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产业报国 初心不改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9-29





  在我国,坚持60余年的制造企业凤毛麟角。刚过一个甲子年的长虹,并没有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它不仅让“老树发新芽”,还让“新树深扎根”,在不被关注的西南一隅,它悄悄做到千亿元规模的整体销售收入。
 
  “大王”的辉煌与起落
 
  70、80后,对长虹电视机都不陌生。最火的年代,它是结婚三大件必选的彩礼。它曾经作为国礼,随国家领导走出国门。
 
  凭借过硬的品质及高性价比,长虹“红双喜”电视曾火爆全国。当年,每卖出三台彩电,就有一台出自长虹,成就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盛名。
 
  1972年长虹生产出第一台电视机。1980年,改革开放大门初启,长虹就从日本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成为中国最早的国产彩电生产企业之一。面对外资彩电强大的市场控制力,长虹率先制定价格战策略,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赢得消费者追捧,在1988年当年实现了1.97亿元利润的销售神话。
 
  90年代的家电业是价格战的天下。长虹无疑是这场大战的胜利者,让其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企业,成长为“中国彩电大王”。
 
  90年代长虹的起落,成也价格战,衰也价格战。价格战让长虹患上了路径依赖,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及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品质需求,价格大棒的效果日渐式微。加之受时代条件限制,最终使彩电业务陷入增长困境。作为长虹的“顶梁柱”,当彩电业务增长出现乏态,也就预示着调整在所难免。
 
  坚定的技术创新派
 
  长虹引领全球压缩机核心技术,占领全球冰箱压缩机高端市场的半壁江山,被誉为“世界冰箱的心脏”。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以及“嫦娥一号”探月工程,长虹研发、制造的电连接器,一次又一次地提供了可靠通讯保障。
 
  长虹很早就意识到,在不掌握核心技术的现实面前,包括长虹在内的国内家电企业,只充当着低廉组装工的角色。
 
  90年代,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被提上日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在大型国企落地生根。时代感召下,长虹迸发出强烈的技术诉求。
 
  作为企业领头人的赵勇是一个坚定的技术创新派。自加入长虹以来,他就将“离开了创新,不去创新,长虹就没有生存之本”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
 
  “在今天的长虹内部,技术研发部门是没有预算的部门,需要多少(经费),我们给多少;技术研发部门是没有编制的部门,需要多少(人员),我们配备多少。”赵勇说。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长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十余项,覆盖电源、广播电视、空调、位置服务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家电企业拥有国家科技进步奖最多的企业之一。
 
  低调的“产业冠军”
 
  低调的长虹有着众多不为人知的“产业冠军”。
 
  在冰箱压缩机领域,长虹华意蝉联全球第一,是全球冰箱的“心脏”。目前,长虹华意全球市场份额超20%,每四台家用冰箱压缩机中,就有一台来自于长虹;在物联网模块领域,长虹居全国第一,是中国最大物联网模块提供商。截至目前,长虹旗下的爱联科技,已累计为超过2.2亿件电子产品提供可靠联接服务;在航空电源领域,长虹稳居中国第一,占有率超过90%。长虹多款航空电源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术技术要求,突破一系列航空关键技术;在氧化铍陶瓷领域,长虹稳居中国第一,市场占有率超过80%;在轨道交通电源系统领域,长虹居中国第一;在高速连接器领域,长虹居全国第一。
 
  走出价格战,走技术和利润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90年代末期,长虹决定开启相关业务多元化之路,以“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决心,退出那些与主业不符、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业务。在这一战略指导下,长虹收购美菱电器和华意冰箱,完善“黑电+白电”的产业布局。同时,在白电领域形成“核心部件+整机”完整产业链,推动产业发展迈入高附加值领域。
 
  长虹一方面进行战略调整,同时启动管理变革。2010年底,长虹把原来“联合舰队”模式改为“动车组”模式。“产业冠军”是长虹本轮改革结出的硕果,它们背后蕴含的创新能力,出乎意料。
 
  长虹传统家电产品线营收总体占比已下降至四成左右,产业附加值更高的IT分销、服务、系统集成等产品线营收占比正逐年提升。
 
  再造一个长虹靠什么?
 
  2015年,长虹整体销售规模超千亿元,成为四川省唯一一家千亿规模企业。
 
  长虹宣布要在2025年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发展目标,力争要将主要产业发展成为国内第一集团,并培育出一批细分行业冠军,并在2025年销售规模超过2000亿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赵勇带领下,长虹将双管齐下。一是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落实控股集团层面混改,控股集团整体上市,并依据已有的多个上市公司平台对现有产业进行重组,全面推行骨干员工入股。二是加速产业结构转型,退出不符合长虹发展方向的产业,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在此基础上,长虹将聚集优质资源重点发展消费电子、综合服务等主业板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6月的绵阳高新区一片繁忙,一座占地580亩的产业园正拔地而起。这是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所在地,明年初它将全面投产。这里,长虹将打造国内领先的数字化示范工厂;这里,长虹将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再出发。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