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 安徽合肥高新区擘画新蓝图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9-28





  9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奠基仪式在合肥高新区举行。根据规划,中科大高新园区将紧紧围绕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和为其支撑与配套的高技术与工程学科领域,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不断促进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移转化,在区域源头创新活动中,为“汇聚一流人才、形成一流成果、做出一流贡献”,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hefeigaoxinqu
(资料图片 来源互联网)

  9月2日,合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工作汇报会暨人才及项目签约仪式举行,6个涉及细胞免疫治疗、药物研发、免疫细胞疗法、干细胞技术和精准医疗等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前沿技术的项目正式进驻合肥高新区;


  ……


  这样的一幕,每周乃至每天在合肥高新区都有发生。


  “27年来,合肥高新区始终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己任,经过几代人的奋力建设,目前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培育了科大讯飞、国盾量子、四创电子、华米科技、科大国创、阳光电源、安科生物等领军企业,形成了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高端产业集群,建有集成电路(芯之城)、智能语音(中国声谷)、生物医药等3个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园区市场主体3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852家,自主培育上市公司21家,形成了‘中国声谷、量子中心’的区域品牌。”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


  据了解,合肥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合肥建设“大湖名城 创新之都”的主要载体。


  推动“中国声谷”迈向“世界声谷”


  科大讯飞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上市公司,占有中文语音技术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语言翻译、声纹识别、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上代表国际最高水平。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开设了北京、合肥、深圳,以及美国硅谷等四地公司。目前,华米科技已研发推出小米手环、Amazfit运动手表、龙支付米动手环等多款产品,并在2018年成为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安徽企业。


  2017年9月,全球首个远距离量子通信干线——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项目正式开通运行,该项目由国盾量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10月,全球首个基于半导体量子芯片的量子计算云平台在本源量子公司上线投用,平台同时采用了超导量子芯片。


  ……


  这些企业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合肥高新区、簇拥着中国声谷,引领着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据介绍,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国声谷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部省重点合作项目,是全国惟一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也是安徽省、合肥市、合肥高新区共同推进的以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名片。


  中国声谷依托科大讯飞等全球领先的语音技术与应用,以语音语义、量子计算、机器视觉、生物识别、深度学习等核心技术为引领,夯实智能芯片基础产业,扩大人工智能硬件和服务,在智能终端、互联网(智慧)+、大数据、智慧城市、虚拟现实、信息安全等主导产业布局,巩固国家信息安全。


  中国声谷采用“一核多园”的布局规划。“一核”,即依托中科大为核心技术创新载体,以孵化区为产业化平台,形成人工智能领域的“硅谷模式”;“多园”,即围绕重点应用领域,布局建设多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园,推动关联产业和要素集聚。重点打造大数据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智能客服产业园、教育与文化产业园、智慧城市产业园、智能产品研发设计总部基地等,积极推动其他各细分领域实现集聚发展。


  “目前,中国声谷已集聚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企业3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今年1-6月,中国声谷实现产值约230亿元,同比增长约21%。”中国声谷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什么要建设“中国声谷”?据悉,早在2010年,为顺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合肥高新区把握科技前沿,超前谋划,成立了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即中国声谷的前身。该基地迅速提升语音产业规模,同时向有志于语音应用开发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共享开发环境,形成围绕语音核心技术的产业集群,下好了智能语音产业的“先手棋”。


  2017年9月,安徽省政府印发《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该政策在强化要素支持、健全体制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监督考核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从顶层设计、原始技术创新、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产业集聚发展等十大方面给予支持。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吸引和鼓励海内外人工智能企业,2017-2020年,安徽省政府每年将安排2亿元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扶持资金,合肥市每年安排6亿元资金,共计8亿元。


  日前发布的《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方案》提出,支持类脑神经计算、类脑信息处理、深度学习等算法的研发突破及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动作识别等共性技术和软件的开发;加快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吸引阿里城市大脑、腾讯医疗影像等开放平台入驻,搭建人工智能计算平台,支持类脑智能开放平台、人工智能开放社区建设,打造前沿信息开放式创新生态;积极举办世界智能语音大赛、类脑智能高峰论坛等活动,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声谷”迈向“世界声谷”。


  “芯之城”建设初现规模和成效


  鼓励国内外具有一定规模企业来合肥高新区设立独立法人企业或研发机构,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集成电路企业,按实际到位资金的5%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对新引进生产性的集成电路企业,按照双向约束原则,给予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0%的补贴,自企业落户年度起连续补贴3年,单个企业累计补贴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产品光罩、流片(含掩模版等)费用的30%及从第三方购买IP(含Foundry 的IP模块)费用的30%予以补贴,以上费用补贴总额单个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对新引进生产性的集成电路企业,按照双向约束原则,给予企业实际发生研发费用10%补贴,单个企业每年补贴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


  日前,在《合肥市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基础上,合肥高新区再发力,发布《合肥高新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提出加快推进合肥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真金白银”助力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为承接合肥市“十三五”IC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区域IC产业跻身全国前五的目标任务,合肥高新区提出规划建设“中国·合肥高新区芯之城”。2016年9月,第三届全球传感器高峰论坛暨中国物联网应用峰会在合肥举行。会上,国内外知名传感器及物联网行业的专家学者、应用厂商、投资机构等500余家单位1000多名集成电路大咖,共同见证了“中国·合肥高新区芯之城”项目启动。会上举行了中国合肥高新区 “芯之城”首批项目签约仪式,国际领先的IC设计服务公司及一站式服务供应商——灿芯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分别与Synopsys、Cadence、Mentor、北京安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ARM子公司)等国际IC设计产业巨头,就合作设立灿芯集成电路商业孵化器签署合作协议。


  从此,合肥高新区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阔步前进。今年1月,合肥高新区20个集成电路产业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涵盖了设计、材料与设备、封测、制造等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协议总投资约48.5亿元。集中签约的项目呈现出科技含量高、技术优势大、带动性强、示范作用显著等特点,全部达产运营后将进一步加快合肥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近年来,在合肥市打造‘中国IC之都’指引下,合肥高新区始终把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先导产业,以改革创新为抓手,着力营造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实现了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已初现规模和成效。”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处理器IP龙头企业Arm、全球光罩排名第一的福尼克斯、全球知名检测设备生产商美国鲁道夫、国内封装测试类龙头企业华进半导体、台湾地区上市IC设计企业矽创电子等相继落户。截至目前,园区拥有集成电路企业102家,占合肥市总数85%,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超115亿元,同比增长超30%。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在构建全产业链的同时,将充分发挥合肥高新区集成电路设计类企业集聚优势,侧重补全园区集成电路薄弱环节,做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以最优的环境和服务来吸引更多优秀集成电路企业来肥投资兴业,将合肥高新区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半导体配套产业园。


  抢占中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制高点


  “由中央‘千人计划’专家李懿研究员、‘80后’青年科学家李鹏研究员领衔的6个科研团队正式签约项目合作协议,宣布进驻合肥。此次引进的6个项目,分别是第三代TCR-T细胞免疫治疗药物开发、研发靶向循环肿瘤干细胞的免疫细胞疗法、治疗斑秃核酸类护肤品的研究开发、用于克服EMT相关的肿瘤复发及耐药性的小分子铁死亡诱导剂研发、干细胞技术开发和精准医疗。”针对9月2日的活动,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而这一切,也得益于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的建设。


  2015年,合肥市政府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签署协议,在合肥高新区共同建设“合肥离子医学中心”。2016年10月,合肥离子医学中心质子治疗项目正式启动,这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七大平台第一个落地的项目。项目总占地123亩,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占地70亩,投资约12.7亿元,预计将于2018年底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治愈超2000名癌症、肿瘤患者。二期为预留重离子项目。


  作为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同时也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七大平台第一个落地的项目,合肥离子医学中心以国际尖端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研发、制造SC200超导质子治疗系统,积极与世界一级粒子中心接轨,推动国产化与产业化进程,迅速提升城市医疗卫生和科研等软实力。


  “按照2018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基本建成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第一台旋转机架将交付验收;2019年年底,质子治疗系统交付验收。到2021年10月,完成两年的试运行,在此期间获得肿瘤放射临床治疗全部行政许可和条件后,正式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治愈超2000名癌症患者。


  据了解,目前的放疗手段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会将周围的健康组织一并“摧毁”,不仅造成副作用,也限制了放射剂量而降低治愈率。而质子射线进入人体,到达肿瘤病灶前,射线能量释放不多,但是到达病灶后,射线会瞬间释放大量能量,针对肿瘤“立体定向爆破”,精准“射杀”,代表了国际上肿瘤治疗领域的最尖端技术,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同是治疗恶性肿瘤最新有效方式之一,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全球已有13万患者接受了质子重离子治疗。


  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的建设,仅是合肥高新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个节点。日前,合肥市将“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区域中心总部基地建设”列为下半年重点工作之一,合肥高新区将在此次建设中承担重要角色,承建全国医疗大数据中心云机房,并将建设大健康产业园区,对接国家项目。


  2017年12月,安徽成为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第二批国家试点。与此同时,拥有优厚大数据产业基础的合肥高新区再次被推上风口,成为整个国家试点网络里的“重镇”之一。“在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中部中心’。”合肥高新区相关人士表示。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公布的两批试点省市中,第一批试点区域均属华东及沿海,第二批试点区域则包括中部和西南地区。两批试点中,安徽是惟一的中部省份。


  据了解,目前合肥高新区正在加紧编制《中国中部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暨大健康产业园发展规划》。产业园计划分为大健康产业园建成区、启动区、先进技术研发区、拓展区4个部分,规划面积17.1平方公里。“在医疗大数据领域,合肥高新区已经抢占了中部制高点。”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合肥高新区拥有重点大数据企业49家,我们希望吸引整个中部乃至全国的健康医疗大数据项目来此发展。”


  “到2020年,建成全国领先的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到2025年,建成国际知名的生命健康和高端医疗服务中心。这是《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方案》对生命健康领先工程提出的目标要求,我们要为之不懈努力。”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杨萃 晁毓山)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未来3年投入10亿元 合肥高新区“创新十条”助力创新发展

    未来3年投入10亿元 合肥高新区“创新十条”助力创新发展

    记者从26日召开的合肥高新区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合肥高新区推出“创新十条”政策,计划3年时间安排10亿元资金,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端创新协同平台等六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发展。
    2017-10-29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