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国风IP正崛起 90后成网文创作主体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8-09





       8月9日,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京开幕。在开幕式暨高峰论坛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发布了《2018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报告从宏观政策、内容创作、作者构成、用户状态、市场发展、趋势走向等六方面全面论述了当前我国网络文学的发展面貌。
  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网络文学成IP改编核心资源


  从政策方面来看,一方面,新时代新思想指引了网络文学发展新方向;另一方面,在党和国家主管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文件中,对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网络文艺健康发展提出许多重要意见。在健全法规制度、引导精品创作、完善净化环境、打击侵权盗版、倡导创新创造方面均提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网络文学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而在内容创作方面,网络文学作品数量显著增长,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且创作题材日益丰富,现实题材持续增长。相关统计显示,2018年各类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达到2442万部,较2017年新增795万部,同比增长48.3%。其中,2018年新增签约作品24万部,签约作品达已129.1万部。伴随作品规模日益壮大,精品力作也在不断涌现。从作品题材分布看,国内主流平台上的现实题材作品已超过六成,同比增长24%。

  与此同时,伴随国家文化“走出去”政策的不断完善,网络文学出海目前已经覆盖日韩、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多个国家。2018年,向海外输出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品数已达11168部。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作品新增纸质图书出版1193部,新增改编电影203部、电视剧239部、动漫569部、游戏96部,网络文学成IP改编核心资源。

  90后成网络文学创作主体

  作家群体收入两极化明显


  在作者构成方面,作者数量持续增加,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年轻人不断进入网文领域,新入作家收入低,头部作家收入持续增长。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网络文学创作者达1755万人,其中签约作者61万。在签约作者中,兼职作者占比61.9%,较去年提升8.9%。在年龄分布上,90后作者达50.6%,表明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写作,创作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从受教育程度看,作者学历主要集中在大学专本科,其中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比例最高,为35.8%。在地域分布上,17.3%的作者生活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及以下的作者比例分别为23.3%、21.4%和38.1% 。
网文作家收入情况VS2018网络文学作家富豪榜收入 资料图

  目前由于作者数量增长快,兼职作者较多,月收入高于5000元的作者占比仅为15.4%。与此同时,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的第十二届网络作家榜则从另一侧面显示出网络作家的创富实力和网络文学市场的巨大潜力。

  从用户状态来看,我国网络文学读者规模已达4.3亿,读者群体年轻化,近四成分布在三线城市及以下,学生群体占比过半。从读者付费方式分布看,按章节或整本购买仍是主流,占比为43.6%。对于IP的衍生,80%以上的读者愿意为网文IP衍生内容或产品付费,尤其女性读者为改编舞台剧和周边衍生产品消费的意愿更为明显。

  5G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版权运营成企业营收新的增长点


  在市场发展方面,2018年重点网络文学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计为159.3亿元,同比增长23.3%,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18年网络文学企业仍以订阅收入为主,占比达85.3%;其次为版权运营收入,总量较去年翻番,占比达11.1%。伴随网络文学IP改编的深化发展,版权运营将成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新的增长点。2018年网络文学相关企业获得天使轮和A轮融资占比超过62.5%,其中内容平台类企业占比54.2%,IP服务/衍生类企业占比33.3%。
2015-2018年重点网络文学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结构 资料图

  随着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快速崛起,下沉市场红利显现以及智能算法不断提升中长尾作品价值等,免费阅读产品异军突起。与次同时,人工智能语言处理技术、大数据、系列防抄袭盗版及保护信息安全技术等进一步促进了网络文学业务的高效运作。

  在趋势走向方面,国风IP正在成为备受市场关注的IP衍生类型。5G时代的开启,也势必给网络文学领域带来新机遇和新变化,沉浸式互动阅读体验未来可期。在海外输出方面,专业翻译加海外原创充实了内容输出,题材选取也更为精准,网文出海的商业模式也正在实践中形成。
    另一方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则将进一步加强对选题导向的引领,不断推动网络文学整体写作质量的提升,通过重点开发现实题材,即以红色基因、专业领域、时代楷模及百姓生活等为切入点,拓宽内容创作边界,推动内容精品化和题材多样化发展。


  转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