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扶贫攻坚最前线强“四力”——记人民政协报社“三同”活动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肖立峰    时间:2020-09-22





  【第九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主题征文】


去扶贫攻坚最前线强“四力”


——记人民政协报社“三同”活动


  2018年12月以来,人民政协报社党组、党总支开展以年轻党员为主体、以深度贫困村为阵地的“与第一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简称“三同”活动),形成制度、长期坚持。截至目前已派出7批22人(其中中共党员18人),分别进驻安徽舒城、河北隆化、贵州黎平、湖南邵阳、河南扶沟、宁夏同心、吉林农安的12个贫困村,每村2至3人,时间15天左右,住农家屋、吃农民饭、干农田活、写农村事。这一活动,把新闻报道同体验生活、增进对农民群众感情、加强党性锻炼融为一体,通过迈开双脚、亲近泥土,使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是炼党性、磨意志、改作风、转文风的一种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


  一、活动由来


  2018年5月,人民政协报社成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报社党组认识到,担负新使命新任务,必须把加强党的建设、造就过硬队伍作为根本之举。深入分析队伍状况,还存在与新使命新任务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


  一是责任担当不够。一些党员干部从学校门到机关门,很少走出高楼大院,不懂国情民情,不知稼穑艰难,甚至只是为写稿而写稿、为工资而工作,过上了精致的利己主义生活,视野狭窄、感情干涩,没有把本职工作同党和国家事业联系起来、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因而缺乏政治责任动力、使命担当情怀。


  二是能力素质不足。央媒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力军。有段时间,报社一些同志闭门造车者有之、网络拼凑者有之、来稿加工者有之,久不耕耘,笔头荒废、镜头模糊、文章干瘪、六神无主,与新使命新任务要求相差甚远。


  三是年轻党员存在“三不足”状况。报社45岁以下党员占党员总数65%。年轻党员学历高,但往往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甚至学习只是停留在读读书报、念念文件上,根本谈不上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足、党性锻炼不足、能力素质不足的问题。


  报社党组认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组织党员特别是重要岗位年轻党员走出去、沉下去,在实践中摔打成长,把习近平总书记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落到实处。精准脱贫是三大攻坚战之一,也应当成为报社党员接受党性锻炼和考验的主战场,因而决定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三同”活动。


  二、做法收获


  (一)主要做法。一是地点选择。各个点都为各级政协机关扶贫村。前7批包括零下二十多度可称之苦寒之地的河北隆化、小麦主产区河南扶沟、少数民族聚居区贵州黎平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的特困地区宁夏西海固等。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能够让大家得到更加全面的体验和锻炼。


  二是队员选派。做到对45岁以下年轻党员全覆盖,对采编一线人员全覆盖。已下派的 22名队员平均年龄36岁,其中党员18名,凡是有三名党员的小分队均成立临时党支部。


  三是活动要求。一竿子插到底直接住到村,队员们不在省市政协停留,不参加各种工作介绍座谈会,确保有限的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到了村里后住老乡家或者村部,与老乡搭伙或自己做饭,每人每天缴纳150元食宿费,不增加群众负担。参加生产劳动,帮贫困户干活,帮着扶贫干部出谋划策。住村时间一般都不低于12天。报纸网站开辟“三同”日记专栏,每人撰写日记式新闻报道。


  (二)主要收获。


  一是方向标更明了。“三同”中,每天都有新故事,每天都有新收获。舒城县青墩村从集体负债300多万元,变为盈余40多万元,一位信教老汉过去总感谢上帝,如今却感谢共产党,这是内心深处的转变。事实教育了农民,也教育了我们自己。有同志说,接触群众零距离,自己思想受洗礼,用双脚丈量扶贫成就,才能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力量、真理力量、实践力量,才能明确人生方向和目标,增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是肩膀头更宽了。“三同”中,目睹第一书记和普通党员们的事迹,见证村党支部带领广大群众刨穷根、奔小康的生动实践,是对宗旨意识和使命担当的一次检视和反思。隆化县郭家屯村老党员李大哥,妻子残疾,被列为五保户后,说“我给组织抹黑了”,政府发慰问品能不要就不要,坚持自己打零工养家;舒城县青墩村盲人老程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靠养猪成了脱贫明星,还学会用电脑做销售,等等。这都是奋斗的缩影、担当的肩膀。有同志说,住村的每一天,接触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串故事、一种精神,都是党的宗旨教育的生动教材。大家深刻认识到,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每一个党员都要练就铁肩膀、担起千斤担,同人民群众干在一起。


  三是精气神更足了。“三同”中,大家虽然苦点累点,但精神却得到升华。黎平县纪堂村第一书记老杨孩子上学两年多,没有接送过一次,有时忙得连同女儿视频连线的时间都没有。有同志说,像杨书记一样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们,常年在他乡枕着对儿女的思念进入梦乡,同为父母的我们,怎能为晚下班个把小时而斤斤计较?回想起绍阳县保和村用木头画画小男孩的专注眼神,在扶贫队员宿舍里跑来跑去的留守儿童“小仙女”的灿烂笑容,儿女绕膝的我们,怎能为工作生活中的一点不如意就怨天尤人?驻村中,队员们每天披星戴月,忙碌十几个小时,从不喊苦喊累;回到报社后,看到他们的精气神,同志们说真是变了一个人。


  四是笔头子更硬了。在隆化县郭家屯村,队员冒着严寒,天不亮就到牛棚铡草、添料、清粪,有了朴实清新的扶贫日记《小嫣养牛记》;在扶沟县朱村岗村,队员钻进闷热的蔬菜大棚摘黄瓜、整棚架,有了鲜活生动的新媒体产品《小鱼儿摘瓜记》;在黎平县厦格村,队员踏遍侗寨每座传统民居,有了直面问题的《第一书记的新困惑》等。报纸、网站已发表60多篇“三同”日记、70多个新媒体产品。有同志说,新闻行业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回真的感受到了、理解到了。2020年中宣部表彰的“新春走基层”先进个人和优秀作品就有“三同”的作品。


  三、主要启示


  (一)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是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一直是各级党组织普遍面临的困惑。“三同”活动之所以取得了锻炼党性、提高能力的成效,关键是找到了党建和新闻宣传主业的结合点。报社党组把党建阵地放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引导党员把写故事和学精神结合起来,把点滴感悟整理成党建教材,教育全体党员。实践说明,党建和业务相互贯通、统筹推进,才能成就事业、成就人才。


  (二)社会实践是党性教育的生动课堂。党性的锻炼不是在书本上,而是在实践中。“三同”活动把党员放到脱贫攻坚第一线,近在咫尺触摸党的战略部署的每根毛细血管,触手可及感受群众的安危冷暖,把口头上的党性转化为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实践说明,党性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洗涤思想、磨练意志、强化担当。


  (三)典型引路是党建工作的重要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报社党组做到下去一批人、教育一片人,专题安排每批队员在党支部讲党课,一个个故事、一次次启迪,无不让人心灵震撼。同时,组织大家从脱贫攻坚成效上,查找对党的创新理论理解的不足;从艰苦奋斗实践中,查找思想作风差距;从“三同”一线报道中,查找业务能力短板。实践说明,这一做法,把政治性、思想性、生动性融为一体,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看得见、摸得着,需要运用到党的建设经常性工作中去。


  作者:肖立峰  人民政协报社党委(纪委)办公室主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