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约13.0%,康臣药业2018年上半年业绩亮眼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27





       通过工信部的医药工业数据可以看到,医药行业整体在政策引导、大健康产业发展、人口结构调整等多重作用下,逐渐迎来产业结构调整后新的发展周期。日前,康臣药业发布2018年中期业绩公告,集团业绩表现不俗。
 

增长约13.0%,康臣药业2018年上半年业绩亮眼

 

       2018年中期业绩公告出炉,康臣集团表现不俗
 

       《康臣药业2018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截止于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人民币869,023,000元,较截止于2017年6月30日六个月增加约13.0%。
 

       截止于2018年6月30日六个月,康臣药业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 219,014,000元,较截止于2017年6月30日六个月增加约18.5%。
 

       截止于2018年6月30日六个月,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约为人民币 0.2564元及人民币0.2496元,较截止于2017年6月30日六个月分别增加约 25.0%及21.6%。
 

       核心产品群优势明显,业绩增长动力强劲
 

       于2018年上半年,康臣药业的销售收入为人民币869,023,000元,与2017年同期的人民币769,356,000元相比,增长约13.0%。按产品系列分类,肾科药物销售同比增长约15.7%,其中尿毒清颗粒仍然是康臣药业集团的皇牌产品,维持在肾病口服现代中成药的领先地位。
 

       同时,康臣药业医用成像对比剂销售同比增长约3.7%,仍然稳占国内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市场的前列;骨科药物销售同比增长约33.1%;皮肤科药物销售同比增长约4.6%。
 

       此外,康臣药业妇儿药物销售同比增长约15.1%及其他药物销售同比下降约3.9%。各产品系列销售普遍增长是由于康臣药业持续致力开拓产品市场以及发展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所致。
 

       2018上半年,康臣药业集团旗下玉林制药经典产品"正骨水"顺利通过欧盟CE认证,获得欧盟国家进口免检资格,这对于玉林制药进入欧洲市场,提高国际影响力,扩大海外销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上半年康臣集团还与九州通医药集团、广东连锁药店品牌产品采购联合会("品采连")等达成战略合作,加快推进集团"品牌+终端"营销模式转型。

 

增长约13.0%,康臣药业2018年上半年业绩亮眼

 

       持续发力药物研发与技术创新,康臣突破不断
 

       2018上半年,康臣药业持续发力药物研发,得到诸多肯定。2月,康臣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获纳入恒生港股通指数成分股;3月,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康臣药业新药由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完成审评,获批开展临床研究;4月,康臣®品牌多款产品获"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5月,广州康臣再获"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证。
 

       2018年,康臣药业与内蒙古通辽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康臣药业将在未来5年内,投入近5亿人民币,用于扩大企业再生产能力,并带动当地中医药产业发展;此外,双方还将在医疗投资合作、道地(蒙)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中医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大健康产品生产研发领域展开深入合作,这也是康臣药业推进其大健康战略部署的重要一步。
 

       展望未来,康臣药业将继续秉承在中国肾病口服现代中成药市场和医用成像对比剂市场细分领域的优势,以及借助玉林制药集团在传统中成药市场的雄厚基础,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援下,努力让更多的患者能够用到康臣药业产品,服务于人类健康。
 

       康臣药业集团创立于1997年,主要从事现代中成药及医用成像对比剂研发、制造及销售,产销药物主要用于影像诊断和治疗肾病、皮肤病、骨科、肝胆消化等疾病,现有154个品种,包括67个中药品种,87个西药品种;其中41个品种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89个品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有尿毒清颗粒、湿毒清胶囊、正骨水、鸡骨草胶囊等15个品种,其中正骨水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

 

增长约13.0%,康臣药业2018年上半年业绩亮眼

 

       康臣药业集团始终坚持"以义为上,义利共生"的企业理念,打造了一支1000余人的市场推广队伍,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设有50多个联络点,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康臣药业秉承"承古拓新、良药济民"的使命,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建立国内唯一一家由企业投资建立的"肾病药物研究中心",努力"打造肾科旗舰,成为多专科领先的一流中医药企业",做人类生命健康的功臣!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