,对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具有“牵一发动全局”的作用。
 
  王刚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北京要充分发展好软件信息服务业,使之成为首都发展的新动能、城市治理的新手段、公共服务的新方式,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新软件产业的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应用,推动形成以5G为基础,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软件产业体系。布局一批新的重大工程,建设北京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中国数坝”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的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推动云计算在重点行业的应用,形成医疗云、交通云、教育云、金融云等行业“云生态”。抓住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契机,加快推进北斗应用产业化进程,发展自主可控的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园建设,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推动大应用形成大发展。实施软件服务首都城市建设的大应用带动战略,重点保障好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和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工程、重大活动,强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智慧北京建设、信用体系建设、两化融合推进等全市重大项目对接,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和这些重大需求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形成面向产业层面、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战略性、系统性、基础性大应用。
 
  三是推动大融合促进大协同。强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区域布局协同,着力做好“三城”与“一区”之间的科技成果承接与转化,推动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同发展。做好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促进京津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同发展。继续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强化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渗透,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传统产业升级协同发展水平。
 
  四是不断优化产业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有关要求,以软件企业需求为导向,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软件产业营商环境高地。加强分类指导,坚持精准施策,着力解决在科研投入、人才引进、专利申请、税收政策、行政审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释放社会活力打开更大空间,为北京软件创新创业注入强劲活力。(记者 徐恒)
 
  转自:中国电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2016年北京工业和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583亿元

    2016年,北京市工业和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583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6 4%,比上半年提高1 3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稳定增长贡献达29 4%,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
    2017-03-21
  • 北京市新设立小微企业户均资产首超200万元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连续3年对2014年3-7月新设立的2337家企业进行跟踪调查,数据显示,改革近3年来,新设立小微企业在稳增长、促就业、引领新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信心不断增强
    2017-03-22
  • 北京:高端产业拉动经济“开门红”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2月,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3.2个百分点。
    2017-04-06
  • 服务业成为北京消费新热点

    据统计,2016年北京实现总消费2万亿元,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 1万亿元,增长6 5%,服务消费8921 1亿元,增长10 1%。服务消费增速高于商品性消费3 6个百分点,在总消费中占比达到45%,对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55 1%。
    2017-04-19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