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产业宽进严出 查完骗补再查产能过剩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1-07






 
  在国内主要城市,越来越多带有“EV”或“Plug-in”符号的车辆出现在公路上。在业内,新能源“造车”正如火如荼,各方新老资本纷纷涌入。据财新网报道,近日,国家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组织召开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宣贯会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表示,政府正在着手排查新能源汽车产能,以确认是否存在过剩。尽管会上并未透露,如果企业确实存在产能过剩,将采取何种措施。不过,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从新能源汽车严查骗补到如今产能排查,扎堆造新能源汽车已是一场风险极大的造车豪赌,那么谁将在这场排查中出局?
 
  现状分析
 
  严格意义获得生产资质企业有四家
 
  不少企业规划产能为吸引资本注意
 
  全媒体记者留意到,此前因新能源资质审批数量相对较多,门槛不够高,致资质审批速度过快过多,曾引发行内外多次热议。新能源汽车“准生证”过热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产能过剩。为此,今年6月发改委批复江淮大众合资新能源项目后,便将审批大门暂时关闭。今年三季度开始,相关部门对新能源汽车项目开始重新审视,已经暂缓了批复新能源生产企业的速度,与今年上半年快速发放牌照形成了鲜明对比。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发改委开始针对新能源车企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把关新的新能源生产资质的审批,并试图提升新能源新增生产资质的申报门槛,原则上做到不浪费。
 
  全媒体记者留意到,在新建新能源汽车产能方面,国家发改委已批复的15家新能源车生产企业中,总产能已经超过80万辆,总投资达到270亿元,这些准入资质涉及全国各个省市。在批复项目之外,各地在建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超过30个。按照现有的产能规划估算,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到500万辆,远超国家规划的200万辆目标。
 
  不过,全国乘联会解读表示,虽然获得发改委新建新能源乘用车批复的有15家企业,但产品进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目前只有四家:知豆、江铃新能源、云度新能源和北汽新能源,也即严格意义上获得生产资质的只有以上四家。
 
  当前政府对新能源生产资质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业内众多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的规划产能并不等于实际产能,很多企业拿出数字只是为吸引资本。因此很难以此判断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是否会存在过剩,最终要看这些项目能否落地。
 
  配套设施
 
  动力电池项目也过热
 
  除了新能源整车规划产能或存在过剩外,配套新能源整车的动力电池也同样存在产能规划过剩问题。
 
  今年年初,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公开表示,就目前动力电池企业扩产计划来看,合计产能超过170Gwh/年,产能已是需求7倍以上。170Gwh大约可满足年产50万辆电动大客车和500万辆电动乘用车总需求,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测算,这已是我国2025年后的目标。记者留意到,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已超过200余家。从投资规划的产能来看,预计今年年底规划总产能将超过200Gwh。
 
  天津力神电池研究院院长周江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规划产能并不代表优质产能。”他表示,千亿资本涌入到动力电池行业,存在着非理性因素。
 
  “虽然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但是新能源电池领域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势头已经显现。”比克电池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动力电池领域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特别是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稀缺。”
 
  车企声音
 
  传统车企:新进入项目被严格摸底
 
  长安、比亚迪和上汽等传统车企相关新能源板块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从企业当前的产能规划来看,他们并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以上汽为例,多个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仍与传统汽车并线生产,不存在新增产能。甚至于上汽等企业一度因当前生产线的产能不足而发愁。那么,哪些企业才是导致行业“产能过剩”的源头,排查的重点对象?
 
  “当前存在部分已经拿到资质,有产能但是不去做研发、不去投入生产的企业,如此前一些生产客车、专用车、物流车或是改装车的企业,他们并没有打算在新能源行业进行投入,而是希望通过转卖赚钱,将是此次产能排查的重点。”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透露,政府相关部门此前已经对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做出过摸底调查。全媒体记者留意到,王秉刚提到的企业,在去年政府彻查新能源汽车骗补的过程中,已经有部分受到处罚。如被重罚2.6亿元和取消生产资质的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通过重组此前已经濒于退市的苏州客车厂而来,并以此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但该企业并不具备研发、生产以及制造新能源汽车的能力。
 
  此外,一些新投资项目也在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将是重点关注目标。中国流通协会相关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国内共有超过200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项目落地,涉及投资金额为超10000亿人民币,已公开的产能规划超2000万辆。
 
  专家意见
 
  全媒体记者留意到,在补贴及配套政策推动下,截至2016年年末,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超过100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
 
  全国乘联会相关专家表示,新能源汽车虽是大势所趋,然而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成本颇高,产业链稍显稚嫩,市场需求仍未彻底打开。所以,政策引导、政府补助、定期排查将是维持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重要的部分。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表示:“最担心部分企业只关注了量的上涨而忽略了技术的进步。如果把所有资源都用在产能扩张上,前景并不会好。”
 
  记者观察
 
  “宽进严出”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方案,让有实力的车企更有造车热情,也令无造车经验的企业望而生畏。汽车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高调一致的目标,部分企业心怀不轨想趁这波大浪顺势“捞金”的行为,无疑是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后腿。近期,在我国对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新调整中,重点强调了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动力电池等安全问题,还强调企业的售后服务水平。同时在审核时,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以及市场竞争力、消费者满意度也成为审核内容。
 
  造车难,有技术、人才、设备的投入,还要有长远规划,保证产品的持续性、一致性,还有保证产品安全。对此,工信部所把关的“严”,正如大海航行中,掌握方向的舵手。目前,国内电动车主要以自主品牌为主,而自主品牌的优势恰恰需要依靠政府补贴来维持,所以立足整个行业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看的话,政策的调整起到了一个良性调节完善的作用。

      转自:广州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新能源补贴清算结果出炉 50款车型补贴被削减或取消

    新能源补贴清算结果出炉 50款车型补贴被削减或取消

    2016年,根据中汽协的统计,中国销售新能源汽车50 7万辆,但企业申报数和专家组核定推广数均不到10万,原因之一是未达到《关于开展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清算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
    2017-05-23
  • 争抢“窗口期”,新能源车项目加速布局

    争抢“窗口期”,新能源车项目加速布局

    发改委发布公告,同意江淮与大众合资生产纯电动乘用车的项目,至此“江淮大众”合资项目正式启航。
    2017-06-01
  • 中德总理见证戴姆勒奔驰将战略入股北汽新能源

    中德总理见证戴姆勒奔驰将战略入股北汽新能源

    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德方合作伙伴戴姆勒股份公司签署了一份框架协议。作为该框架协议的重要部分,戴姆勒拟战略投资北汽集团旗下的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加强...
    2017-06-02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保有量在全球占比达50%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保有量在全球占比达50%

    在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的重要边会之一——2017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及产业发展论坛上,以“深化全球多边化合作,推动交通电动化转型”为主题,与会专家们热议新能源汽车产业广阔前景背后的建设与期待。
    2017-06-09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