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党媒三朵花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季芳    时间:2020-09-22





  【第九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主题征文】


战“疫”党媒三朵花


  前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场严峻的斗争中,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畏艰险、逆行奔赴抗击疫情“战场”的,除了大批医护人员,还有一批批新闻工作者。他们用笔尖和镜头记录疫情防控战线上一个个动人瞬间和故事。不仅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报道疫情、传播科学防控知识,更将社会各界在抗击疫情中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以及暖心大爱记录下来,向社会传播正能量,鼓舞广大市民群众的信心……今日,笔者记录下延边日报社三位女性党报人亲历的抗疫故事,在严峻的疫情面前,她们担当作为,勇当先锋,以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彩,“党媒三朵花”在战“ 疫”路上绽放。


  以笔为援  书写战“疫”党媒担当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节日的喜庆和生活的宁静,也引发了一场特殊的战斗。疫情就是命令,媒体必须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从事新闻工作24年的延边日报社汉文政教部主任、中共党员高云就像战士一样,冲在最前面,发出最强音。记录,是她的使命和责任;发声,只为守护人心安稳。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党报记者的初心和使命。


  知道疫情来临后,高云毫不犹豫,立即向报社领导汇报:放弃休假,提前进入工作。她不顾因年初刚刚参加了州“两会”、省“两会”、领导年前慰问、新春团拜会等大型采访活动而日渐疲惫的身体,坚定地向领导表态:“我是党员,我先上。”从1月28日大年初四开始,她就往来于医院、社区、机场、高铁站、村屯、疫情检测点等一个个重点区域、路段、卡口,全州8个县市都留下了她奔波的足迹、忙碌的身影。


  而此时,单位领导和同事也纷纷行动起来。部门负责人早已向大家发出了结束休假的指令,同事们“若有战,召必回”,纷纷弃假集结,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新闻采访中。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战斗号角吹响以来,延边日报社党组高度重视,主动担当,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集中采买消毒液、口罩、酒精等防控物资,为每位一线采访记者进行体温监测,针对中午一线记者及必须到单位办公的工作人员就餐问题,在保证卫生安全的前提下报社食堂专门为其准备午餐,分别在各自办公室单独就餐。州委宣传部定期为一线采访记者发放口罩,还协调爱心企业为一线采访记者配发600副口罩,一手抓切实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一手抓舆论引导全流程导向管理,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做记者一定要到现场”,采访中,高云向笔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记者不要凭借自己的想象,而要到现场去收集物料、资料,把真实的声音传递回来,做历史的见证者。”


  据高云介绍,自疫情发生以来,便一直主动要求报社将其派遣去往防疫一线。她曾立下誓言:“只要病毒不干死我,我一定往死里干!加油延边!”作为部门主任她还在最初口罩紧缺的时候高风亮节让出自己的口罩优先保障部里其他记者,有时因为核实具体信息或是赶时间交稿子而工作到深夜。高云说,党员记者应该冲锋在前,她向笔者讲述了她在一线采写期间的亲身感受。采访时,为了保证每一寸皮肤都不能裸露于空气中,她身穿又憋又闷的防护服亲身体验到了医务工作者的辛苦。“他们戴着护目镜看不清楚,只能触摸着寻找患者的血管……”。


  疫情发生以来,高云用自己手中的笔,马不停蹄地记录着一线抗“疫”实况,日夜兼程采访写稿,及时传递州委、州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准确报道疫情信息,为全州人民传递振奋人心的战“疫”消息,鼓舞战“疫”士气,普及科学战“疫”知识,更为坚守战“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至真至纯的精神鼓舞和力量。短短几天时间,滴滴辛勤血汗,《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紧紧依靠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切实把防控措施全面落实到位   坚决打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省委常委会议精神  以战时状态战时思维战时举措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全面筑牢疫情防控坚固屏障  切实守护各族群众健康安全》《强化宣传引导 营造良好氛围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压紧压实防控责任  全面落实防控措施 扎实做好节后返程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安全稳妥组织企业复产复工》等二十余篇疫情防控报道从她的笔端喷涌而出,再现纸端。


  在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总有一些场景让高云铭记,总有一些画面让她感动:一线医护人员冒着风险救治患者、一线公安干警在昼夜执勤、村干部拿着喇叭宣传防控、工厂开足马力生产防护用具……疫情防控中,太多人奋不顾身往前冲,高云紧握手中的笔,书写记录下每一个感人的画面,让每个人看到,不论何时何地,始终有人为他人不顾一切,这个世间始终温暖。


  平凡的记者在疫情面前,也会疲劳,也可能被感染。但身为新闻人的高云深知,只有越靠近现场,才越接近真实。而这份真实,应该被社会第一个知道。高云也是一个普通家庭中的女儿、妻子、母亲,但这个春节,她却始终站在最前方,关注着每个变化。为了报道,她连续多天吃住在单位,没有被褥,就用衣服盖一下,不能订餐,就用方便面顶一下。家里老人去世,她因为有采访任务,没能参加葬礼;孩子知道她在一线工作忙碌,即使生病到呕吐不止,也没告诉她;她的腰肩盘突出症犯了,疼痛难忍,贴上膏药撑着……纵然如此,高云没有退缩,依然选择逆行而上。每天奔忙着,她是辛苦的,同时也是幸福的。幸福,不是仰望的姿态,不是眺望的期盼,不是停不下来的努力,更不是多么华丽、浩荡的人生,而是一种细微、恬静的切实体味,而是内心可以感受的一份踏实与温暖。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疫情防控是一场特殊的战役,对媒体人而言,这无疑又是一次舆论引导能力的大考,一次应对严峻挑战的实践检验。这次大考,高云经受住了考验。“记者本来就是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尤其在大的疫情面前,记者更应该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做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员。辛苦点不算什么,重要的是,面对疫情全州上下都拧成了一股绳,让我们看到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我一定会牢记习总书记对媒体人‘四力’要求,不负职责、不辱使命。”


  “疫”线入党  主动请缨冲锋在前


  每一次重大事件,我们的主流媒体摄影记者都未曾缺席,总是在第一时间奔赴疫情一线,他们不仅忠实地用相机记录抗疫现场,同时也拍摄那些抗疫背后感人的瞬间,为我们带来无数个平凡、动人且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发回一张张真实、感人的照片。


  新春佳节本是家人团聚,共叙亲情的时期,而2020年,却是全国上上下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时期。眼看着同事们都陆续奔赴疫情一线采访,沈燕,延边日报社摄影部一个未婚“小姑娘”急了,她提着相机拔腿就下楼找主管总编。她主动向朝文编办申请,给她安排过年期间的重要采访。考虑到这次疫情防控工作的艰苦和危险性,尤其是摄影记者更要近距离接触危险源,单位分派到一线的大多是党员,或是男记者,而她家中除了要照顾老父亲,还要照顾年迈的姥姥,总编让她在家等消息。看到总编眼中的顾虑,沈燕坐立不安,她多么希望在这个紧要关头自己能挺身而出为早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做出贡献实现心中的记者梦啊!


  “燕儿,你必须要去吗?摄影部不是有男同事吗?你才当几天记者就要到那么危险的地方去采访啊!”“老爸,您得支持我!我最年轻,我身体好,这个时候是我们报社最需要人的时候,我要主动报名上采访一线!”“可是,闺女……”“别说了老爸,我已经决定了!正在积极争取领导的同意,您放心,我一定会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安全回家的!”


  看着一向文弱的沈燕在疫情面前变得如此坚定和勇敢,作为父亲,一名医务工作者,沈吉龙内心的自豪、担忧与不舍全都融进眼眶里强忍着的热泪中!


  “闺女,你长大了。我知道这次你是下定决心了,家里的事情有我在!放心吧!不过你可得答应我!必须照顾好自己,我在家里等着你呢”“放心吧!您要相信我!我走啦!”


  除夕当天,因形势紧急一线采访人员不够分配,编辑部打电话征求她的意见,需要马上安排人员采访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发热病房和隔离病房,接到通知,她二话没说,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时光毅然登上奔赴疫情防控一线的车。


  每走一处,她都勇往直前,敢打头阵,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不怕危险,敢于牺牲。为更好地将人们关注的热点新闻呈现给读者,她始终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坚守在采访一线。在一线拍摄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戴口罩,每次镜头一靠近眼睛就会起一层白雾,导致看不清镜头,所以每次拍摄她都只能把口罩扯下来。从除夕开始,她每天冒着随时都有可能被感染的风险,毅然临危受命奔走在全州8个县市及各大医院、机场、火车站、社区等地采访疫情防控活动,用镜头真实记录了延边抗疫最前沿的点滴瞬间,第一时间上传至新媒体,让广大市民随时知晓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


  1月29日傍晚,沈燕陪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长金寿浩,采访州内首个感染者出现的图们市兴边社区。


  1月30日,前去珲春采访口罩、防护服、消毒液防疫物质生产情况。


  1月31日,前去和龙市、龙井市采访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2月2日,前往图们市疾控中心和隔离酒店采访疫情防控工作。


  2月3日,《延边日报》朝文报纸刊登疫情防控图集。


  2月3日,前往延吉市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所在光明小区采访。


  2月6日,一天内马不停蹄地往返延吉市、龙井市、安图县等地采访疫情防控工作。


  2月12日,前往延吉市北山街道采访退役军人帮助防控疫情工作。


  2月13日,宁波市捐赠原材料送给延边金达莱医药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因为各种原因预定早上7:00到的原材料中午才到达,加上下午领导的调研指导采访,一天之内三进三出延吉金达莱医药企业,最后连保安大叔都认识了她)。


  2月14日,沈燕了解到东西部协作中,宁波市援助的延吉市小营镇农场暖棚开始春耕,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她一个人开车到现场采访,因不熟悉路,她的车差点掉进沟里,衣服鞋子弄得满身泥泞,也不在乎。


  2月17日,海外朝鲜族团体为延边捐赠医疗物资。恰好超强冷空气侵袭延吉,机坪的体感温度达到零下20摄氏度。接机、测温、过海关、安检、卸货等等流程众多。就这样,她在寒冷的机坪呆了4个小时。晚上9点多回家后还要整理照片和说明,整理到凌晨她直接趴在电脑桌上睡着了。


  2月18日,延吉仅有的2名感染者出院,沈燕赶到现场拍下了激动人心的画面。她拍下的陪护2名患者隔离十多天的医生们送别的画面赢得了各个平台和众多市民的好评。


  沈燕白天采访,晚上整理照片发布在新媒体上,忙得没时间吃饭就用泡面对付,硬是把55公斤的体重瘦成不到50公斤。看到沈燕半个多月就减了5公斤,闺蜜羡慕地问她有啥减肥的“绝招”,她笑笑不回答,“这可是我的独家秘笈”!平时她还要照顾骨折的外婆,疫情期间,她担心自己奔波在一线会有可能被感染然后传染给外婆,只能“狠心”暂时把外婆送到其他亲戚家。舍小家,顾大家,每天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有人问她,你怕吗?沈燕笑着说,在打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以来,延边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战斗在医疗救治一线,直面危险和疫魔抗争;有的坚守在道路卡点防御一线,为乡村或社区守护大门;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筹备防护物资,积极捐款捐物输送能量,为这次史无前例的战“疫”,筑起了一道众志成城的铜墙铁壁。能够记录并为读者呈现出他们始终冲锋在防疫抗疫前线的感人画面,这种本身就是抗击疫情、鼓舞人心的力量。


  疫情发生后,在这没有硝烟的战斗里,沈燕,一名年轻的党员积极分子主动请缨,拿起相机深入防疫现场,不顾自身危险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报道第一线,及时向外界传递相关疫情防控信息,投身防疫宣传工作,用镜头记录下全州抗击疫情第一线的一件件动人事迹,拍摄下4000多张感人的新闻图片,及时发布在延边日报朝汉文报纸及延边网,州委及政府相关网站,延边发布、 图说延边等新媒体受到各部门和读者的一致好评。


  “关键时刻,都是党员干部冲锋陷阵在基层一线,看到身边的同事在努力奋斗,甚至不惜牺牲一切代价,我也要去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所以,请党组织在防控疫情的战斗中考验我!”沈燕,一名年轻的记者,入党的意愿非常强烈,她始终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月5日,她郑重地向延边日报社机关党委递交一份特别的入党申请书。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这份入党申请书,用振奋人心的力量,书写着一名年轻记者追求进步的可贵品质。在入党宣誓现场,面对鲜红的党旗,她激动地说:“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愿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义无反顾地冲向防疫、抗疫最前沿,去到最危险的地方。这是一份责任,一份信念。加入党组织是我一直以来的夙愿,今天,我终于实现了美梦以求的愿望—入党,这给了我无比的勇气,坚定了我为党和人民尽职尽责的信念!”


  沈燕,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行动。她竭尽所能,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在普通的岗位上以无私的精神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控狙击战,默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春节假期至今,她从未休息过一天。


  向“疫”而行,奋力谱写抗疫赞歌


  8月20日10时50分,由德威航空执飞的大邱至延吉TW683航班搭载着141名国际乘客平稳降落在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作为自民航局出台控制国际航班增量政策以来东北地区恢复的第一条国际客运航线,在延吉航空口岸因疫情关闭144天后,带来了首批国际乘客,也让延吉机场再次成为疫情防控的前沿一线。当天,在基本以口罩防护的下机乘客和身着白色防护服的机场、边检、海关等人员队伍中,一个拿着手机拍照的蓝色身影格外引人注意,她就是延边日报的记者肖玉敏。


  这批国际乘客下机过程如何?他们的状态怎样,防疫关口有哪些措施?为了第一时间将这些广大市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情况了解清楚、及时真实的发布出去,肖玉敏提前两个小时穿好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穿梭在机场的各个功能分区,并在飞机降落前,穿着密不透风且已经积汗成河的防护服,顶着烈日,站在高温的停机坪上迎接飞机降落。


  “那天,除了工作人员的提醒,我还真的没有想到自己的危险,更多的是因为身上像虫爬般流淌的汗水,而再次对那些坚守防疫救护一线的医疗工作者的致敬,因为他们一穿防护服就是几个小时。”说起当次航班上,有一名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给当时在场人员带来的感染危险,肖玉敏很是平淡地说,她知道有危险,所以她去接机,而让同事在飞机降落前就撤离了。而这样的“向疫而行”,自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她已经“身经百战”,已经习惯了把安全的后方留给别人,自己冲上去。


  “妈妈,现在都让待在家里,你为什么还天天到处跑,还去有确诊病例的地方啊?”


  “因为我是记者,采访一线就是记者的战场,这是职责所在!”


  从大年三十开始,肖玉敏已经记不起有多少次这样向孩子,以及那些通过新闻看到自己出现在疫情防控一线而发来问询的亲朋了,但是她从未害怕后悔,更未对下一次行动产生半点犹豫,因为,在她心中,这就是本职工作,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只要采访需要,随时出发。


  大年初五(1月29日),延边发布首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当天,她就来到图们市向上街道兴边社区——延边首批确诊病例之一的南某居住地。带着广大读者对病例情况的关注和社会公众对该社区防疫工作的关心,她深入该社区,认真聆听工作人员的介绍,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并在回程颠簸的客车上,争分夺秒撰写稿件。当晚回到单位,天已经大黑了,为了能够及时刊发稿件,她顾不上饥肠辘辘和晕车后的不适,继续修改完善文字,终于在19时多完成稿件送审。也是在那一刻,她才感觉到隐隐作痛的胃部向她发出的抗议。


  但是,她却没有急于回家。因为家里的公公婆婆已年逾古稀,特别是婆婆有脑血栓、心脏病,还有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自己就这样回家,不仅会给他们带来病毒感染风险,同时也会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最终,她与丈夫商量后,决定暂时住在办公室。


  那一段时间,单位没有食堂,市场没有外卖,肖玉敏就在办公室啃面包吃方便面住睡袋,虽然有诸多不便,但从图们向上街道兴边社区,到延吉市娇阳社区光明小区,再到龙井疾控中心、和龙测温卡点……连续多日奔走延边重点“疫区”一线的忙碌,让她没有时间对生活“矫情”。


  “住在单位的十几天,因为后勤人员的全力保障,吃饭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家中的孩子。”


  肖玉敏的丈夫是应急系统工作人员,那些天也一直奋战在防控一线,家里上小学的孩子就只能扔给奶奶照顾。其实,在肖玉敏心中,惟一受不了的就是每次上采访一线,电话里孩子依依不舍哭着喊着妈妈别去啦,妈别去啦!一边哭一边说妈妈你非要去工作就带我一起去吧,我是男子汉,我会保护你的!小小男子汉为妈妈的安全担心起来,一是不想要妈妈出去采访,二是担心妈妈被传染,三是更担心最亲爱的妈妈得病死掉。


  “妈妈,你啥时候回来啊?”


  “妈妈,我不停地呕吐还拉肚子,爸爸的电话也不接!”


  ……


  看到妈妈又去采访了,孩子只好发微信。可是每天肖玉敏不是在采访中,就是在写稿改稿中,这些不停传进来的微信,她大多数都忽略掉了。忙完了工作抽空与孩子视频时,镜头里不停抹眼泪的小手,哭沙哑了的声音里带着哽咽的“妈妈,我想你”,都让她心里酸酸的,那才是真心疼。最后肖玉敏耐心地向孩子解释并做了保证:今天妈妈又去了确诊病例所在的地方,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这是应该隔离的,所以暂时不能回家。妈妈一定会离病毒远远地,不会由此死掉,还要陪你一起长大,会活很久很久。


  是的,她也是有感染危险的普通人,也有家有夫有娃,是妻子、母亲、儿媳妇,但是,当工作需要,她的身份,就只剩下了“记者”这一个。


  每次从紧张的采访现场回来,肯定会有些疲惫。采访回来马上要抓紧时间敲击键盘写稿子,此时此刻迸发出来的文字不再是文字,更是对白衣战士的崇拜和敬仰。与那些奔赴武汉驰援的医护人员相比,记者只是防疫战场逆行“洪流”中,微不足道的一小股,但是, 延边的疫情目前有哪些新情况?党委政府都有哪些行动作为?防疫物资供应几何?作为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媒体记者此刻必须第一时间将他们急切需知的各类信息准确及时的发布出去,让社会公众了解情况,让广大群众安心放心,引导舆论、鼓舞士气、稳定公众……这是记者的职责使命。


  在延边正式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那一刻,肖玉敏就给自己部室群里发了通知,告诉大家,现在开始有采访任务了,但是,除非特别必要和足够安全,否则所有外出采访都由她一人完成,让大家安心在家过年。这不是好大喜功,只是想尽她所能将集聚的人范围缩到最小,少出来活动一个人,就减少了一个传染扩散机会,就保护了一个家庭,一群人。


  从年前到延边医院查看发热隔离区,大年三十跟探访值班值守人员,到深入医疗器械企业探访防护物资生产供应情况,到图们查看了解确诊病例心理疏导及相关区域防控工作,到和龙、龙井了解群防群治情况,到机场车站看排查防控,到安图了解集中隔离情况,到敦化调研复产复工和社区布点,风雪中到停机坪采访物资捐赠,烈日炎炎在边检口迎接复航首班下机国际乘客……肖玉敏“向疫而行”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参与者。“坚守一线,让我切身感受到了疫情的危险和无情,也看到并记录下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基层党员干部的奉献担当以及全社会共克时艰的团结力量,作为党媒记者,一名共产党员,能够以这样一种方式参与疫情防控战,我会将这一段时光作为我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历程的荣光!”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些胜利离不开奋斗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也离不开同样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抗疫前线报道记者。因为梦想,因为有爱。我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女记者们正在用坚毅勇敢,释放生命的力量,抒写着诱人的飘着玫瑰香的神话,她们是以高云、沈燕、肖玉敏为代表的一线媒体记者带着爱和勇气全力以赴奔走在防控疫情第一线。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为吉林延边疫情防控凝聚起强有力的精神力量,极大地鼓舞了全州人民的抗疫士气。他们同样是抗疫战士,是抗疫英雄!


  作者简介:


  季芳,中共党员,汉族。延边日报社机关党委办公室党务工作者,职称主任记者。延边作家协会会员、延边摄影家协会理事、延边美术家协会理事。自1998年本人从事采编工作以来,每年独立采写平均200余篇新闻消息、通讯、言论、漫画新闻、图片新闻等多种形式的文章及作品,其中多篇作品被《中国报道网》《吉林日报》《城市晚报》等媒体转载。2005年,创办社区专栏《走近社区》及新闻漫画专栏《小芳视角》,受到读者及社会各界好评。2005年,作品《绝不让外埠民工的孩子辍学》荣获吉林新闻奖一等奖、《20万礼金吃了“闭门羹”》荣获吉林新闻奖三等奖、中国报业协会消息类三等奖等荣誉;作品《邻里爱心“点对点”》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新闻作品评选中荣获报刊类二等奖。十六年耕耘,在前辈及新闻同仁的帮助下,本人新闻业绩不断提升,独立编著题为《四季芳菲》的新闻作品集,我凭着一名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真情讴歌生我养我的延边黑土地及身边可圈可点的人和事,鞭挞社会假恶丑现象,唤起社会的良知。作品共收录52篇新闻作品。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