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初心使命 重塑融合“基因”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9-24





  【第九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主题征文】


践行初心使命  重塑融合“基因”


——精神文明报社新一场媒体融合自我革命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这样的信息,给正在媒体融合大潮中探索前行的各级各类媒体指明了新时代发展方向。


  可以说,媒体融合大背景下,融媒建设的定势及其路径对所有纸媒来说都是要直面应对的课题和科学应答的考题,曾经“靠山吃山”的行业报也不例外。


  自1985年创刊起,30多年来,精神文明报社在行业宣传领域精心耕耘,报纸渐成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品牌行业纸媒。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精神文明报社既不拒绝媒体变局的革命性改革和主动性融合,也不忽视专业宣传的坚定信念和报纸特色个体的特殊性以及这种特殊性在新常态下的机动嬗变,坚持“立足行业,深度介入,抓住机遇,科学融合”发展理念,不盲目跟风转型,不断丰富报纸、网站、移动端、短视频等多载体,多点开花务实推进报社整体发展。


  2015年,报社以中国文明在线全媒体集群为互动平台,成功承办第一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公益微电影创作宣传”活动。该项活动目前已成为全省性道德模范宣传教育的首选创新举措。2017年,报社进一步夯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宣传专属全媒体阵地,努力推进“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全媒体中心”特色项目落地落实、开花结果。目前有《精神文明报》《精神文明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刊》,报社官网精神文明网(原中国文明在线)、报社官微文明岛,运维网站四川思政网、运维微信公众号川e思政、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四川社体;已经全面整合网站包括四川文明网、未成年人网、文明旅游网及其新媒体平台四川文明网、未成年人网等微博,文明四川、未成年人网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报道平台。


  自2017年以来,报社各宣传平台加强联动,积聚多平台组合效应,在全战线引起较大反响。特别在推进四川文明网地方文明网站建设、新媒体矩阵建设,加强文明四川、文明岛、未成年人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做实做优项目建设。研发了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管理平台,建设了四川省公益广告展播平台,成功举办了未成年人网络春晚、“四川好人”发布、四川省第六届道德模范事迹巡讲报告会、中华小导游活动、“新时代好少年· 红色基因代代传”百人夏令营等活动。


  2018年,报社“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全媒体中心”案例被评为“2018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创新奖”,并入选《2018中国传媒创新经典案例40例》一书。同年,报社凭借多年的经营管理成效、媒体融合的探索与创新、与时俱进的经营发展理念,荣获“改革开放四十年报业经营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19年6月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一次次紧密工作实际、直抵人心、触及灵魂的主题教育活动的洗礼,让报社全体党员干部再次深刻意识到“践行初心使命,破解党建业务工作‘两张皮’,把党建势能转化为融合动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此起,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统领,将党建工作与宣传战线“四力”教育、全媒体转型发展等工作紧密联系,走出一条“做强纸媒主业,打造品牌报刊,推动务实性融合发展”的报社新一场媒体融合自我革命开启——


  坚持品牌意识。强化“政治家办报”意识,对报社“养家”主业《精神文明报》投入更多资源,升级新闻采编系统,扩容增刊,由周三刊期调整为周五刊期,归入报业“正规军”方阵;做内容增量,谋质量提升,实现新闻时效传播“速度”与精耕行业内容“深度”二维推进,展示行业报新时代融合发展的新气象。


  强化全媒思路。把握行业资源“红利”,投入人力物力建设文明全媒宣传矩阵,打造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节奏和日益丰富快捷繁重的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大势的专业新闻生产中央厨房,以达到整合升级现有各平台资源,创造一个融报刊网微端视等为一体、适应互联网传播环境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战线有影响力的原创新闻资讯类平台,实现“精神文明号”现象级融媒体的中长期目标。


  创新驱动发展。抓住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周期性“关键年”“决战年”的发展时机,科学设计项目,精心打造品牌,发挥融合优势,提高服务能力,以报网项目化运作和品牌化经营不断夯实报社科学发展力。


  一、坚持品牌意识


  夯思想之基,铸牢新闻舆论之魂。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报社坚持多介质多形态聚力发展,精耕文明行业、提升内容赋能,进一步提升报纸品质,推进报纸向行业高端化、内容品质化方向发展。


  (一)突出政治理论报道,在唱响主旋律中打造品牌


  任何产品品牌的构建,都是由其内在特殊的质的规定性要求。报纸作为一种构成并服务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殊产品,决定了它的政治性及其由此而派生出来的舆论导向性,构成了其品牌的核心价值。


  为此,报社各宣传平台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贯穿于宣传报道之中,突出守正创新、品质品牌、以变应变的工作总基调,重点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宣传、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求和工作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宣传报道任务,把握舆论引导时度效,进一步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


  除了对党和国家召开的重大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发表的重大理论,从动态报道、栏目报道到深度报道外,报纸还专门设置了理论版,一月一期,呈现出政治上的贴近性、学术上的权威性、理论上的成果性等宣传特点;网站平台设置宣传动态、思政研究、思享库等专栏、专题及四川思政网独立网页,把“唱响主旋律”,创新政治理论报道,在政治理论报道中打造报纸的品牌,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二)深入践行“四力”,在主题主线报道中打造品牌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承担着引领导向、服务大局、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职责使命。新闻舆论工作做得怎么样,日常的宣传报道也许不足以说明问题,但在重大事件、重要节点,新闻工作者是否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是否能“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找准宣传报道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发挥正面引导舆论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却是一次检验,更是一次考验。


  比如,面对自然灾害,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报社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思想抓党建、围绕业务抓党建、围绕作风建设抓党建,不仅做到了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取得了疫情防控上的胜利,也取得了宣传上的良好效果。


  2019年,在长宁6.0级地震发生后,报社采访组第一时间奔赴长宁,冒着数十次余震,深入双河镇、珙县等受灾区,深度采访报道现场受灾情况、救援情况及抗震救灾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承诺和勇敢行动,为灾区群众撑起了一片蔚蓝天空的感人事迹。6月20日起,在《精神文明报》及精神文明网连续刊播了《直击四川长宁6.0级地震救援现场》《抗震救灾,长宁见证机制成熟》《走近四川长宁抗震救灾一线的党员干部——用坚守诠释初心与使命》《走近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志愿者——“纵然苦累,此行无悔”》等文章。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报社全体职工克服各种困难,闻令出击,以“战时状态”践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与使命,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构筑起多平台、多形式、全天候、全覆盖的全国精神文明战线战“疫”宣传网,发出舆论最强音。


  在疫情发生后,报网记者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深入“疫”线,聚焦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基层工作人员、党员干部、志愿者、普通市民等群体的抗疫工作,通过全程跟拍、实地走访、电话采访、在线采访、信息征集等多种方式,完成抗疫图文、视频等报道300多篇,参与整理筛选2020年一季度“四川好人”(含战“疫”好人)资料534份,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在抗击疫情中展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文明力量。若干篇稿件被中国文明网等中央级媒体采用。报网编辑24小时待命,利用采编系统和远程操控软件进行整体布局,以推专栏、专版,刊发公益广告,出版电子报,读者互动等形式,从疫情情况、防控知识、各地行动、先进典型、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等多方面,及时、准确地宣传全国及四川省抗击疫情的工作动态,截至2020年4月中旬统计数据,各平台更新稿件量达万条,网站点击率达4500万+,通过远程+移动办公顺利完成出报任务。报社其它部门职工,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规定,配合编务部门完成大量对外沟通协调工作及活动保障、事务协调等工作,确保报社政令畅通,疫情防控工作顺利推进。


  又如,为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舆论引导及宣传报道工作。报社所属各平台聚焦典型、鲜活的扶贫脱贫案例,以生动的故事为切口,记录下脱贫攻坚的历程,积极发挥行业宣传专属舆论阵地的作用。充分利用全国唯一公开发行,以向上向善、创建创新为办报宗旨的综合性时政报纸《精神文明报》这一主阵平台,推出诸如“打赢脱贫攻坚战——榜样故事”“新春走基层 文明中国年”“壮阔70年 奋斗新时代——文明的印记”等专栏,通过本报记者的深入走访,聆听大地心跳,持续地对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了集中报道。他们中有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农民,有满腔热血带领家乡人致富的青年带头人,有怀揣赤城从城市来到农村的驻村干部……通俗易懂的语言、真实感人的故事,生动再现了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拼搏实干、自强自立、有情有义的励志形象,展现了他们在脱贫攻坚中的新探索,新进展、新成效,激励引导着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同时,报社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在报社所属各网络平台及新媒体平台进行集中展示推广,一次采访,多点开花,让报道更实用、贴切,让先进典型的事迹更广泛地辐射读者,更深层地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内生动力。积极探索创新报道形式、报道语言,进一步发挥媒体桥梁和纽带作用,力争根据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需求,引导社会各界力量有序精准加入扶贫队伍,勠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三)紧贴行业宣传报道,在服务大局中打造品牌


  在新时代背景下,服务好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行业,宣传好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凝心聚力的战略工程,推动实现精神文明建设走近群众、走向高度,这是行业报开展宣传报道工作的必然任务。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报社着力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如何与疫情防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基层治理等方面结合,精神文明“五大创建”,道德模范典型打造等方面挖掘亮点、突出特色,体现行业报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报网全方位深度挖掘、创新报道、全面反映文明办系统在疫情防控形势下以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何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社会文明新风,着力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举措、进展和成效。先后推出《在战“疫”中见证文明力量》《在战疫中书写家国情怀——文明家庭在行动》《聚焦疫情下的社交礼仪之变——清风拂面 文明相伴》等深度报道,自导自演拍摄“文明大戏”系列短视频,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当前社会交往中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展示“倡导社交文明 加强公共卫生”倡议。


  (四)创新宣传报道模式,在服务读者中打造品牌


  报纸持续打造“文明眼”“平凡的一天””“温暖的社区我的家”“我们的价值观精神的力量”“城事”“党政领导与文明建设”“守艺人”“身边的美德善行”等专题专栏,搭建起党委政府及各级各地文明办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推出了《一片真心向天山》《夹江蜀纸的“前世今生”》《为老百姓“解疙瘩”的老马》《方寸之间浓缩光辉历程》等报道,体现了本报记者的思想高度、新闻态度、文化深度和人文热度,进一步彰显报社媒体社会责任担当。同时,聚焦文明时事、热点新闻,讲述“有温度”的新闻。《我该拿什么感谢你,我的好同学》《乡村敬老院里的“小女娃”管家》《味蕾上绽放的无声之爱》《永远的1号》《五个孩子的好妈妈》《寒冬里的温暖力量》《“小武爷爷”武敏:守护孩子们的上学路》……本报记者从这些普通的人、普通的群体、普通的事件身上,发掘和呈现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诚信、友善等优良品质,让报道中的暖意更有传播力。又如《“她是咱石笋人的好书记”》《“小巷总理”23年心系居民暖万家》《热哈村扶贫路上的“拼命三郎”》《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炼”成记》《行走在乡间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这些有温度的典型故事,清晰地展现出了优秀典型的可亲形象,向读者传递出我们应该向这些典型学习什么。


  报网联动融媒产品——首届“守持德艺传承匠心”我推我赞最美守艺人活动,更是获得全国各地210名手艺人参与,截至2019年12月31日,累计点赞1097974,访问次数143.4万。全国首创的未成年人网络春晚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模式,在成功举办前八届的基础上,成功举办了第九届。浙江温州、河北泊头、宁夏石嘴山、四川资阳、四川都江堰的小主持人共同主持本届春晚;宁夏石嘴山、西藏拉萨、河北泊头、四川资阳四个专场完成节目录制,共收到了全国19个省、自治区报送的400多个节目,节目总票数为127万。


  二、强化全媒思路


  “两微一网一端”已经成为传统媒体“互联网+”模式的标准配置,将报纸、刊物、APP、微博、微信、网站整编捆绑为一个媒体品牌,可以突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固有界限,打破媒介屏障。报社在新一场媒体融合自我变革过程中,在2018年整合创新成果基础上,继续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实质性打造适应融媒时态的新媒体事业全媒人才队伍,激发融合潜能,打造品牌报刊。


  (一)优化部门设置,搭建符合全媒体新闻采编的新平台


  立足实际,创新举措,从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及线下服务三位一体角度出发,积极推行项目宣传考核制,打破纸媒和新媒体之间的介质壁垒,实现记者稿件、行业领域主题策划宣传在不同介质之间的同步共享。


  (二)加大软硬件投入,拓展符合全媒体宣传的新空间


  有效运用全媒体采编系统和全媒体资源库,构建报社内部的全媒体采编系统3.0版,保障刊播频率,实现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动态整合、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的报道模式,进一步实现新闻传播从“第一时间采写”向“第一时间发布、即时滚动播报”转变。同时加快精神文明报网的优化改版,弥补报纸邮发时效差,从而真正实现报纸提频增刊,为受众第一时间送达时政重要新闻、行业内动态消息等信息的目标,将媒体社会责任最大化发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快网络云平台“文明观察”客户端建设,以“新闻+产品”的构架模式,通过建立微课、行业大V、专题等模块,主动与各地各部门携手,加强合作,共同搭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行业新型传播平台、行业便民服务平台、行业智库平台、行业舆情服务平台,更好地担当起传播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服务社会公众的职能,同时实现行业资源有效对接及适时内容、流量变现的根本目标。


  强化网站及所属新媒体平台功能打造。四川文明网、文明四川微信公众号强化做好四川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报道,文明四川微信公众号依托四川省文明办官微这一行政背景,做好政务新媒体建设的同时,着力抓牢省内行业资源。精神文明网、报社微信公众号文明岛强化立足全国文明战线宣传属性,配合报纸及网络云平台“文明观察”客户端的阶段性宣传运维情况,以工作日精准推送行业早间报,聚焦行业每日发生的大事要事等功能强化建设,拓展更广阔的获客途径。强化未成年人网、未成年人网微信公众号及微博、《精神文明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刊》线上线下互动,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域的宣传报道工作及政府购买宣传服务。


  (三)增强全媒体意识,夯实符合全媒体宣传新基础


  加大一线采编人员培训力度和实战锻炼,要求最大限度利用报社内部多媒体资源,通过“深加工”最大化体现新闻事件的价值。出台新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岗位考核制度,坚持报酬与业绩挂钩,记者编辑的月度奖金拉开,充分体现勤与懒、优与劣的不同,形成了“人人求上进,个个争先进”的良好氛围,让每位记者编辑发挥专长,走向“多能”。将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高频策划。在新闻线索阶段设立不同平台的选题制作标准,不同端口的产品要有不同的“标配”,比如网站和客户端产品,视频是“标配”。在考核阶段进行引导把控,如对记者,将同选题不同平台的产品进行相似度对比;对编辑,明确不同端口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差异化呈现,根据结果奖优罚劣,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三、创新驱动发展


  多媒体格局竞争下,报业生存不再是某一个媒体面对的问题,它已具有普遍性。基于此,仅仅具有较强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还远不够,还需要具备市场竞争力,以应对报业生存之困。为此,报社抓住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周期性“关键年”“决战年”的发展时机,科学设计项目,精心打造品牌,发挥融合优势,提高服务能力,以报网项目化运作和品牌化经营不断夯实报社科学发展力。


  (一)转型升级打通报网“任督二脉”


  发行渠道是传统媒体的核心资源,要通过纵向贯通报纸发行渠道,勾连行业发行网络,形成“文明网”省际联盟,在强化报纸订阅服务的同时,努力转化为网站建设所需的技术服务和内容服务,从而有效化丰富产品形式。依托报纸的发行渠道和各级网站体系,在宣传发行工作新常态下进行创新性探索和积极性尝试,更进一步探索举行诸如文明办干部“党性教育与文明创建”专题培训班,通过体验式教学锤炼文明办系统干部的坚强党性,也借此搭建同频共振、合作提高、良性循环的交流平台,以促进报纸宣传发行工作的稳步稳健发展。探索网络云平台“文明观察”客户端建设,以活动带动“文明观察”APP有效运作,实现基于行业资讯库、服务库、数据库等建设的行业服务网端。


  (二)打造新媒体矩阵强化品牌影响


  目前政务网站建设已由窗口期进入平台期,在分析研判平台期的阶段性特征后,报社继续选择横向深度整合政企资源,依托网站建设官方系列微信之路,聚合打造新媒体矩阵。比如承接政府工作平台建设、党政微信内容服务等,通过链接整合政企系列网站和各市(州)文明办官方网站、微博、微信,逐步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媒体矩阵。目前,在四川,现已全面建成21个市(州)、58个区(县)文明网,形成有机整体和宣传合力,扩大了四川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官方网络平台的影响力;在“文明四川”微信公众号建设精神文明移动智能党务中心,按照资讯、活动、功能分类,整合四川文明网移动端、四川网上好人馆、视频直播等自建平台,以及文明眼监督、身边文明事等中国文明网功能,聚集全省各级文明办33个微信公众号,获取各地动态,建立媒体矩阵,组成了传播集群。


  (三)多元发展拓展品牌项目竞争优势


  在产业边界的不断突破中,寻求和孵化内容产品全新创意,对于报社增值发展非常有益。报社持续开展《精神文明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刊》向全省乡村学校少年宫赠阅工程。维护管好网上“四川好人馆”,开展四川好人榜发布仪式活动宣传,开设文明创建、传统节日振兴、乡村学校少年宫等网上专题宣传平台。充分运用短视频、微电影、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方式,积极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展和经验,传播文明理念、引领时代风尚,传播身边的好人好事,传播正能量,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效应、文化效应和社会效应,从而提升报社行业影响力及竞争力。


  诚然,对于一个传统媒体的转型,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可以完全照搬的经验,还需报社所有人员在前进的路途上不断探索,并适时微调转型措施。特别是科技的日新月异,载体与受众的思维碰撞,新媒体平台及交互方式的不断升级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将是报社在转型发展中不断遇到的挑战。但应该相信,本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拼搏精神,整合资源、拓展思路、改革发展,报社一定能够走出一条适应行业需求、契合自身实际、立足竞争市场的成功之路。现在,需要做的就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论述,并根据报社自身客观情况及行业特点,科学统揽、有效布局,坚持做脚踏实地的转型实力派。


  (作者:精神文明报社副总编辑 秦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