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年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9-24





  “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令很多青年科学家倍感鼓舞。


  青年是科研的黄金阶段。青年科研人员求知欲饱满,探索兴趣旺盛,钻研劲头执着,条条框框少,创新活力强。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很多重要成果都是科学家在青年时期的发现或发明。近些年,科技发展更新迭代速度加快,青年人更容易走在科学前沿。去年我国“科学探索奖”的50位获奖者,年龄都不超过45岁。今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集体中,科研创新团队占10个。科学工作者后浪推前浪,越来越多青年人挑起科研大梁。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挑战。疫情倒逼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发展,5G时代来临之际,必须抢占科研和产业高地。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细析其中的每一个事例,都会对“科技决胜未来,创新关乎国运”的道理产生更深层次的认同。国家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倾力支持,科研工作条件越来越好,都在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当下及未来,是青年科研工作者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期”。


  也要看到,虽然大环境堪称“黄金时期”,现实中很多青年科研人员往往处于“困难时期”。困难在哪里?有的地方人才观念保守、体制机制不健全,项目、资金都倾向于“老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研究鼓励不够、支持不足。有的地方唯学历、唯论文、唯职称、唯奖项,科研人员不得不跟着考核指挥棒走,变得急功近利,耐不住性子搞科研。有人倒是耐得住性子,坐得住冷板凳,可是生活压力太大,很难心无旁骛地追求理想。前段时间,96岁的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教授王振义获得“生命科学奖”,他却表示忧虑于年轻人跟上来得不够,“年轻人才为了论文而工作,发表了高级别的论文就认为自己了不起,这样是做不出工作的”。老教授的忧虑并非新问题,却在科研圈引起共鸣,说明破除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藩篱仍是当务之急。


  青年科研人员中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关键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归根到底,要在科研资源分配体系、评价机制、奖励制度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营造有利于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环境。加大对科学研究支持力度的同时,应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针对科研人员本身的奖励激励政策。改变“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合理调整职称、学历、论文数量、人才“帽子”等指标与实际贡献的权重,让那些有才华、有潜力但尚未成名的青年科研人员充分释放创新能量。


  将科研“困难时期”转变为创新“黄金时期”,除了从外部条件上提供有力保障、创造良好条件、解决后顾之忧,还要增强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定力与精神追求。研究表明,科学家的成就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青年科研人员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专注科研事业,勤奋钻研,不慕虚荣,不计名利,沉下心来做自己真正感兴趣、原创性的研究工作。抓住“黄金时期”努力奋斗,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才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刘 振)


  转自: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