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特色小镇应当贴近乡村振兴的心脏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6-04





  依靠房地产来造镇,且不说在用地规模上一定会对其他产业投资形成“挤出效应”进而导致资源错配,由于地产商缺少产业运作经验,而且本身房地产也缺少技术含量,结果造出来的特色小镇必然是一个缺乏内容与产业支撑的空心镇。


  无论产业怎么搭配,都应当突出核心产业对资源要素获取的领先优势与绝对份额。


  故此,在特色小镇建设上,有必要设定一些产业硬指标,如必须至少有一到两个核心支柱产业,且旗下能够形成20个以上企业集群,贡献财政收入4亿元以上;还比如,特色小镇房地产占地规模不得超过15%等。


  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乡村振兴蓝图中,与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等几大物理载体一起,特色小镇被视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精品工程,同时也是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的重要支点,由此昭示了特色小镇今后的发展将更加贴近乡村振兴的脉搏与心脏。


  特色小镇的提法不是今天才有,起初的实操起于浙江,两年前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于是迎来了一轮爆发期,农业小镇、科技小镇、经贸小镇、红木小镇、航空小镇、足球小镇、康养小镇等,各种称谓叫人眼花缭乱,而且种类繁多、花式迭出。按照计划,到2020年,全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而目前建成的特色小镇数量已达772个。不仅如此,根据全国已有的2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公布的特色小镇建设规划,2020年特色小镇的数量共计将达1600多个,因此,接下来特色小镇将显加速扩容之势。


  作为中国城镇化推进过程的一个实验性物种,特色小镇外溢出了不小的经济价值。据国家发改委对全国225个特色小镇的抽样调查统计显示,这些小镇完成了特色产业投资2000亿元左右,吸纳了就业人口约130万人,创造了税收约200亿元。但现在看来,特色小镇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对于乡村振兴而言,其更具有非常显著的物理价值含量和化学反应功能。一方面,特色小镇在空间上距离乡村最近,完全可以凭借小镇的产业聚集功能,向乡村进行路径最短与效率最高的经济辐射;另一方面,特色小镇可以面向目标乡村构建起后关联效应强大的农产品加工、分级包装与营销、信息咨询以及人才培养等服务产业,从而促成乡村一二三产业更好的粘连与融合。概而言之,特色小镇可以作为引领者在一个合理的空间范围里将城市功能和乡村功能融合起来,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格局,进而带动乡村振兴。


  围绕着特色小镇的建设,各地产生了不少具有经典样本意义的成果,如湖南张家界天门仙境小镇、河北昌黎葡萄小镇、浙江蓝城农业小镇以及广东潼湖科技小镇等,但与此同时特色小镇在跑量过程中的确出现了盲目跟风、泥沙俱下、功能变异等不少需要纠正的现象。比如,有的地方将特色小镇作为一个投资平台来打造,以此短平快地获取增量资本,或者将特色小镇视为面子工程与政绩工程,定数量,下指标,尽管最终特色小镇遍地开花,但不是东施效颦,就是千镇一面。更需注意的是,迎合一些地方政府的平台融资偏好,房地产开发商也纷纷喊出了打造各种特色小镇的响亮口号,目的就是利用特色小镇拿地成本低、审批时速快的优惠政策。然而,依靠房地产来造镇,且不说在用地规模上一定会对其他产业投资形成“挤出效应”进而导致资源错配,由于地产商缺少产业运作经验,而且本身房地产也缺少技术含量,结果造出来的特色小镇必然是一个缺乏内容与产业支撑的空心镇。


  现在看来,无论是国内做得比较成功的区域特色小镇,还是参照国外样板经验,特色小镇的发展要贴近乡村振兴的心脏,最重要的就是防止小镇的产业空心化以及产业房地产化。放眼看看国外,从依赖于玩具制造而兴旺的丹麦比隆小镇,到依托于天然矿泉水而繁荣的法国依云小镇,从以主打巧克力闻名的美国赫尔希小镇,到以世界香水之都闻名的法国格拉斯小镇,这些成功的特色小镇的建设无不都是实体产业先行与先产后城,可以说特色小镇的核心就是“产业”,特色小镇的“特色”依然是“产业”,特色小镇不仅因产业而兴,而且凭产业而盛。


  对于一个地方来说,特色产业建立在自身要素禀赋基础之上固然再好不过,但同时也可以采取资源引进的方式,而无论是通过何种形式培植起来的产业,必须能够将其打造成核心支柱,同时还应具有聚合与集群效应,就像比隆小镇利用乐高玩具搭建起各种创意景观乐园从而引来中外大量游客最终催生出了丹麦第二大国际机场,依云小镇在矿泉水资源基础上开发出了疗养温泉、滑雪以及其他自然景观等旅游休闲产业链那样,在核心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产业辐射与升级,一个小镇就是一个产业群落,特色小镇才有强大的自我造血功能,才能在资源的不断优化与循环中持续发展下去。遵循这样的逻辑,未来特色小镇在产业选择上有必要突出升级空间更大的科技创新型、工业发展型和农业服务型产业,而且这样的产业布局有利于特色小镇与乡村产业的对接与融合,同时还能利用区位优势引进大都市的要素资源,进而更有力地朝着乡村产业辐射。


  当然,特色小镇并不是纯碎的产业聚集地,而是一个绿色、健康、美丽的民众宜居新空间,为此,核心产业周边还须建立起房地产、教育、文化、医疗、环保等多重产业,也只有这样,特色小镇才能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型乡村互相对接。但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产业怎么搭配,都应当突出核心产业对资源要素获取的领先优势与绝对份额。故此,在特色小镇建设上,有必要设定一些产业硬指标,如必须至少有一到两个核心支柱产业,且旗下能够形成20个以上企业集群,贡献财政收入4亿元以上;还比如,特色小镇房地产占地规模不得超过15%等。为此,国家层面可以考虑建立一套客观科学的动态评价机制,及时与果断地叫停那些破坏生态环境、加剧产能过剩、低端产业循环以及变相举债建设的特色小镇,同时,特色小镇也要严格控制数量,在高质量的对标中不断优化整体结构。也只有这样,特色小镇才能与美丽乡村一起联袂打造出未来城中有乡、乡中有城的全新物理景观。张锐(中国市场学会理事)


  原标题:特色小镇应当贴近乡村振兴的心脏


  转自:中国青年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夯实产业“地基” 特色小镇建设步入“理性”阶段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主任刘澄说,“全国范围内,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省级小镇等总量已经突破1500个,超过500个小镇以文化旅游作为主导产业。而大量的文化旅游项目集中推进,是否有真实的市场需求,需要持续观察。
    2018-04-10
  • “小镇·崛起”探索高质量的特色小镇发展之路

    2018年4月21日,由瞭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和工信部工业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2018年中国特色小镇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二届特色小镇产业链资源合作开放大会在北京召开。
    2018-04-23
  • 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

    邢台市现有国家级特色小镇3个,省级特色小镇7个。作为传统的农业市,邢台市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小镇建设,借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步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2018-05-21
  • 乡村旅游面临“成长的烦恼” 需靠品牌上台阶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清明假日旅游市场信息显示,清明返乡祭祖后,许多游客选择就近到郊野景区、公园、古镇等旅游,回忆家乡往事,感受风土人情,带动了乡村旅游市场火热。
    2018-04-11

热点视频

生死不离,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生死不离,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