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东中华:谱写船舶转型升级新篇章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17





  7月初,沪东中华造船集团(以下简称沪东中华)长兴码头上,工人们正在对一艘LNG(液化天然气)输运船做最后检修,这艘能够装载17.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气化后能够满足上海市民一个月生活用天然气)的LNG船,将在一周后穿越太平洋交付给一家北美的客户,这是沪东中华交付的第19艘LNG船。大型LNG船是船舶界技术含量最高、附加价值最高的三大明珠之一,目前全球只有13家企业能生产,而在中国,沪东中华是唯一一家能制造这样巨轮的企业。这家企业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不断锐意进取、转型升级,谱写了中国制造企业创新发展新篇章。

zaochuan
(资料图片 来源互联网)

  主动转型引领行业发展


  沪东中华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英商马勒机器造船厂,这家企业从一个占地14.2万平方米、员工仅200来人的小厂,发展成为年造船近200万吨、年销售规模超过188亿元的综合性海洋装备集团,从造散货轮、客船,到滚装船、成品油船、化学品船、大型集装箱船、LNG船、LPG船等船品,从满足国内用户需要,到远销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发展史堪称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船舶工业造船兴国的奋斗史、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成长史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壮大史。


  从低端向高端转型,从低价值向高附加值转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建良对记者表示:“这些年,沪东中华主动压减低端产能,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通过推行‘横向整合,纵向扁平’的改革思路,逐步由一家散货船、油船建造为主的传统造船企业,转型为自主研发能力强大、产品结构高端、配套能力完善,在国际市场与世界一流造船企业全面竞争的综合性海洋装备产业集团。”


  回忆当初沪东中华主动研发建造LNG船,陈建良深有感触,就是这样的主动作为,为沪东中华的转型升级打开了新的窗口。沪东中华关注到全球市场的变化,关注到中国经济、全球经济发展能源结构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加大,必将对高效、清洁、储藏丰富的天然气有强烈需求,而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船(LNG)必将成为造船业一个新的竞争焦点。


  LNG船是在零下163摄氏度低温下运输液化气的专用船舶,被称为“海上超级冷冻车”,难度在于储罐必须是独立于船体的特殊构造,材料必须适应零下163摄氏度以下低温,有很强的技术壁垒,集高技术难度、高可靠性要求、高附加值含量于一身,被称为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当时只有欧美、日韩等几个国家的造船企业能够造出大型的LNG船。


  1997年沪东中华决定打造高技术含量、高含金量的LNG船。投入十亿元,攻克超低温液货围护系统,耐超低温液货驳运系统、特殊动力控制系统三大核心技术,自主研制成功绝缘箱、殷瓦管、泵塔三大核心部件,成为全球13家生产LNG船企业之一。


  陈建良谈及了俄罗斯北极4艘17.4万立方米LNG船竞标之事,由于该项目具有改变全球天然气供给格局的重大意义,所以韩国船厂对此也志在必得,最后因为沪东中华推出了极具竞争力的技术指标和建造方案,获得了订单。其中运输中蒸发率仅为0.1%,比上一代LNG船低温绝缘性能提升30%以上,采用新一代双燃料动力系统使得主机日油耗降至百吨以内,无论是燃气或是燃油运行模式,均能满足国际海事界最严排放标准,是目前技术指标最先进,环保性能最优的LNG船。


  迄今沪东中华已经交付了19艘大型LNG船,在建和手持LNG装备订单9艘。而即将建造的LNG-FSRU被称为海上移动的LNG岸站,它可有效减少土地占用,代表了LNG存储装备的发展趋势,在国内沿海中小型城市及东南亚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


  大型集装箱船是造船行业的又一个桥头堡。除了在LNG产业链装备制造领域占领行业制高点,沪东中华同时也是世界超大集装箱船建造领军企业,已经交付和正在建造和手持订单的8000箱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达到49艘。目前正在建造的22000箱集装箱船以液化天然气为主要动力燃料,是世界最大、集成世界最先进技术、环保性能最优的超大型集装箱船项目,标志中国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沪东中华在海洋高端装备上不断探索、取得突破,创新产品迭出。承造的全球最大的G4型45000吨集装箱滚装船,是全球首创产品;38000吨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拥有43个液货舱,可同时运输几十种不同种类化学品,是世界化学品船的旗舰船型;在建3000吨渔业调查船是国内目前最大、最先进的海洋渔业科考装备。


  陈建良深信,只有不断向高端转型,才能够带领中国造船业从大变强。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沪东中华LNG船总建造师何江华站在即将要交付的17.4万立方米LNG船驾驶舱,眺望遥远的海面和船上纵横交错的液化天然气管道,心中有点不舍,毕竟这艘船他和团队一起建造了三年。谈及LNG船的竞争焦点,他认为是技术和能力。沪东中华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LNG船的十三强之一,与公司的投入、技术人员的奋力拼搏和产学研的协同以及造船技工们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


  据介绍,目前沪东中华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保持在营业收入的5.6%以上,每年成功申请国家专利超过270件。公司拥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检测实验室,国家能源LNG海上运输装备重点实验室,设有企业博士后研究工作站,船体、轮机、信息化博士工作室。按照“建造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发展策略,在LNG产业链领域已经形成了多种装载量、多种动力形式的船型开发;针对俄罗斯北极二期项目的LNG-FPSO、LNG-FSRU、FLNG等海工项目,已经完成工程化研究。自主研发的薄膜型LNG岸站储罐相比国内目前普遍采用的“九镍钢+混凝土”LNG站储罐,具有安全性能更优、造价更低、土地资源占用更少、相同体积容量更大的优势,引发国内能源企业的高度兴趣。


  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造船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如何将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数字化,如何把数字化全面渗透到企业全流程,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是沪东中华不断发力的方向。目前沪东中华自主研发成功国内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舰船全三维设计软件——SPD/SPDM造船设计管理软件系统,打破了国外垄断。在数字样船三维建模,设计与管理、生产信息协同等方面实现了进口替代,在全国200多家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的百余型近千个产品上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节约软件引进和维护费近五亿元,打破了十余年来国外软件占领我国船舶工业三维设计软件市场的状态,开启了船舶工业三维软件自主创新之路,对中国工业设计软件国产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同时,沪东中华紧跟国内外智能装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学习先进船厂经验,以焊接机器人应用为基础,大力开展船舶智能制造研究,开展数字化车间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造船管理深度融合,GPS高精度测量检测系统、手持信息终端精细化派工等科技手段已经逐步应用于船舶建造,有效提升效率和品质。


  向高品质推进,陈建良特别提及造船行业的“工匠精神”,他以焊接为例谈到,即便是越来越多地采用机器人焊接、越来越多采用智能制造,但是造船行业依然有非常多是机器所不能为的地方,在很多特殊位置必须人工焊接。“在厚度仅0.7毫米的殷瓦钢上进行焊接,就像绣花一样,需要非常稳定的情绪控制力和非常精湛的焊接能力。”


  在沪东中华有非常优秀的工匠精神传承,一代传一代。张冬伟是沪东中华的第三代工匠,他对记者说:“造船员工像船上的螺丝钉,把每一个螺丝拧到完美,是我们的职责,在沪东有很多这样优秀的焊工。”


  陈建良表示,事实上不仅仅是现场工人需要工匠精神,包括管理人员、现场人员、技术人员都需要工匠精神,只有每一个环节的人员都掌握了规范,才有可能实现智能制造,才能实现管理精细化、技术创新。


  现在造船企业培养一个殷瓦焊工需要20多万元,年轻人愿意从事焊接技术的越来越少,如何创造更吸引年轻人进入这个领域的机制与氛围,如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是造船业面临的新挑战,也将是下一步国企改革还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记者 李佳师)


  转自:中国电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