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风集团刘义发:农业机械跨世纪发展的见证人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9-27





  时风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时风时风,路路畅通”。时风这句广告语在中国农民群体几乎尽人皆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业,如今时风已成为年销售额数百亿元的著名国内农机企业。时风已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农业机械发展的缩影。


  提起时风,自然会说到集团创业人刘义发。


  年青时期的刘义发,先后在高唐城关修配社、高唐县砖瓦厂、高唐县建筑公司工作。他把建筑公司打造成高唐县三个大庆式企业之一。1982年,刘义发调到了高唐县工具厂,这就是时风集团的前身。当时工具厂全部资产有80万元,职工150人。


  在他的带领下,时风年年都上大台阶,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由不知名的小厂发展成为国家特大型企业。产业由单一的三轮农用车产品拓展到三轮汽车、低速货车、轻卡汽车、电动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联合收割机、热电、化纤和轮胎,品牌价值超过200亿元。


  时风集团取得今天的业绩,堪称农机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但在刘义发看来,正是“实干”所产生的能量,使时风集团勇于占在时代潮头。


  看准的事就干


  做企业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每走一步都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但刘义发却始终坚信一点:熟习市场,把握好产品定位,看准了就干。


  在时风当年选择三轮车产品时,有人说,像这种低技术、低成本、低价格的所谓运输工具,在汽车已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居然还能被生产出来,寿命肯定不会长。一年过后,看着企业仍然在红红火火地生产。三年过去了,企业不仅还在生产,而且等着提货的车辆经常性造成交通堵塞。在做出生产三轮车的决策时,刘义发认为: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就是好产品,老百姓需要的产品就是好产品。中国有8亿农民,农用车是农民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运输工具,很受农民欢迎,这个产品一定能做大。


  二十年过去了,时风三轮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十五年位居行业第一,超过1000万辆三轮汽车在中国广大乡村,为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服务三农事业奔跑。


  时风单缸发动机、时风拖拉机产业上马时,同样受到一些专家和行业人士的怀疑。刘义发毅然决策进入,以新颖的设计、卓越的品质和周到的服务,在上马当年就成为全国第一。


  在实践中提升管理


  多年的实践使刘义发对企业管理有着自己的体会:“有效的管理就是质量越管越好、成本越管越低,销售越管越畅通。”管理尽管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必须抓好质量、成本和销售。


  过去,在短缺经济时代,很多产品一直是卖方市场,只要把产品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企业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扩大生产能力。刘义发决定推行“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管理办法。在管理中实施四项定额管理,就是以劳动定额为主,辅以动力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实施定额管理后,干了多少、消耗了多少都与收入挂钩。这一创新改革使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直到现在,四项定额管理仍然是时风集团的管理基础。


  当下,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日趋激烈,产品转向买方市场。对此,他提出“企业要由量变向质变发展,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过去,时风产品的配件大都靠外协生产,工艺水平低,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为此,他提出要提高零部件自制能力,推进工艺装备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


  过去的铸造就是几台冲天炉,其余全靠手工,产品废品率高,劳动环境恶劣。2004年开始,时风集团先后引进10台中频电炉替代冲天炉,减少了烟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温度可控,成分调节容易掌握,产品成品率大大提高。同时,公司每年产生的各种铸铁屑、铸钢屑和下角料7万吨全部实现循环利用。紧接着对造型、砂处理工艺进行创新,引进日本东久铸造自动化生产线等先进设备,在国内首家新上了“再生砂”处理设备,彻底解决了废砂污染问题。铸造工艺的改造同时也推进了机械加工数控化的速度。


  有所为有所不为


  时风是个3万人的企业,管理起来谈何容易。


  时风的采购竞标制度以“投标竞争、公开透明、择优择廉、广开货源”为原则,采用网上竞质竞价的采购方法。所有供货厂家利用时风网站都可随时报价、投标、供货,杜绝了人为因素。


  由于时风发展过程兼并联合了几家企业,因此,他常说时风的班子是多民族的,但时风这个大事业把大家牢牢地凝聚在一起。在很多企业都是“一支笔”,就是一把手负责,一天下来光签字就忙活大半天,浪费了大量精力,管理效率还大打折扣。在时风,都是副总负责制,谁分管、谁签字、谁负责,把权力充分下放,而他自己则把精力主要用在关系企业发展方向的一些大事上来。


  曾有人问他:“刘老总,时风解决了3万人的就业,规模实力连续多年全国第一,作为全国知名企业家,你自己感觉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刘义发说:“我只是干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干的事。作为一名工业战线上的老兵,我觉得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认真去做。”(杜银时)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7月物价温和上涨 市场供求持续改善 7月物价温和上涨 市场供求持续改善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