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课怎么上? 教育部发文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2-10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日前发布,要求高校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并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教授上课等“硬”规矩。


  大学课程如何挤“水”添“金”?记者前往省内多所高校进行了采访。


  评选“金课”给学生“增氧”


  “艺术鉴赏课就是看看电影,期终考试就抄几段影评。”“老师上课,就是把课本内容给搬到PPT上。”在很多高校,学生的评价中少不了这样的“水课”。


  所谓“水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将之描述为不用心的课、技术含量低的课、过时的课、没有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课。记者了解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提高教学内容难度、选用高水平教材等成为江苏各高校课改关键词,淘汰“水课”、评选“金课”正在进行中。


  什么课程才算“有含金量”?“首先要有‘抬头率’、能吸引学生,而这只是基础。”南京大学教务处处长徐骏告诉记者,南大“金课”要体现在学生欢迎、同行认可、校友满意3个维度。“我们会把课程送到同层次高校委托组织盲审,还会请校友评价,调查课程对其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有多大帮助。”


  南大文学院副院长苗怀明有门“红楼梦研究”课风靡校园。学生刘玥彤说,苗老师研究的是小说,但课上不是简单讲故事,“比方说,贾宝玉、神瑛侍者、补天顽石和通灵宝玉之间的关系是‘两两相对’还是‘四位一体’?红楼梦写了多少人物,如何去统计?这些都需要运用学术方法进行深入挖掘。”这一过程,也逐渐培养着学生们多元化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门课程应该包含完整、系统的学术训练。”苗怀明会给同学们布置相当繁重的作业。比如一门关于明清史的课程,近40名学生按要求交上了超过百页的研究报告,他改作业用了几乎半个暑假。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施大宁看来,所谓“金课”,必须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相统一,教学内容要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激发学生学习的挑战性,“像开设通识课,不能简单理解为扩大学生知识面,而是应注重提升学生思维表达、培养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通过多学科融通,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去启发学生智慧。”


  引入竞争机制淘汰“水课”


  建设“金课”不仅要从内容本身着手,还要注意教授方式。“如果仅是讲授式教学,24小时后的知识留存率只有5%,而实践练习可将之提高到75%,内容立即运用更可将之提高到90%。”施大宁认为,目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占比仍不足20%。


  “没有真正的‘水课’,只有‘划水’的教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说,任何教育改革的核心都是“人”,要引入竞争机制来铸造“金课”。


  “快快,慢了就抢不到了!”电脑前,南信大龙山书院的同学们正不断刷新网页。3秒后,“网红”徐飞等老师的大学物理课程就被“抢购”一空。本学期南信大不少公共基础课由学生试听一周后自主选择,自教师“竞争上岗”“挂牌授课”后,该校学生上课“抬头率”显著提高。


  在南京大学,50门课程经过多道环节的严格遴选,成为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在南信大,近200门校级、院级具有挑战性的“金课”陆续上线,由校内外专家名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根据教育部的实施意见,到2022年,全国将建设1万门国家级“金课”、1万门地方高校“金课”,线上大量校本慕课将成为线下“金课”的有机补充。


  课程“黑匣子”需要过程评价


  苏州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钱家伟,入学两年多来已作为主要作者之一在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两篇论文。他的科研灵感正是源于医学部王建荣、周泉生两位特聘教授的“新生研讨课”。王建荣告诉记者,生命医学中的突出难点和百姓的关注重点都是教学的引子,没引子上不好研讨课。


  现实中,很多高难度有质量的课程也不是总能受到学生欢迎。南京一所省属高校的老师告诉记者,有老师精心设计了一门“翻转课堂”课程,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相关理论、进行案例分析并发言演讲,“学生意见很大,感觉太难了,怕考不好影响学分绩点。”


  这样的争议,其实涉及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即如何评价一门课。现实情况下,很多“水课”的学生评价分数比较高。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梅锦春说,“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水课’往往排名靠前。”


  “课程本身就像一个‘黑匣子’,对高校来说,最重要的是过程的评估。”徐骏告诉记者,南京大学正推动建立课程大数据评价平台,“每门课需要校友、学生、同行的评价,设计科学的问卷,连续获差评课程将被淘汰。”该校还建有校、院两级课程督导团,尤其关注学生评分较高和较低的课程。


  打造“金课”,需要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设计。在南大,教师要新开课程必须通过院系教学委员会或学校的审批,“一定要讲清楚这门课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和作用,课程最终要落地为学生的获得感。”徐骏告诉记者,南大教务处联合教育研究院进行大学生学业跟踪调查,看课程究竟带给学生什么,从而评判其质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施大宁说,拿“双创”课程来说,南航计划安排15个课程模块,面向60位学生拿出60种个性化方案。“课程需求多元化,我们要努力满足每位学生发展的需要。”(杨频萍 王 拓)


  转自:新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 教育部:探索普高与中职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今天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与举措做了介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周为表示,将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机制,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
    2017-04-06
  • 教育部今年将完成对直属高校直属单位巡视全覆盖

    教育部日前印发的《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及直属机关任务分工方案》显示,教育部党组今年将对9所直属高校和5家直属单位进行巡视,在十九大召开之前完成对直属单位、直属高校巡视全覆盖。
    2017-04-07
  • 教育部2017年总预算1378亿元 留学预算增长显著

    教育部官网7日发布了《教育部2017年部门预算》。根据预算公布的情况,由于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增加,小学教育、高中教育2017年的预算数分别比上年增长5 48%和4 44%。
    2017-04-10
  • 教育部: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6日,教育部公布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2017-04-12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