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农商银行用实际行动弘扬和传承“挎包精神”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1-15





  五六十年代,农信社的“挎包精神”是老一代农信人员数十年间,“身背挎包、手拿算盘、带着凭证”,用双脚丈量山河土地,走千村串万户,翻千山越万岭,走千家万户吸收存款,为农村万千百姓送钱送贷,上门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奉献精神。六十年代初期,全国金融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大挎包”李金玉的先进事迹从沂蒙山区传遍全国。


  正是靠着老一代农信人这种“挎包精神”,农信社和老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建立了亲密的鱼水关系。多少年来,这些奔波在乡间田头的农信人,或许并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举动,但是,他们却用默默无闻的奉献,真正地走进了乡亲们的心里。


  进入新世纪,在中国农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农信人与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一同走过风雨和磨难,一起劳作,共同收获。它的改革与发展,也时时刻刻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2000年4月1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专题座谈会上指出:“当前要特别重视和发挥农村信用社的重要作用。农村信用社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发展,使它成为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对信贷支农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一切,源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源于党和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关怀与厚爱,源于几代农信人坚持不懈的开拓与奉献。


  2016年6月,历经60多年的不断发展壮大,昔日的蒙阴县农村信用联社已改制成山东省蒙阴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但蒙阴农商银行“改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农信人的信念没有改变,那就是坚定不移地服务三农。“农”字当头,意味着农商银行与农村、农业、农民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曾割断。今天,在蒙阴辽阔的版图上,农商银行已经成为离农民最近、覆盖面最广的金融机构。


  农信社发展至今已经近70多年,这70多年历程留下的财富就是“挎包精神”,是百姓口碑、三农情怀、艰苦奋斗和企业家精神(忠于职守、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浓缩。蒙阴农商银行把传承弘扬“挎包精神”作为新时期深化转型的必然选择和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新时代,蒙阴农商银行认真贯彻省联社“123456”总体工作思路,积极教育引导全员特别是青年员工不忘初心、专注主业、回归本源,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增强用“挎包精神”引领员工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认同感;引导全员,我们从哪来、要到哪儿去,让扎根“三农”、服务小微成为员工队伍中的基本认识和自觉行动;行党委以上率下,由“给我上”变为“跟我上”,带头奋战一线,知难而进,坚决反对遇到问题躲着走、不找方法找借口,进一步加强员工教育、加深对“挎包精神”的文化认同,引领队伍真正扎根“三农”,同百姓和客户打成一片。


  农商行不忘姓“农”,时刻怀揣“三农情怀”,这就是新时代的“挎包精神”。新时代,新一代的年轻人 “手拎挎包、一部手机、一部终端”,这是新时代农商银行人的装备,他们身着工装,朝气蓬勃,上门服务,为广大居民建立档案、零售业务、整村授信、小额信贷、“去单换卡“”等等办理一揽子营销,是新时代的“挎包人”。时过境迁,泛黄的挎包承载着一代人的纪念与汗水,新时代的“挎包”走上历史舞台,载着奋斗与希望,续写“挎包”新篇章。不一样的时代,同一样的激情,铭记“挎包精神”,传承农信品格,蒙阴农商银行将进一步把弘扬和传承“挎包精神”进行到底,坚决打赢转型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更多专业产经信息资讯,马上到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http://www.cinic.org.cn/


  转自:临报融媒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临沂市长孟庆斌推介家乡:欢迎您到沂蒙来! 临沂市长孟庆斌推介家乡:欢迎您到沂蒙来!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